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晋朝第一次圈地运动
作者:魔道圣皇   治国平天下从抱大腿开始最新章节     
    第161章晋朝第一次圈地运动
    江州,在大晋治州之中属于大州,也是全国出了名的难治之州!按天朝时期的版图地界划分,江州由江西、福建两省,再加上广东东北部组成。
    为什么说难治呢?
    原因是五胡乱华时期,衣冠南渡,南来的士族将扬州本地士族赶走,霸占了肥沃的华东平原。
    而原本的南方士族被迫往外迁移,有的往南迁,有的往西迁,但总体就是在江州的地界之内迁徙。
    这还没算完,晋朝政权建立之初,虽然说立志要收复失土,但所有人都知道艰且难。为了长期斗争作准备,必须要在南方扎下根来!
    所以,就有了晋朝第一次圈地运动!
    寻阳郡、鄱阳郡、豫章郡、临川郡、安成郡、桂阳郡、庐陵郡、南康郡,江州以西的郡县就被各大世家和势力瓜分了。
    王家的封地始兴郡虽然属荆州管辖,但也是在江州边上(广东韶关那一带)。
    而东边只有两个郡,一个是建安郡,另一个就是晋安郡!
    稍懂历史地理的或许都曾经听说过,福建乃是“兵家不争之地”!原因是山多平原少,只有沿着海岸线那么点平坦的地方可以耕作。
    可就那么点地方聚集了多少势力?
    东瓯人、闽越人、南迁的豪族,为了耕地和生存资源经常打得头破血流!
    最后只有林禄能够压服所有势力,替司马家安定后方,为反攻做了极大贡献,所以才会过世后被追封为晋安郡王!
    时至今日,林家在东南沿海有着很大的话语权!
    但是,有话语权不代表人家就得服从。种族问题、阶级问题、土地资源问题等等产生的矛盾,让整个东南的社会气氛弥漫着不和谐!
    如果计划要顺利开展,就离不开沿海传统势力,也绕不开林家!
    郭鸣仁没想过绕开,就怕别人瞧不上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家本来就有造船业,在海上讨生活的人不在少数。不过仅仅是停留在捕鱼业,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航运这一项业务还没有人真正涉及!
    捎带货物是有,但都是小打小闹各玩各的。成规模的船队、港口和仓储,这些软硬件都不具备,所以郭鸣仁当日画的大饼能不能忽悠到人,是一点底气也没有的。
    当听到张三带了两人过来,他是真的非常高兴!别说什么“海外领土”了,单就开粤而言就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岭南是什么地方?极强冷空气都吹不过去的地方,在现有的条件下,航运是最快打通的一条路。
    不是说走陆路不行,但是修路是一项超级大工程,费时费力旷日持久,最主要的是朝廷现在没钱,这修路的钱粮谁出。
    更何况以现在的情况,根本就是不切实际。
    张三的家族几代海商,跟沿海各大小势力打惯交道,郭鸣仁就是看重这一点,才让张三去联系的。
    林壁,郡王府的家生子,替林氏一族打理产业的负责人之一。只见他衣着稍显朴素,一头乌黑的发丝,眉下是炯炯有神的眸子,体型结实有力,一副跑惯江湖的行商模样。
    宋朗,岭南宋家的人。四十岁左右的模样,他穿着暗绿壁衣长袍,一条暗金花纹腰带系在腰间,有双明眸善睐的虎目,当真是神采奕奕。
    宋家在岭南是有一定的地位,但绝对不是一方霸主的存在。他们祖上在晋初时移居岭南,也是圈地运动中最早入粤的那一批。靠着几代人的努力,在岭南站稳了阵脚。
    在岭南,最大汉族势力是冯家。越人俚獠的酋长中,冼家稳坐第一!
    现在宋家的压力正正来自于冯、冼两家联姻!或者说冯、冼的联姻给岭南的汉人势力和俚獠势力造成压力!
    冯家其实是五胡乱华时期一件历史性事件的主角,他们是“北燕”这个短命政权的所谓“皇室”后人。
    当然了,晋朝是不会承认这个所谓“皇室”的身份的!
    当时北魏拓拔氏灭了北燕,冯氏的一支后人登船从海上逃命,史称“北燕南渡”事件。
    在海上漂了许久,最终在岭南罗州县登陆。自此,冯家便在岭南落地生根。
    他们南来时就有约四百族人跟随,经过几代人的经营,成为岭南最有实力的汉人家族。
    在岭南这个地方,汉人和俚人长期对立,兼之要维持血统纯正,基本上不会通婚的。不过冯家是鲜卑化过的汉人,在这一点上却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其实在北方,汉胡通婚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南方对于“纯洁的汉人血统”非常执着,所以冯家这一举动使得当地汉人势力很不满。
    宋家就是其中的代表,所以宋朗现在就算说着正事,也不忘吐槽冯家几句!
