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哪朝有这样的规定
作者:在空中奔跑的雨   为了一线生机,她被迫踏进修仙界最新章节     
    容家也没有澄清,而他之前没听到这个流言更不会澄清了,而且这消息最初很可能就是从容家传出的,只是他并没有确切的证据。
    但至少,容家有推波助澜的嫌疑。
    没有影的事,孔院长自然不能任由这样的消息乱传,于是在那之后不久就公开声明,那个关于上京书院院长要收容芷月为关门弟子的消息系流言误传,自己从未有这个意思,以后也不会收容芷月为关门弟子。
    消息一出,云城整个上层圈子哗然,容家一时陷入被动。
    毕竟曾有人向容家确认上京书院院长收容二姑娘为关门弟子消息的真伪,容家并未否认。
    容家也在那喊冤,他们听到这样的消息只顾着高兴,哪里想到是假的呢,他们没有否认,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个消息是真的,但因为没有得到准话,是以也不好正面承认。
    一番辩解算是将容家硬摘了出来。
    但容芷月的名声还是受损了,哪怕她很可能也是受害者。
    也有人提议,容二姑娘因为这些流言已经损坏了名声,不若孔院长将容二姑娘收为弟子算了,容二姑娘凭自己能力考入上京书院,各科成绩一直优秀,确实才学出众,也算有资格做孔老的弟子了。
    孔院长又发话了,他收弟子,才学重要,但人品更重要。他不会因为一个人才学出众就降低对品德的要求。
    这话虽没名说,但也暗示了容芷月德行没入孔院长的眼。
    众人对容芷月的了解也只限于一些传言,一些跟她相处过的,因为容芷月擅长装模作样,也没看出她品行有问题,但孔院长身为上京书院院长,显然对书院学生的品德更为了解,他既坚决不收容芷月为弟子,若不是才学原因,就是品行问题了。
    这样的揣测并非个例。
    毕竟这世上有无良脑残之人,也不乏理智清醒、条理清晰之人。
    至于其他大多数人,也只会跟风而已,信与不信并不妨碍他们做传话筒。
    这些消息传到容芷月耳朵里时,差点将她气得吐血,容家主甚至在她回家时,将她叫去一顿训斥,让她在外一定谨言慎行,不要丢了容家的脸。
    为此容芷月很是消沉了一阵,连旬休都没有回容家,只自己独自躲在书院宿舍,直到楠王选妃的消息传出,她才重新振作起来。
    对于能否成为楠王侧妃,其实她的内心里是很忐忑的,毕竟这些负面消息肯定会影响她在淑妃心中的形象,若是淑妃和楠王因此对她有了偏见,她被选中的机率就要小很多,到时她在容家的处境会更加艰难。
    只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选妃消息传出后,也不知宫里后来又出了什么事,又没了响动,选妃一事就搁浅了。
    所有准备参选之人,不管能否选上,不管愿不愿意,都满心纠结地在等,等那只一直悬着的靴子落地。
    可事实就是选妃之事就这样悬着了,不了了之。
    因着所求之事未成,容芷月内心备感煎熬,在书院两次遇到唐幼鱼和秦婉,也都故意避了过去,并未与她们有正面冲突。
    这与唐幼鱼身边跟着的同窗都是一等世家的嫡系有关,容芷月没有与她们硬抗的底气;二是她也没有那个心情!经历了关门弟子流言一事,她变得低调许多,学会了收敛锋芒,尤其选妃一事一直未定,她不敢拿自己名声冒险,将仅有的一点翻身的希望作没了。
    唐幼鱼是那种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的人。
    之前容芷月招惹过她,但她也报复回去了,容芷月名声有瑕,就有她和秦婉的功劳在。
    现在人家不来找自己麻烦,自己当然也将她当空气。
    这样挺好。
    对于令容芷月纠结不已的选妃推迟一事的原因,唐幼鱼也了解一二,毕竟有仓羽这个空中密探在,容家的事并不难调查,宫里发生的事,她知道的也比外人多些。
    唐幼鱼就从仓羽那里得到了关于选妃的一手消息。
    事情的起因出在靖王身上。
    已过三十而立的靖王,每次皇帝与他提选妃之事,两父子都会大吵一架,具体吵架内容外人不得而知。
    结果就是,大儿子不愿娶妻,皇帝就下令取消了原定的选妃事宜。
    楠王纯粹是受他哥连累。
    这事皇帝不准外传,当然就传不出来。
    在唐幼鱼的认知里,皇宫就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想往宫里拱的女人莫不是脑袋被门挤了。
    唐幼鱼特意观察过容芷月的脑袋,是圆的。
    看来是那姑娘野心太大,被皇家的荣华富贵、权势地位迷住了眼。
    一般人当然无从得知选妃一事终止的始末,只会在那无端揣测。
    但像武定侯这样的世家有自己的渠道能得到消息。
    淑妃为此事差点气病了。
    难道老大不娶妻,老二也不能娶妻,哪朝有这样的规定。
    也幸亏靖王比楠王大好多,要是两兄弟年纪相仿,这东陵皇族出了两个大龄未婚的皇子真真是令天下人耻笑。
    武定侯劝妹妹想开些,毕竟楠王也是皇帝的儿子,难不成皇帝真看着自己的儿子打光棍不成。他只是一时气头上,等他气消了,还是会为儿子考虑的。
    毕竟皇帝孩子不算多,一共才四个,全是儿子。
    但至今却还没有一个孙辈出生。
    这肯定不是皇帝想看到的结果。
    但皇帝又是个宠孩子的,儿子不愿做的事,他也不会强迫就是了。
    十几年了,老大屡屡因为不愿娶妻,与皇帝吵架,皇帝即便再生气不也由着他。
    不光老大,就是老二,他真不愿意做的事,皇帝也从不勉强,也是由着他的性子来。
    淑妃一想确实是这样,等皇帝心情恢复,选妃的事肯定还会重提。
    武定侯见淑妃气消了也就出了宫。
    站在宫门前,回望巍峨壮丽的宫门,满目讥笑。
    自己的妹妹为什么做不成皇后,还不是皇帝在防着景家,所以不希望有着景家血脉的孩子坐上那个位置。
    司马楠能不能坐到那个位置上他真的不在乎。
    等到时机成熟,等他找到了誓言破解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