第252章 一片两片三四片
作者:枝月牙   直播:带老祖宗看现世中华最新章节     
    诗人?
    各朝才子佳人眼前一亮,这他们感兴趣啊。
    皇家事虽然有趣,但也有点胆战心惊的,知道的越多越危险。
    但平常事嘛,众人表示,他们有一颗强大的心脏。
    皇帝们知道后世学子学习强度大,而这诗词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些诗人也是千古流芳啊。
    而作为主人翁的众诗人:怪不好意思的哩~
    【杜甫:“诶白哥,你说为何后生那么喜欢背诗啊?”
    李白爽朗大笑,一身白衣绰约风姿。
    “呵呵哈哈哈,有朝一日,当这群背诗少年初长成,踏上万里河山,尝尽离合悲欢。每逢触景遇事,总有一句刻在dna里的诗,贴切应景的冒上心头,如书签般为你精心存档那段际遇。”
    <年少不识书中意,长成已是诗中人>
    “到那时,我白愿称你为知己。”
    杜甫:“背诗之美好,绝不止明天要考!看来,咱要写更多诗才行呀。”】
    各朝诗人呵呵一笑,一个诗圣一个诗仙,不知流传出多少诗句。
    难怪后世人痛哭,但想想好像也有自己的诗,讪讪的闭麦。
    杜子美看着光幕上双手托腮的人,这么形象?虽然他的确很崇拜白哥就是了。
    而不少的人则注意到那后面鬼鬼祟祟的几人,悄悄冒头吓两人一跳。
    【“放过孩子吧!”
    苏轼:“诗仙诗圣一开口,后生学子全在抖~”
    于是,杜甫的脸黑了,阴沉沉开口:
    “嗯?你们来干什么?”
    苏轼掏出一坛美酒和鲜活的螃蟹,皮一下:
    “当然是……诗酒趁年华啦!”】
    苏轼摸了摸自己的衣服,疑惑,难道他在后世眼中就是这般模样,如此放荡不羁?
    但这吃货达人的标签还是历历在身。
    【李清照:“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纵是小仙女也经不住这般夸呀~”】
    【白居易:“好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陆兄,我向你致敬!”】
    【而拿着苏轼诗词的籍册看的陆游缓缓探出头,“哎~坡兄这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但还没说完,就被一声怒吼打断。】
    众人也是感到一阵熟悉的商业互吹,看得出来,都是历史上榜榜有名的诗人词人,也就不必这般客气。
    各朝也对天幕上提过的人诸多关联,好歹人家还是上了天幕的,比他们默默无闻要好得多。
    李清照微醺着,对天幕这一次诗人相聚,感到挺有意思的。
    观众们看着对大宋也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原来这个朝代诗人也是挺拿得出手的,看不出来呀~
    毕竟上面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可都是见识过的,这苏轼也是身兼多职,这李清照能以女子之身跻身诗词圈子,定然也不是凡俗之辈。
    各朝诗人:羡慕~这千古留名的机会怎么就轮不上自己呢~
    【苏轼一声气壮拔山河,险些把白居易的帽子吹飞。
    “别互吹了!不吃凉啦!”
    对此,其余几人震惊脸。
    李白率先打破僵局,接着聊。
    “呵哈哈哈,唐诗宋词如这璀璨星河,看似雨女无瓜,可不经意撞见时,谁又不愉悦顿生呢~”
    苏轼:“生在诗歌国度,种花家的同学们真是压力山大呀~”
    此言一出,其余几位皆是一阵笑哈哈。】
    天幕下的众人也笑了,随之感觉好像对后世好像有点不礼貌。
    因为他们写实太多而背书背的头晕眼花,有时候他们甚至看到短视频还有上课的,也实在是新奇。
    不在教室,在网上上,成了网课。
    老祖宗表示:后世人当真是到了网上也不忘记学习,真乃楷模啊!
    『\/古人云\/:所以,有哪句诗刻在你dna里了?
    回复:
    \/德拉科明兔\/:轻舟已过万重山。
    \/唯一证明兔\/: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尽还复来。
    \/w.\/:谁家玉笛暗飞声
    \/风雨麦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欺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夜舞江川\/: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五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北宫的紫儿\/:语文教育有滞后性,当初学的时候完全就是应试。长大后才懂得他们诗词中的意思,文笔的华丽。』
    『\/小短腿的猫\/:真的,以前语文教的枯燥乏味,等自己明白之时,重新拾起研究,才发现诗词之美,错过了太多,不过好在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此去经年\/:“千百年之前,月光洒下,对酒当歌。千百年之后,骄阳之上,青春盛夏。”』
    『\/李司彦\/:他一说起dna的诗我就想起来了一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但却也只有这首录入教材,哈哈哈,得亏乾隆有手下大臣填写后两句。』
    『\/低调从心\/:为什么要背诗?当然是为了穿越回去的时候装个b啊[狗头]』
    『\/momo\/:这些老祖宗的表情,好欠收拾啊(没有不好的意思,只是鄙人用词浅薄不会形容)』
    老祖宗们:你们这教材上的人像一点都不像他们,投诉!投诉!
    而面对后世人罗列出来的一句句诗词,众人也感到一阵骄傲。
    他们的诗可是编入后世人的教材了呢,而乾隆……
    写了几万首诗的乾隆感到十分不公平,他的诗怎么了,他写了那么多,后世人真是不懂得欣赏!
    旁边的和珅附和着,但心里想的却是,万岁爷啊,你也不看看你那些诗写的是什么,后世要的不是数量,是质量!
    但他也不敢说出口,只能哄着这位。
    ……
    而下一刻,一张图片却又再次让各朝诗人有了提笔的灵感,天地悠悠之间,才觉江山之绚烂。
    但显然,视频绝不会这么简单。
    只是让他们感受大好河山?不,是从不同角度举一反三。
    只听又是熟悉的低沉男音,透着一股深沉的历史感觉。
    【同样的世界,在文科生和理科生的眼里,竟然是两种画风#神评论#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