    郭老爷听得好笑,但又忍住不笑出声。
    郭鸣仁轻笑一声,“宋先生,看开点吧!这种事已经是大势所趋,迟早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的!”
    宋朗苦笑着叹了一口气,“公子说得对,确实是大势所趋啊!”
    经过刚才一番坦诚的交流,他已经清晰了解到郭家的态度了。
    郭鸣仁所规划的航运业并非是几个家族联合垄断,而是要展开大范围的合作!无论大小势力、商贾、家族,都可以加入进来!
    而首先加入者,则有一定的话语权!
    虽然他宋家与谢家有些关系,但冯家与郭家也很颇有渊源的!当年冯家登陆罗州县,曾受过郭家的恩惠!
    其时檀道济筑石城于陵罗江口(即今化州市合江镇),置罗州县,县治所在陵罗江口,属高凉郡治下。所以冯家初来之时,得到过郭家军不少的帮助。
    其实冯家有定期派子弟来给郭家和檀家送礼,顺便交流学习,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而林壁对这个话题不置可否,他只关心这个航运业对林家有什么好处,在政治上对林家有什么影响!
    “公子,鄙人斗胆问一句,朝廷对这事……怎么说?”
    郭鸣仁看了看他的神情,知道他担心什么,便说道:“朝廷压根就不知道,况且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是民间正常的商业行为,只要咱们不偷税漏税,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这第一次见面,再坦诚交流也不会将未来的计划全盘托出的。所以他只谈了造船、港口、航运这三方面的事,只有张三知道得更多一些。
    他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现在任何地方或势力的联结都有可能挑动朝廷诸公的敏感神经!
    “林叔叔,您是有什么疑虑么?”张三也察觉到了,便问道。
    林壁沉默了一下,看了看老神在在的郭老爷,才看向郭鸣仁道:“鄙人斗胆说句莽撞的话,公子或许将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先生但说无妨!”郭鸣仁表情依然。
    林壁虽然听说过很多传闻,但是他岂会相信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郎会干成这么多大事?在他想来,无非是谢、封两家把郭家捧出来的,真正在幕后主事的,还得是那些大世家!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带着这种固化的思维去看待郭家。得知郭家找上会稽老张家,从他的角度看,不过又是大世家们角力的把戏。
    他来建康,并非真的有心去达成什么合作的关系,而是想知道这些人在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如果在不影响郡王府的前提下,生意要做还得做。但是听到现在,发现这事情要得罪很多人,断了很多人财路。
    所以,他准备后退。
    “公子,虽说是法无禁止,但法在谁手?”林壁见郭鸣仁和郭老爷对他很尊重,出于好意也想提醒他们一下,“朝廷纷纷扰扰之际,这档子事恐怕时机不宜!劝公子还需谨慎啊!”
    郭鸣仁听完点了头,摸着下巴在思考着什么。
    今日这场谈话,不过是互相摸底。郭鸣仁不会和盘托出,对方也不会亮明态度,双方都留有余地。
    他也听明白对方话里的深意,郡王府不想参与争斗,无意过早站队,不想惹哪些麻烦。
    所谓时机,当然是等对方山穷水尽时才提出,收获的利益才最大化。现在朝廷远远未到此境地,巴巴的上赶着出钱出力,确实不是一个好的时机。
    他更点出了最关键的一点,法在谁手!
    意思就是,康王就算能最后胜出,也离不开那些人,所以法在谁手?
    说白了就是一点保障都没有就想空手套白狼,没门!
    郭鸣仁丝毫不觉得意外,并且十分理解!
    人往往只着眼于眼前,因为自以为看得见摸得着。但思想上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一样是看不清的,还何谈布局未来?
    人既然来了,就足以证明后面有人看得清,所以也不用着急。
    实力足可以证明一切!
    “两位先生想必很好奇我郭家有什么底气吧?”郭鸣仁笑道,“我明天就回丹阳了,两位有兴趣去看看么?”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底看到一丝兴奋!他们可听说了,建康大大小小的势力都想去窥探一番,可惜都无功而回。
    万万没想到郭鸣仁会主动邀请他们前往!
    兴趣?当然是极大的!
    他二人与其说对航运感兴趣,还不如说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想看看郭家在丹阳的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