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之四:换装
作者:谢大海429   带着仓库打造最强游击队最新章节     
    番外之四,换装
    汽车离开了海林市,曹团长派来的车专门等着他。
    这次奉命阻杀土匪的神枪手,只是一个他从军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
    只是这一次行动,让他遇到了李玉梅。
    于参谋问刘钧。
    “你以前就认识李院长吗?”
    “认识,我以前救过她。”刘钧如实相告。
    “难怪,看到李院长十分激动的样子!”于参谋明白了。
    ……
    “你是刘钧?”今天在医院一幕让刘钧有点措手不及,他没想到居然在这里遇到李玉梅。
    此时的李玉梅已经是40多岁的人了,军装外套着白大褂让她显得非常干练。
    看到久而未见的刘钧这么意外地出现在她的面前,她心情非常激动,一时不知道讲什么为好。
    “你负伤了?”李玉梅看到刘钧的额头包着绷带。
    “没事,擦破一点皮,刚刚包扎好。”
    “你的命大,再偏一点的话就麻烦大了!”
    刘钧知道她的心情。
    “李院长,我们去你办公室吧?”刘钧看着过道里人来人往。
    “刘参谋,你们聊吧,我们在外面等你!”于参谋说完就出去了。
    “你救了小妞后一声不响地离开,让我们担心得不得了。后来政委说你应该是离开了,也没说去哪……”李玉梅把刘钧带进她的办公室。
    李玉梅知道刘钧身上有许多秘密,特别是她进入过刘钧的红星号和基地,知道刘钧的身份非同一般。
    从后来刘钧显现出超人的能力,更是说明这一点。所以玉梅听政委说刘钧可能离开的消息后,也相信刘钧不会出事。
    一晃将近9年过去,现在的刘钧与离开前的样子一样,一点没变。
    “你看,刘同志,我已经变老了,你还是原来的样子!”李玉梅惊叹刘钧,心里想到:“刘同志是很神秘,但他难道不会变老吗?”
    “我现在还是28岁的年龄,与刚刚见到你的年龄一样。”刘钧有点尴尬,不知道如何解释。
    “小妞现在哪?应该长成大姑娘了吧?”刘钧转移话题。
    离开他们时,小妞已经11岁了,现在应该也是20岁了。
    “她呀,再过6个月就20岁了,去年参军了,在我们军的文工团,听说她们也要入朝。”
    “你离开时送给她那本彩色的《十万个为什么》,她爱不释手,一直带到身边。”
    “王团长呢?”
    “他在九兵团x军xx师,现在是副军长兼师长了。”李玉梅很自豪。
    “我的部队也是九兵团,不过不是同一个师。”刘钧有些开心。
    “你们野战医院也要入朝吗?”
    “中央在东北建了一个大型的野战医院,要求我带一批医护人员报到。我报名参战了,但上级不同意我入朝,说是我们家已经有两位在朝鲜前线了。”李玉梅说。
    “你们的小儿子呢?”刘钧记得他离开时,李玉梅的小儿子刚刚出生没多久。
    “我儿子今年9岁了,在陕北读小学呢,我把他交给秀英姐帮忙照顾,她现在是一个县长了,可厉害的。”
    “秀英姐也是一个人才,抓管理搞经济可行了。”想到当年的一个普通的村姑,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也是令人感叹。
    “你舍得吗?”
    “没办法,医院的工作压力太大了,缺医少药,医护人员严重不足,我没空管他,所以只能送给秀英姐帮忙照顾,秀英姐还认他为干儿子呢。”
    “她姐姐参军前专门去看他,他哭着要那本《十万个为什么》,开始小妞不肯给,说是刘叔叔专门送给她的,后来是他爸下了‘命令’,她才翘着嘴给他。”
    刘钧笑了笑,“如果有机会见面,我再送她一本吧!”
    “好呀,她在军文工团,她叫王倩,她常常念叨你这个刘叔叔呢,说是没有你就没有她今天!”
