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大赚钱
作者:不是西红柿   年代:老子在1978投机倒把最新章节     
    二丫留在娘家,好好养身子,也有人照应。
    下午,何必拿着五百块钱回家去了。
    路过杨树村,何必拐了个弯进入村子里。
    找到大姐夫欧阳强。
    “小必,来了。”欧阳强笑道。
    何必笑了笑,把自行车停在家门口,走到门槛上坐下,欧阳强给他倒了杯水,他接过,笑着喝了一口。
    “二丫想娘家了,我今天送她来。”
    欧阳强笑着点点头。
    何必喝了一口茶水,继续道:“是大哥让我找你,有件事情找你谈一下。”
    听到大舅哥有事,欧阳强一下子重视起来。
    “大哥有什么事,你快说?”
    何必笑了笑:“好事,好事,能赚钱的事情。”
    欧阳强一头雾水。
    但大舅哥有本事,他早就知道了。
    “是这样的……”于是,何必把张二狗的生意和他讲了起来。
    欧阳强听了,抓黄鳝、泥鳅和甲鱼、各种鱼卖给大舅哥,不用自己冒险拿到黑市去卖,还能挣钱,哪里能不愿意。
    “可以呀!反正平时没什么事情,和你抓抓黄鳝泥鳅卖给大哥,挣点零食贴补家用挺好的。”
    “嗯,那就这么定了。”何必也开心。
    “好,明天早上我就来找你,咱一起干。”欧阳强下定决心道。
    这年头,田间地头,可不缺这些黄鳝泥鳅等山珍海味,鱼啥的,所以要弄到不是问题。
    何必又和大姐夫聊了一会儿,才告辞而去。
    接下来,除了抓黄鳝泥鳅卖外,还得找块新的宅基地建房子用。
    搬出父母的房子,建自己的房子,以后和老婆孩子也能住的宽敞自在一点。
    仿佛好日子,就在眼前,何必骑自行车的速度也就加快了几分。
    时不时的,还唱起了歌儿。
    她的心情,也明亮、开朗了不少。
    ……
    第三天。
    早上。
    “大哥,大哥?”
    张二狗正和家里人吃着早餐,门外就有人喊他。
    听声音,是何必和欧阳强,张二狗就知道他俩是来干什么的。
    张二狗放下筷子,就出了门去,三丫、小草几人也出来张望,果然是大妹夫和二妹夫来了。
    “强子,小必,吃早餐了没有?”
    “哦,还没有。”
    二人不好意思的道。
    “正好,刚吃,吃完了再说。”
    “好好。”
    二人笑了笑,一起走进餐厅。
    陈晓清和陈萍萍马上给二人添了一副碗筷,就吃了起来。
    二人吃了早餐,就把抓来的黄鳝泥鳅拿到他的面前。
    “大哥,按照你的要求,这些黄鳝泥鳅都是活的。”欧阳强笑道。
    何必把黄鳝泥鳅倒在木盆里面,加了水,它们就活蹦乱跳起来。
    张二狗扫了一眼,确实都是活的。
    黄鳝泥鳅不容易死,好养,所以要活的,拿到那边的山水农家乐做给顾客吃新鲜正好。
    “嗯,很好,我要的就是活的。”
    二人听了很高兴。
    张二狗又道:“现在说一下价格,黄鳝一块钱一斤,泥鳅五毛,这个价格你们满意吗?”
