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收稿费
作者:星月浅浅   穿到七十年代,嫁给月光男孩最新章节     
    女生总有那么几天,夏夏的这几天,基本都是躺在床上度过。
    秀文把剩下的半块羊肉做了,准备给夏夏暖暖身子,又去给牛棚那里,送了一些。
    三四天过去,夏夏终于感觉,自己活过来了。
    她慢慢起身,穿好保暖衣,套上大棉袄,就去大屋里找姐弟两人了。
    结果,只看到秀文一个人,正在炕上做鞋。
    秀文看到夏夏过来,招呼她赶紧上炕。
    夏夏踢掉脚上的棉鞋,爬到炕上,看秀文做鞋。
    她发现刚子不在,好奇的问秀文:“刚子去谁家玩了?”
    刚子和村里二牛、三娃关系比较好,几个人总是一起玩。
    夏夏还留他们,在自己家一起吃过饭,刚子也去他们家。
    秀文跟夏夏说:“刚子这几天终于学会做面鱼了,还会做面疙瘩汤和白菜炝锅挂面。
    他去韩爷爷那里炫耀了,让这几天不用给他们送饭,他要在那里玩几天。”
    夏夏听后,无奈的说:“韩爷爷跟着他吃几天还行,以后,哪能天天让人家吃这些!”
    说完,姐妹两人哈哈笑了起来。
    秀文接着给夏夏说:“牛棚里大婶的病全好了。
    我让她跟着来家里,泡过一次热水澡,好好去去身上的病气。
    又留她在家里吃了一顿饭,等她头发干了,才让她回去的。
    手里的棉鞋,是给牛棚里大叔做的。
    大叔要照料几头牛,前两天把鞋踩湿,烤火的时候,没注意,烧破两个洞。
    大婶还忙着给大叔做棉衣,我就给他们帮把手,直接把鞋拿过来,给他们做了。”
    夏夏听完,点点头,让秀文注意安全,别让人看到她去牛棚。
    秀文又提醒夏夏:“等你下次去县城的时候,去供销社里看看棉靴。
    那种穿着保暖,还不容易湿的厚棉靴。
    咱们平时不出门,但牛棚里的大叔,还要照顾那几头牛,下雪天,棉鞋容易湿。”
    夏夏点点头,认真的说:“好,我记住了。”
    接着,她又跟秀文问清了大叔的鞋码。
    夏夏坐在旁边吃着松子,听着秀文跟她说着,这几天里发生的的事。
    夏夏感觉自己虽然帮了牛棚里的人,却带着一些利弊心理。
    而秀文和刚子,真的是纯粹心疼,真心想帮他们。
    比着自己简单的买东西、送东西,更存着一份细致与贴心。
    那是一颗没有掺杂利益思量,纯纯的赤诚之心。
    夏夏似有所感,放下手里的吃食,转身拿出了平时学习用的纸笔,开始了自己的写作。
    夏夏用瑞雪兆丰年,形容国家的厚积薄发;
    用乡下寒冷的冬天,映衬着全国下乡的热血青年;
    用那一颗颗赤诚之心,寓意着冉冉升起的太阳,终将会照亮祖国大地。
    思如泉涌,一气呵成,夏夏酣畅淋漓的,写完了一篇文章。
    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夏夏趁着现在灵感爆发,接着写了一篇螺丝钉的故事。
    后面掺着一些自己在这个时代里,特殊的感悟,因为有了后世对比,感悟颇深。
    虽然不像刚才那样顺畅,但是经过反复斟酌、修改,夏夏还是很满意的。
    秀文看到夏夏在那里写写改改,问她在干嘛。
    夏夏笑着跟她说:“我要写文章投稿,赚钱养家。”
    秀文听她这么说,只是点头说了一声“好”,就继续低走纳鞋。
    看着夏夏埋头写作,秀文也就没再打扰她。
    才开始,秀文只是以为夏夏在说着玩,随便写写,没怎么放在心上。
    可谁知道,后来的夏夏,真的靠写作挣了很多钱,担起了一个家的责任。
    刚子直到晚上,才回来,他兴奋的跟姐姐说:“我以后白天,都去韩爷爷那里。
    小学的知识,我自己都学完了,再加深巩固一下,就可以开始预习初中的知识了。
    我还想跟韩爷爷学医,吃饭的时候,我过来端饭。”
    姐妹两个当然没意见,韩爷爷年纪大,自己在家也没事。
    因为爸妈是医生,刚子也从小说,自己以后也要看病救人,当一名厉害的医生。
    不知他是一时兴起,还是兴趣使然,总之,不是坏事,夏夏也就随他去了。
    夏夏为了不浪费空间里的羊肉和腊肉,基本10天左右,就去趟县城。
    现在大家分开住,白天基本都在大屋里,她每7天,就会把空间的东西拿出来,放在自己的小屋了。