    “5岁的小孩记忆力还挺好的。”刘钧记得第一次见到她们母女俩的情景。
    “那是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李玉梅望着眼前的刘钧,刘钧两次救了她们母女俩。
    “听小妞她爸说,朝鲜前线非常危险,双方伤亡都很大,前期入朝的部队打得很残酷。”
    第九兵团,宋时轮的部队,由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的4个军组成,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抗美援朝时,最着名的长津湖战役就是第九兵团打的;“冰雕连”就出自该兵团,另外他们还创下了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缴获该团的“北极熊团”团旗。(这面旗现在被列为一级保护文物,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刘钧知道,在第二次战役中,第九兵团3个军共12个师担负东线作战任务,给美军沉重打击,其中全歼美步兵第7师一个加强团,美陆战第1师也伤亡过半,从根本上扭转了东线战局。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全兵团减员4.1万余人,其中冻、饿死2.1万余人,其中177团6连、180团2连、242团5连全部被冻死在战场上。
    第九兵团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也给抗美援朝的胜利带来了拐点。美军被迫从进攻转为防御。
    美军把长津湖战役称为“地狱之旅”;美国《时代周刊》称这次战役“对美国来说是从未有过的败败。”
    “你们什么时候出发?”李玉梅问,她有点担心。
    “很快!”
    “你的伤口不能遇水,一旦被细菌感染了就麻烦。”
    “好的,我会注意的。”
    “嘎”,汽车停了下来,牡丹江市到了。
    刘钧下来,找到兵站,询问他们团的去向。
    兵站的工作人员,连忙帮他查找。
    “刘参谋,你们团还没入朝,现在到了这个地方集结,不远,50多公里。”他给刘钧一个写有地址的纸条。
    “你们开来的这部吉普车已经分配给你们团,你们可以开回去,到车站旁边的油站加满油再走。”
    “谢谢你!”刘钧不由为兵站工作人员的细心表示感谢。
    汽车经过车站,站台有大红的“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打胜仗,立大功!”“消灭美帝反动派!”等的标语,还有秧歌队,还敲锣打鼓的。
    一群群大娘、女青年还往战士们身上塞鸡蛋,还有白面馒头,红枣、梨等。
    刘钧想到,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在与美国等“联合国军”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打败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就是因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心里有信念,知道为什么打仗,为谁而战,这是一种无法解释的精神力量。
    经过一个多小时,刘钧回到他们的团。
    “曹团长,为什么不走了?”刘钧问曹团长。
    “接到上级命令暂时休整,听说是准备换装。”
    刘钧知道这事,刚出国作战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十分落后,所使用的武器有的是从日军那里缴获的,有的是从国民党军队那里缴获的美国货,还有一部分是苏式的,类型非常杂乱。中国的军事工业本来就落后,复杂的武器构成更增加了补给和弹药供应方面的困难。
    在中国的强烈要求下,斯大林终于同意紧急给中国援助武器弹药。第一批轻武器于1950年底运到东北,按照计划,后续入朝的志愿军部队需要先在东北地区改装和换装,经过整训之后再入朝参战。
    按照通知,刘钧所在的团到了指定的地方后,被通知将全团所有的装备全部上缴。
    “为什么收缴我们的武器?”一个手持三八步枪的战士大声说着。
    “是呀,我们的枪没了,怎么去打美国佬?”
    “大家不用担心,我们在这里准备换装,很快就全部换上苏制武器。”
    “听说驳壳枪和冲锋枪都要换,军号也不要了!”
    “原来如此,吓了我们一大跳。”
    早上,一辆苏制嘎斯67吉普车开进军营,师部的赵参谋来到团部。
    “曹团长,今天上午将你们的新装备运到,时间大概是上午10时,请注意接收。”
    10点钟,一串苏制嘎斯51卡车在一辆嘎斯67吉普的引领下,开进营区,曹团长他们立刻就迎了上去,吉普车来到曹团长面前停下,赵参谋从吉普上跳下,冲曹团长敬礼后说道:“报告曹团长、刘政委,你们团的物资与武器全部送到,到时包括这批卡车和司机都留在你们团了,请接收。”
    “谢谢!”曹团长握住赵参谋的手。
    这时,正在营区集合训练的战士们看到这么多卡车进来,纷纷围了过来,刘钧冲战士们喊道:“都别愣着了,卸车!”