    啊,二人惊呆了。
    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
    黑市上,泥鳅才卖一毛一斤,黄鳝才卖两毛一斤,而且还要冒着投机倒把被抓的风险。
    即使这样子,还有人愿意冒险去卖。
    但眼前,大舅哥出价五毛、一块,还不用自己冒险拿到黑市去卖,哪有不愿意的。
    “满意满意,当然满意,只是黑市才卖一、两毛一斤,您收五毛、一块钱一斤,大哥,您还有的赚吗?”欧阳强不解的问道。
    满意,但担心大舅哥不挣钱,还要亏本。
    怕他只是为了照顾自己和何必,才高价收的。
    即使是亏本,也收。
    何必也担心道:“姐夫说的对,大哥,我们不需要您收那么贵,按照黑市上的价格,泥鳅一毛,黄鳝两毛一斤就可以。”
    如果按照这边的价格,确实是没钱挣,还会亏本。
    但拿到农家乐那边去,就不一样了。
    “强子,小必,不用担心,我既然愿意以这个价格收你们的,就有钱赚,不存在亏本的事情发生。”
    二人听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得听他的了。
    “不过这个价格,只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不能有除了我们三个人另外的人知道,财不露白,我相信你们也不想让人抓住把柄,让人眼红,告你们一个投机倒把被抓去踩缝纫机吧?”为了以防万一,张二狗还是重重的给二人打个预防针。
    尽量避免二人挣了点钱就飘飘然,把价格说出去,对他俩可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把话放的越重,越好。
    果然,二人听到投机倒把,听到被人眼红要被抓,要关起来踩缝纫机,当即吓了一跳。
    东张西望,见没有别人靠近,才平静了一些。
    “大哥放心,这种事情我欧阳强就是烂在肚子里面,也不会出去乱说的。”欧阳强有些后怕的保证道。
    性命攸关的事情,岂能儿戏。
    打死他都不敢说出去。
    何必当即连连点头:“大哥,您放一万个心,我的嘴巴紧着了,绝对密不透风。”
    哈哈,三人相视一笑。
    “那过一下子秤。”
    “好。”
    三人马上称了一下重量。
    “黄鳝二十斤,一块钱一斤,泥鳅三十斤,五毛一斤,20+15=35块钱,一人17.5毛钱。”过秤完,张二狗给二人算了一笔账。
    二人算了一下,连连点头,十几、二十块钱就到手了。
    “强子,这是十七块七毛钱,数一下。”
    欧阳强接过,数了一下,没错,开心的不得了。
    才忙了一天,就挣了十七块多,在这个年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要知道,在这个年头,厂里的职工一个月也就六十块钱的样子。
    而他一天,就挣了十七块多,相当于职工一个礼拜的工资了。
    “小必,你也是十七块五毛钱。”
    “谢谢大哥。”何必喜出望外,把手里的钱数了一遍又一遍。
    他数的这么详细,到不是不信任张二狗,而是第一次靠着自己的劳动,在一天的时间里就挣了十七块五毛钱,而难以置信。
    以前没分家时,家里的财务都在父母的手里,现在分家过,自己当家做主,挣了多少,都是自己存下来,又怎能不高兴。
    看着大妹夫、二妹夫这么开心,张二狗也是高兴,反正农家乐那边需要这些食材,让二人去做,也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也是为了让大丫、二丫的日子过的更好一些。
    就这样,欧阳强,何必隔三差五的往张二狗这里送鱼货,而二人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
    就连欧阳强也在和大丫筹划着建新房子住。
    而何必的新房子,已经开始动工了。
    过年之前,二丫家就可以搬到新房子里去住下。
    张二狗看着二丫、大丫家的日子好起来,也是为他们感到开心。
    虽然不是自己的亲妹妹,但和她们的感情,不比自己的妹妹差,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近期,羊山村还有一件让村民们开心的事情,那就是村子里正在拉电线杆。
    村民们非常开心,因为年底之前,村子里也能用上电了。
    到时候弄台黑白电视机,美滋滋。
    这个年代,村里没电,没电视机,少了不少乐趣,有了电就可以添加一些电器。
    而黑白电视机,绝对是这个年代的首选产品。
    家家户户,估计没有谁不想拥有一台电视机。
    但有一点,不是谁都买的起。
    也不是谁家都舍得买。
