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相遇
作者:谢大海429   带着仓库打造最强游击队最新章节     
    55、相遇
    陕北一月份的天气,最低温度零下3度,晴转多云,冷嗖嗖的,山上的白雪堆积有半米。
    刘钧一个人缓慢地走在高低不平的土地上。
    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队伍到达陕北的吴起镇(现为吴旗县),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中央机关11月7日到达瓦窑堡,1936年6月,迁往保安县城,1937年1月迁往延安。很多史料说红军长征后到达陕北延安,而不知道中央红军是隔了一年多才正式迁往延安的。
    刘钧来到红军长征进入陕北的第一站:陕北的定边白马腰崄乡。
    这里沟壑纵横,目光所及,是连绵不断、起伏不平的丘陵。
    刘钧通过红星号对这一带的地形进行了扫描,找到定边的铁角城,这里只有零星的十来户人家。史料记载,当年红军一支主力部队经过这个村。
    刘钧走到村口,看到一户相对比较完整的石屋,就上门敲门。
    “吱呀!”
    门打开了,一个60岁左右的老汉开了门,带有疑问的眼光。
    “请问客官有何事?”
    铁角城离甘肃华池县90多公里,又是通往陇东的唯一捷径,铁角城便成了商贾行程要道。自古以来,做贩盐、皮毛、甘草生意的人,都要从这经过,所以,经常有商人过来讨水和购买草料。
    “老乡,我想讨一碗水喝!”刘钧递给他一个小包。
    老汉从一个瓦罐打了一碗水给了刘钧。
    刘钧知道,这个地方十分缺水,当地百姓要靠挖土窖积蓄一些雨水来维系生活,所以,一碗水非常珍贵,路过的客商要么使用自备的水,要么向当地百姓讨水时都会付钱。
    老汉一打开刘钧给他的小包,眼睛一亮。
    这是一包珍贵的盐,有半斤之多,这半斤盐当地百姓一家一年的食用了。
    老汉非常高兴,以前的客商讨一碗水喝,也不过给几个铜板,没想到这个客商这么大方。
    “客官辛苦了,进来坐一坐。”
    刘钧不客气,就进屋。
    看来这个老汉算是村里比较富有的。说是富有,其实老汉穿的都是打满补丁的衣服,屋里除了几个瓦罐,没有值钱的东西。
    老汉拿来仅有的一只小竹凳给刘钧,他自己坐在门槛上。
    刘钧也不计较,就和老汉攀谈起来。
    从老汉口里得知,前段时间有红军队伍经过,这支队伍跟其他过往的兵不同,不抢东西,不打人,虽然衣服破烂、身体消瘦,但纪律严明,对待当地群众和蔼可亲。
    晚上住在一个山沟里,从老百姓那里买了几只羊和牛,都要付钱的,他们说是红军,是穷人的队伍。
    “没见过那么好的小伙子!”
    “他们都走了吗?”刘钧知道这支经过铁角城的队伍是xxx的部队,部队从铁角城出发,在行至二道峁至贺渠之间时,被胡宗南部的侦察飞机发现,敌机投弹,有五名红军战士牺牲。
    部队还与尾随的国民党第三纵队37军第8师陶崎岳部激战了两个小时。
    “后来还有红军部队经过吗?”
    前几天有一支部队经过,他们带着南方口音,在村里住了一个晚上就走了,从村里买了一些黄米和黑豆,也付钱了,还从村里的秦满仓家里买走了几只羊。
    “这支队伍有多少人?你怎么知道他们是南方的?”
    “村里的人说的,因为他们长得都比较矮小,说话的口音不像我们这边的,这支队伍看样子有200多人。”
    谢谢老汉。
    刘钧按着老汉指的方向走了,这次他牵了一只军马,马上驮着物资。
    经过一个地方,看来是与国民党部队交战的地方,断墙残壁,炮弹炸过形成的土坑,硝烟袅袅;战壕里的血迹依然在。
    不远处有一个突起的土包,上面插了一块木板,但没写字。看来是牺牲红军的坟墓。
    走了大概一个小时,说是路,实际上就是羊肠小道,弯弯曲曲。
    走过一道山口,一阵阵枪炮声传来。
    刘钧爬上一个山包,拿出望远镜。
    国民党37军第8师陶崎岳部。
    一个营长模样的军官大骂手下。
    “你们怎么搞的,好不容易追上这股红军,你们几百人攻了几次都没攻破他们的阵地,他们不就是一群溃兵吗?”