    很快,一个个绿色箱子就分门别类卸下堆放。
    赵参谋把一张清单交给曹团长。
    “曹团长,这是给你们的物资清单。”
    这批武器有步枪、冲锋枪、轻机枪、重机枪;还有迫击炮,战防炮,还有电台和防毒面具等军用物资,弹药按两个基数配备。
    “还是挺富裕的。”刘钧心里也是挺高兴的。
    不过,刘钧很快就注意到,这些绿色箱子有的不是新的。他心里一动,立即命令战士,“将这些旧的箱子放在一边。”
    曹团长听到刘钧这么说,有点奇怪。
    赵参谋在刘钧耳边小声说“你的眼光真厉害,这些武器中有些是旧的,你们要注意,做好记录。”
    赵参谋走后,刘钧让战士把旧的箱子先打开。
    “这是ppS冲锋枪。”一个战士从箱子里拿出一把枪。虽然涂抹了枪油,但刘钧一下就看出是使用过的。
    他来到曹团长面前,把这支枪递给曹团长。
    “这些枪是旧的,使用过很长时间。”
    曹团长没有什么表情,他已经从兄弟部队的战友中听说了这事。
    “因为我们要得比较急,数量太大,这全是苏军更换新装备后送给我们的,别看他们旧,火力可猛得很,比起三八大盖强多了。”
    刘钧听了点了点头,是啊!这枪虽然旧了,但肯定比打一枪还要拉一下的三八大盖强。
    不过,除了冲锋枪外,那些步枪的状况更差。
    “刘参谋,你看这支枪。”
    一个战士给他拿来一支莫辛纳甘步枪,明显是一支很有年份的破枪,膛线基本磨平了;另外还有一些更差,因为生锈,枪栓都拉不开,一个战士只能用脚去蹬,才勉强把枪栓拉开。
    刘钧知道,里面混杂着一些二战时的二手货、劣质货、库存货、淘汰货。
    “把这类枪全部收集起来,能修则修,不能修只能淘汰,我们不能让战士拿着无法使用的枪上战场。”曹团长命令道。
    刘钧知道,瑕不掩瑜,苏联援助的这些有问题的武器装备也不全是刻意为之,起码总体性能要远好于他们手中的“万国造”武器。因为,这些武器在朝鲜战场上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冲锋枪弹夹挺有意思,像个圆饼子。”一个战士说道。
    刘钧发现,苏制武器喜欢用盘式弹夹,因为装弹量大,包括ppS冲锋枪,捷格加廖夫轻机枪(也叫大盘鸡)的弹夹也是一个圆盘,可装47发子弹,比起捷克式要多一倍的装弹量。
    “这叫弹鼓,可以装71发子弹,有效射程200米。”
    “哇,一个弹夹就比我们平时携带的还要多。只是射程近了一点;咦,子弹那么小,是手枪弹。”
    “对,这是7.62毫米手枪子弹,与我们军官配发的托卡列夫手枪子弹一样。”
    不管怎样,这款ppS冲锋枪是二战时生产的最出色的冲锋枪之一。它于1943年正式列装苏军,二战结束后,除了苏军,它还广泛装备当时的东欧国家。1954年我国成功仿制,称为54式冲锋枪,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取消弹鼓,使用由35发弧形弹匣供弹。(雷锋同志使用的就是这款54式冲锋枪)
    “这款ppS冲锋枪,也叫‘子弹喷射器’,重量轻,火力猛,在二战中打得德国鬼子鬼哭狼嚎的,一个班配备两支,一起射击的话,就相当于以前我们一个排的火力输出。”刘钧给战士们讲解,二战时,身材高大的苏联士兵背囊里经常装着3、4个弹鼓,经常是打完仗子弹还没用光。
    刘钧又拿起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可能保养得比较好,这支枪的状况还不错。
    这款“大盘鸡”在抗战时,苏联曾经援助了几万挺给中国军队,大家都比较熟悉。
    现在他们按每排3挺配备,而且都是7成新的,全团居然有81挺,还有大量的配件,所以大家都不再埋怨了。
    “刘参谋,将这些装备全部造册,明天将会有一个苏军顾问团过来给我们进行培训。”
    “苏军顾问团?”
    “一起的还有其他兄弟部队,到时我和刘参谋带队参加培训。”
    “是!”
    其实刘钧对于这些武器都十分熟悉,既然有专家过来教学,刘钧就不出这个头了。
    团里的军官全部配发托卡列夫手枪,也就是后来我国仿制的54式手枪。
    在刘钧的要求下,他的那支m1903式春田狙击步枪保留了下来,还有200发子弹。因为这次配发的莫辛纳甘步枪的质量堪忧,而且没有瞄准镜。
    在清点其他物资时,刘钧在一个大纸箱里发现了一个让他吃惊的东西:
    “茶花”牌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