    夏夏一般会给家里和牛棚,留下半月左右的干粮,其他的,全部拿去黑市卖。
    冰箱里的东西,夏天不敢卖,只能趁着冬天的机会卖。
    而老房子的东西,只能做好后拿出来,实在是郁闷。
    夏夏为了更好的利用资源,现在基本以羊肉和腊肉为主。
    在学习的时候,夏夏发现,自己初中知识还行,高中知识都快忘完了。
    她一边努力学习,一边思考着写稿子,还要去县城买东西,实在有些忙不过来。
    而秀文和牛棚里的大婶逐渐熟了起来,夏夏就把去牛棚的事情,都交给秀文了。
    夏夏先把自己,最开始写的两篇文章,寄出去了。
    一个给了传统的国家日报,一个给了青年报。
    夏夏也是根据两篇不同的风格,选了这两个知名度相对较高的报社。
    她自己也没有完全的把握,不知道是否会被征用。
    但夏夏心里总感觉,应该可以,至少有一篇能被征用。
    腊月很快就到了,姐弟三人正在屋里的炕上学习,
    突然,听到门外有人喊:“夏知青,在家吗?夏知青,在不在?你的稿费到了,需要签收。”
    夏夏听到后,立马下床穿鞋,跑出了屋子。
    还是那个邮递员,他兴奋的给夏夏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报社的稿费,你真厉害。”
    说完,笑着把签字本和笔递给她,让她签字。
    夏夏看着手里的稿费,五块钱虽然不多,但她现在,特别有成就感。
    终于有一份光明正大的收入了,她也有信心,会越来约好,会挣钱养家。
    夏夏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啦!
    秀文和刚子,则是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夏夏。
    她写的文章,居然真的被征用了,还有稿费。
    三个人一起高兴的回了屋,彼此笑着说着。
    过了几天,夏夏的另一篇稿费也到了。
    全村的村民,都知道夏夏会写文章,都登上报纸了,还有稿费。
    村里人一脸羡慕,回头就去催着家里的孩子好好学习。
    他们也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能像夏夏那样,写写字,就可以挣到钱。
    夏夏看到自己的两篇文章,都被征用,瞬间有了信心。
    隔天,她就去县城,把自己另外几篇稿件也寄走了。
    还给青年报的编辑,写了一篇后世的小故事,有情节,有深意。
    她感觉,这种题材现在还没有,而且,青年报更注重青年读者,也能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最终决定给这个报社寄过去。
    但是夏夏也不确定,到底能不能被接受。
    如果真的被接受,夏夏觉得,自己以后绝对可以,长期占用一个篇幅,写各种小故事。
    因为夏夏的文章被刊登上报,新来的两个知青,一起过来给夏夏道喜。
    两人一起给夏夏拿了一罐麦乳精和一斤红糖,平时夏夏也照顾着他们,算是他们的一点谢意。
    夏夏让他们一起进屋,又把他们留下吃饭,给他们做了一顿丰盛可口的饭菜。
    大家一起聊天,夏夏也知道了,他们跟老知青分地种菜了,还知道,他们两个人居然已谈了革命对象。
    两人都是浙省的,都是高中毕业在家,没有工作岗位,无事可做,。
    两人原来不认识,居然都决定下乡当知青,也是一种意外的缘分。
    女孩叫张甜甜,长相甜美可爱,男孩叫肖航,是个内向的男孩,话不多。
    陌生的两个人来了一个地方当知青,都对老知青原来的作为,嗤之以鼻。
    他们直接决定一起合伙种菜地,吃饭,和老知青分开。
    肖航总是贴心的照顾着甜甜,甜甜也越来越依赖肖航,两人都看对了眼,很快就确定了关系。
    夏夏很替他们高兴,秀文也很喜欢甜甜,活泼可爱,说活好听。
    肖航不方便多来,甜甜自从跟夏夏熟了以后,几乎天天过来。
    一个是因为能辅导夏夏学习,还有就是,这里比知青院舒服太多。
    甜甜才开始不好意思留下吃饭,后来慢慢开始蹭吃蹭喝,顺便把自己的东西,也拿来一起分着吃。
    到最后,甜甜和肖航直接一起给夏夏交了生活费,打算跟他们合伙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