    “你们看他们的枪声稀稀拉拉,看样子没多少子弹,一个冲锋就可以冲上去!”
    “报告营长,这伙共匪人不多,但枪枪咬肉,有二十几个弟兄被打死了,大家都不敢往前冲。”
    “休息半个小时,大家吃点干粮,吃一泡烟,然后发起冲锋,谁后退,我的枪就干他娘的!”
    吸了大烟的士兵,情绪又上来了,拿起枪,开始往前冲,冲到离红军部队阵地前200米的地方,
    侧面突然射来一串串机枪子弹。
    “卡卡卡……”,不同于捷克式机枪的声音,只见枪声响起,冲锋的敌军纷纷倒下。
    开始他们以为是红军从阻击阵地射来的,后来发现是从侧面方向射来的。
    毫无准备,措手不及。
    等到敌营长发觉不对劲时,冲锋队伍已倒下50多人。
    再一观察,发现是从侧面射来的火力,以为是红军安排的侧射机枪。再一细听,也完全不同于他们装备的民24式重机枪的声音,此枪声更清脆,火力更强大,枪声所到之处,士兵们一个个倒下。
    “只有一挺机枪,那么厉害?”
    敌营长虽然察觉到对方只有一挺机枪,但持续的火力输出让他纳闷,因为他们装备的捷克式机枪的弹匣只有20发子弹,而这挺机枪子弹好像打不完似的。
    敌军士兵被突然出现的子弹打懵了,没死的全部趴在地上不敢动。
    这时,有人喊到:“放下枪吧,缴枪不杀!”
    这声音在空旷的山沟显得非常清楚。
    这妥妥的红军的口气。
    敌营长不服气,就你一挺机枪就想扭转战局,太天真了吧。
    刚刚想下令反击,这时一阵子弹向他的指挥部扫来。
    一串串子弹打在他的指挥部的帐篷上,打出一个个弹洞。
    吓得大家也赶紧伏下身子。
    “你们再不投降,我们的子弹就不客气了!”
    又是一串子弹扫来,这一下,帐篷的几条支撑也被打断,倒下的帐篷把他们埋在里面。
    过了一会,帐篷里爬出一个参谋,步枪上打绑着一张白布。
    “红军大爷,不要开枪了,我们投降了!”
    “命令都放下武器!”
    “营长命令,把枪放下!”
    阵地上的红军战士也懵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的是8万多人,红军到达陕北后,已经锐减到1万多人,许多红军战士倒在前进的路上。
    团长王泽奉命带领一个连的战士负责断后工作,收容掉队的红军战士。一路上收留了一百多疲惫不堪的战士,然后朝着大部队的方向前进,不料在定边县被这一伙白匪死死缠住。
    王泽这个连的战士武器不多,但拿枪的都是久经战火考验的经过长征的红军老兵,个个战场经验丰富,枪枪咬肉。
    无奈经过不断地接敌作战,子弹消耗很大。
    眼看敌人又一次冲了过来,子弹差不多打光。
    王泽命令上刺刀,准备白刃战。
    刘钧在侧面的小高地上,看到红军的枪声变得稀疏了,知道他们的子弹所剩无几,就架起轻机枪从侧面横扫进攻的白匪军,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敌营长举起双手,带领手下向红军阵地走去,他们与红军作战多年,知道红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只要放下武器就可以保命。
    王泽观察了一会,不觉有诈。
    “一排长,你带队去把敌人的武器收缴过来。”
    一排长赶紧带领30多名战士,冲上去,首先把敌人的轻机枪冲锋枪抓在手里,然后其他战士捡起地上的步枪和子弹。
    王泽让战士将放下武器的敌军安排在一个山沟里,200多白匪军全部蹲在地上,三挺轻机枪对准他们。
    王泽带着两名战士向刘钧阵地的方向走过去。
    刘钧将轻机枪用一块迷彩布盖好,身上就挂着一支m28冲锋枪。
    王泽看到刘钧,显然比南方人高出的一截的刘钧,身穿普通的当地服装,身上挂着一支冲锋枪,腰里还有两支手枪,高大威武。
    “请问英雄,您是哪支部队的?”王泽很感激刘钧,在关键时候出手,救了他们。
    “刘钧,红军的朋友!”刘钧握住王泽的双手。
    “王泽,红x军团x师x团团长。”王泽主动报上部队的番号,他想着,肯出手帮助红军的,一定是当地的红军游击队战士,只是看刘钧的身材和面容,红光满面,身材敏捷强壮,有点不似红军。因为,长征过来的红军战士,常常忍饥挨饿,看起来都比较疲惫瘦小的。
    “王泽?”刘钧一听名字,眼睛一亮。
    想到出发前,李玉梅曾经委托他的事。
    不过,现在战斗刚刚结束,许多事情要处理。
    战场很快打扫完毕,红军战士很有经验。
    “报告团长,战场打扫完毕。”看到陌生的刘钧,这个战士顿了一下。
    “念!”
