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二代照身帖
作者:老柑橘   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最新章节     
    医家聚集咸阳,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件好事。
    多有求医问药之人,纷纷来到终南山脚下。
    能够应召而来的医者,皆不是等闲之辈,一场罕见的问诊场面,便在山脚展开。
    喜再次见到了秦神医。
    “老夫现在应当叫你云喜了!”
    喜笑道:“先生玩笑了!今日来此便要拜别先生。”
    “哦,你要回归安陆?”
    “自然,此行已经见过陛下,也游览了国都风景。
    赶回去便要忙着秋收了。”
    秦神医点头,然后想起一事,“先等一等,我让一位医者来给你瞧一瞧病,或许能够有令你好转之法。”
    获听到这句话,脸上露出喜色,“先生,真的吗?”
    “尽力而为!”
    说完,秦神医叫过小童,去请人。
    他与喜则在院中闲聊。
    对于喜的病情,他已有定论,不过两三年时光。
    忧虑太重,心思太多。
    阳庆一脸兴奋的来到秦神医的小院,“先生,此人就是你说的那个喜?”
    秦神医站起,对着喜介绍道:“这位是齐郡医者,阳庆。此人精通脉诊,可以让他为你诊治一番。”
    两人又是一番寒暄,阳庆便为喜把起脉来。
    良久,阳庆摇了摇头,“秦先生此前诊治,并无错漏,喜兄可少些思虑,勿增愁苦。”
    喜叹息一声,“夜间多惊梦,时常醒来,无法安眠。”
    听了这话,恢连忙问道:“先生可有缓解之法。”
    阳庆思索一番,“我有安神之方,写与你后可按方配置药物,一旬一服,勿要多用。”
    说完,秦神医已经递过来一张纸,阳庆写完之后,交到获手中,然后又从怀里掏出一个瓷瓶。
    “此物救急之中,若遇气息不畅,心痛之时,可立即服下。”
    “多谢先生,诊金几何?”
    阳庆摆手,“你之脉象,十分罕见,若不是秦兄说起,我还难得一见,便以你之医案,抵上诊金如何?”
    秦神医当即解释,“陛下令我等医者编纂大秦医典,这些日如此诊治病患,有些便可以病情案例,抵诊金。”
    “原来如此,那再好不过,有劳两位了。”
    自己的病情若能被写入医典之中,或能帮助更多的人,这对于喜来说,是个不错的事情。
    获面带担忧,“先生,这药若服用完毕,当如何?”
    “获儿,医者也有无力之时,命在天,不可强求。”
    阳庆则笑道:“我自会去信与你们,还要劳烦将服药后的诸多状况写明白。”
    “多谢先生!”
    一番诊治,喜一行告别两人,踏上了回乡的旅程。
    阳庆则是将问诊的经过详细记录了下来,以便日后议论。
    “此人脉象,已近暮年老者,恐怕并无多少时日了。”
    秦神医皱着眉,看着阳庆写的医案,叹息。
    阳庆点头,“我等尽力而为,便如喜所言,命在天,不可强求。”
    这句话多少带着些无奈意味,两人一时无言。
    “听说墨家之人送来了一些医疗用具,阳庆兄可曾见了。”
    “却还没有,不如同去一观!”
    同一时间,秦始皇拿着章邯送来的三块牌子仔细看着。
    铁、青铜、竹板。
    三个卡片上端有一个小孔,用红绳穿过。
    正面有文字记述,文字皆都是阴文反刻。
    背面则是幅人物半身像,也同样阴文是反刻。
    三个小牌子旁边,有印上图案的纸张,清晰明了。
    “陛下,此身份贴三版,各有优劣,不知可按照户籍区别制作。”
    秦始皇则摇了摇头,“选出一版合适的即可。此物用了登记,可还便捷。”
    章邯点头,“十分便捷,只需涂抹按压,便可快速影印。尤其是编号制定,可防止他人伪造。”
    “制造时间长短如何?”
    “两版铁与青铜需浇筑,颇费时间,竹板相对而言更加省时,文字一面可以用铁片加热烧蚀制作。”
    秦始皇点了点头,“这竹板倒是轻巧,各地也能轻易获取,便用这版了。”
    “奴籍,贵族皆用竹板?”
    “怎么,不可?”
    秦始皇淡淡看了章邯一眼。
    章邯赶忙躬身,“臣多言了。”
    “明日朝会,便公布此事,你先去准备吧。”
    章邯告退之后。
    秦始皇拿起了那竹牌看着上面的红绳,点了点头。
    收起了自己的竹牌,然后令人将其余的物品封存。
    次日朝会,群臣便看到秦始皇腰间多了个手掌大小的竹牌,上面隐有纹路。
    秦始皇从腰间解下牌子,扬了扬手,“今日议事,便是此物。朕将其称为身份帖,也可以说是二代照身帖,诸位看看如何?”
    说着让群臣观看。
    王绾拿起仔细打量,“陛下,这件照身帖雕琢的精巧,比照身帖要清晰许多,不过为何是反刻?”
    “为了方便出入登记,此物可做印章使用,刷上油墨,一按即可。”
    王绾将手中物品传递下去,对于秦始皇所说的照身帖升级款,表示支持。
    照身帖为商鞅发明,所有都知道,这东西的作用。
    因为发明者就是间接死在这东西上的。
    秦始皇给他们看的这件身份帖更加精致,上面的文字和画像无比的清晰。
    这东西若能同户籍联系到一起,对于秦朝统治来说,是件大好事。
    “此物造价几何?费时多久?”
    李斯看过之后问出了关键的问题。
    回答者是章邯,“前面文字编制倒是省时,背后图画却需画师细刻,费时三日可得此物。”
    李斯在心中盘算一阵,“若于户籍联系,此物发行天下,可要花费多年时间。”
    秦始皇摆手道:“暂且不会发行天下,先由咸阳开始,之后推及内史诸县,先行验看此物作用如何。”
    秦始皇不是不想在六国之地推行这件东西,而是时机未到。
    他要等到大儿子的试卷交上来之后,再去推行此物。
    如今秦国故地才是他要关注的重点。
    将老家守好,所有的政策先在老秦之地和新开辟的东北新郡试行,一些错漏便可及时补足。
    倒是关于材质,有些人有不同的看法。
    认为自己身份高贵,佩戴个木牌子,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秦始皇没有惯着,“你们若嫌弃这竹牌,可以捐纳家产,让大秦所有民众都能佩上黄金玉石的身份帖!”
    这下没人反对了,这东西虽然小,但是抵不过数量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