    “共缴获轻机枪9挺,完好的汉阳造步枪315支,子弹发,完整的子弹10箱,每箱2000发共计两万发,手榴弹950枚。用来运送物资的军马30 匹,缴获的还有粮食5000斤,草料2000斤,还有被服、棉军装,盐和药品!”
    “另外,我们在敌人身上,缴获大洋1300块,敌营长身上还有三根金条!”
    因为敌人是投降的,所以武器装备都没有被破坏!
    敌人一个营450人,在连日与红军作战,现在只剩360人,因为是追击红军,作战物资比较多。
    王泽看了刘钧一眼。
    “王团长,你们都拿去吧,我不要!”
    王泽听了大喜,这个时期的红军部队,枪支子弹、粮食衣物等什么都缺乏,更不用说药品,大洋和黄金了。”
    “俘虏有多少?”
    “包括敌营长在内,共有俘虏214人。”
    “你们甄别一下,有吸大烟的全部放掉,剩下的当作俘虏跟我们走!”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白匪军里“两枪(步枪、烟枪)”的士兵居然占了一半多,最后只有98个不吸大烟的,而且愿意跟随红军走,其他的教育一番释放了。
    刘钧跟着王泽走了半天,临近傍晚,到达一个叫张湾子村的地方。
    王泽的部队都在这里,看到团长的队伍,并带着一串俘虏和30匹军马驮着的物资,营地沸腾了。
    张政委过来,看到团长身边的刘钧,有点不解。
    “张政委,这是刘钧同志,今天是他帮忙,解了我们的围,消灭了一个营的白匪军,缴获了大批的物资!”
    “刘同志,谢谢你!”
    “你是哪个部队的?”
    “我只是红军的朋友,刚好路过,出手帮了个忙!”
    张政委没在现场,以为刘钧只是顺手帮个小忙而已。
    “张政委,你帮忙安顿战士们休息,俘虏集中在一起,让政工干部们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争取能够把他们感化过来,加入红军。”
    “好的,我马上安排!”
    “另外缴获的物资清点一下,除了补充我们自己外,大头准备上缴,大洋、黄金和药品全部不留,上缴中央。”
    这是红军的好传统,一切缴获要归公。
    政委非常高兴地走了,团长回来,缴获不少,一看30匹军马驮的物资就知道打了大胜仗,这回他们团立大功了。
    安排好一切,王泽才抱歉地说。
    “刘同志不好意思,刚刚太忙了,一直没空陪你!”
    王泽连忙从吊着煮水的铁锅里倒了一碗水递给刘钧。
    “坐下,烤烤火,外面太冷了!”王泽穿着一件破烂的棉袄,如果不是头上戴着的八角帽,看起来就像西北的放羊倌。
    “王泽,江西兴国县桃花乡人,1930年参加红军,离开江西的时候,是红x军团x师x团二营长。”刘钧缓缓地说。
    “啪!”
    王泽手上的碗掉在地上。
    “你是谁,怎么认识我?”
    刘钧已经确认面前的这个王泽,就是李玉梅的丈夫,这次来西北,除了带来一批物资给予这个时期最困难的红军部队外,还想顺便帮李玉梅找一找王泽,没想到,第一时间就遇到他。
    世界这么小?
    王泽有点失态,抓住刘钧的手不放。旁边的战士以为发生什么事,赶紧围了上来。
    “我没事,你们出去吧,我和刘同志有点事要谈!”
    刘钧不出声,从怀里拿出一个信封,交给王泽。
    王泽有点纳闷,打开信封,一张照片。
    “玉梅,小妞!”
    王泽心都要跳起来了,自从他们离开苏区开始长征后,他一刻不停地想着她母女俩,听说白匪军在苏区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及红军家属,他担心玉梅母女的安排,但又没任何渠道获知她们俩的消息。
    一年多时间,他带领部队不断与敌人作战,很多次负伤倒地,最后都起死回生,就因为他心里永远记挂着玉梅和小妞,这也是他拼命活下的信念。
    照片里的玉梅,戴着八角帽,身穿白大褂,英姿飒爽;站在旁边的小妞,一身漂亮的小裙子,活泼可爱。
    五泽的眼泪拼命往下流,过了一会,他带着颤抖的声音。
    “刘同志,你能说一说吗?”
    瓦窑堡。
    政委非常累,刚刚大病一场,病没痊愈就开始工作,没办法,队伍疲惫不堪、各种物资十分缺乏,敌军开始四面包围,形势很严峻。
    “报告,张澜和王泽同志找您,说有急事情汇报!”
    这个时候的事情都是急事,而且坏消息多!
    “让他们进来!”
    警卫员带他们俩进来,看他们的脸色,喜气洋洋的样子,不像是有坏消息。
    “咦,你们俩,好像有喜事呀!”
    张澜首先汇报
    “报告,王泽的部队刚刚打了个大胜仗,在铁角城附近消灭敌一个营,缴获了一大批武器弹药和物资,还有一批大洋、金条和药品,这是缴获的清单!”
    他看了清单,也很高兴。
    “不错,真是好消息!王泽,你们团立大功了!”
    “还有一件事特别要向你汇报的!”
    就这些战绩还不至于他们连夜汇报,应该先向管军事的xx同志汇报。
    “王团长,你来说吧。”
    “你说他叫刘钧?”
    政委听到汇报里提到刘钧名字,立刻站了起来。
    “是的,他听说我们到了陕北,就从江西兴国过来,没想到在路上与我们相遇,我们谈了一个晚上,今天天一亮他就走了,给您留下一封信,要求一定要亲手交给您!……”
    政委把信打开,看了一眼,平时紧紧锁住的眉毛展开了,一脸的笑容。
    张澜和王泽放下心来,特别是王泽,刘钧把营救李玉梅的经过告诉他,并介绍了他熟悉的战友魏源政委的情况,他才完全相信刘钧的话。
    晚上他们俩谈了一个通宵,王泽得知玉梅现在是一个优秀的红军游击队的卫生队长,小妞也在游击队营地时,他的心高兴得不知如何形容。
    随后刘钧要求他转交一封信,他马上答应了。
    刘钧走后,他赶紧向师长汇报,师长也不敢做主,就立即骑上马,马上来到政委住处。
    “王泽同志,你又立了一个大功了!”
    “刘钧同志走了吗?”
    “他一早就走了,我怎么留都留不住,他说会再来的!”
    “好了,谢谢你们俩,你们的任务完成了,赶紧回去吧!”
    “是!”
    两位领导被叫起,他们互相传阅刘钧的信件。
    “了不起呀,除了五十万大洋的支票,还有整整一个师的装备,2000支莫辛甘纳步枪,250支冲锋枪,40挺轻重机枪,20门迫击炮,30万发子弹和炮弹,大量的物资,特别是价比黄金的药品,真是雪中送炭呀!”
    前段时间,h队的龚队长汇报刘钧他们营救陈玉民和吴向群的事,他们很高兴,这两位同志获救,让他们松了一口气。
    武器装备一直是他担心的问题,现在红军没有休整完毕,武器装备严重缺乏,敌军又想趁机消灭红军。
    没想到,刘钧一出手就给他们这么大的惊喜,真是雪中送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