    几百块钱的东西,对于农村来说,不是那么容易拿的出来的。
    平时挣点钱,除去生活费,养儿育女,各种花销,没有几块余钱。
    生个病啥的,也看不起。
    不说农村,城里的职工,一个月也就六十左右的工资,一年到头,也就不到一千块钱。
    除去开销,也存不下多少。
    当然,这个年代的物价与工资成对比,所以比较经花。
    这是有工作的,没工作的那一批,其实城里人更难混。
    除非做生意,干点别的,不然,乡下人和城里人的生活都是比较困难的。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不管哪个年代,什么时间,有多困难,社会上,都会有一些比较有钱的人。
    至于他们的钱从哪里来的,那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只不过在农村,这个年代的农村人,家家户户的情况都差不多。
    没钱,没米,没存款。
    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期,农村的生活水平会渐渐的改善。
    先不说挣多少钱,最起码地里的收成上去了,有了化肥,农药和杂交水稻,庄稼产量高,天天能吃上大米饭,白面馒头已经不是梦。
    生活水平上去了,手里有了余钱,大家的追求也就上去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从六、七十年代吃不饱,穿不暖,到八、九十年代,能吃饱,穿暖,开始更多的追求和娱乐。
    首先买自行车、电视、音响、冰箱、洗衣机,vcd,dvd,录音机,甚至是空调等等。
    再到后来,摩托车、小汽车、房子等等。
    两千年以后,这些东西能买的起的人也越来越多。
    再往后,马路上的汽车开始越来越拥挤,有的时候早上上个班,都要堵上几个小时。
    买了车,没地方停,只能停在马路边,还要担心会被拖走,或交费停车等。
    而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越建越高。
    相对来说,现在的大街上,行人比车子多,要么就是骑自行车,要么就是走路。
    车子,都是一些农用拖拉机,卡车等。
    晚饭后。
    张二狗把陈晓清、陈萍萍叫到身边。
    “二狗哥哥,有事吗?”陈萍萍小声的问道。
    陈晓清望着他,等待他把话说下去。
    张二狗扫了姑侄女一眼,不得不说,在自己家做了数个月的保姆,生活条件上去了,每天有鱼有肉,天天有白米饭、有饺子吃,身体也养好了。
    营养跟上去了,二人的肤色也更好,个子又长了一些,有了血色,也更漂亮了。
    “上个月你们俩的工资,今天发给你们。”张二狗说着,就从口袋里取出了一把大团结拿在手上。
    二人一喜,终于到了发工资的时间。
    忙了一个月,不就是等着这一天。
    “小清,一百块钱,你数一数。”张二狗数了十张大团结,交到了小清的手里面。
    “谢谢二狗哥哥。”陈晓清小心的接过,心脏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
    一百块钱,自己挣到一百块钱,又怎能不激动,不兴奋。
    在这之前,她可是想都不敢想,自己有朝一日能挣一百块钱一个月。
    而且还是在自己村里面。
    穷乡僻壤,大人都没地方挣钱,她一个小丫头挣了一百块钱一个月,说出去估计都没人相信。
    但事实是,她的手里此刻正握着十张大团结了。
    她数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确定自己是真的挣到一百块钱,心里那是乐开了花。
    甚至是喜极而泣。
    “萍萍,这是你的一百块钱工资。”张二狗又从手中数了一百块钱给陈萍萍,让她拿着。
    “谢谢二狗哥哥。”陈萍萍非常感激,接过去也是激动的双手发抖,然后东张西望看了一眼,见没别人靠近,才一遍又一遍的数了起来。
    一百块钱的工资,那是三人的秘密,对外,二人的工资只有五十块钱一个月。
    这样一来,在上交父母五十块钱后,自己还能剩下五十块钱存下来,以后急用。
    二人拿到工资,开开心心的冲进卧室,把五十块钱藏好起来。
    另外五十块钱拿出来,去家里上交给父母,也让父母高兴高兴。
    此时天色已晚。
    整个小山村,都被漆黑一片笼罩于夜色之中。
    姑侄女俩,一人拿着一个手电筒,出了张二狗的家门,穿过眼前的田野小路(走近道),向村中自己家的方向而去。
    “小姑,待会别说错话了,否则让爷爷奶奶和我爸爸妈妈知道了咱每人还存了五十块钱,以后我们每个月从二狗哥哥那里领到的工资非全部让我们上交了不可。”陈萍萍不放心,怕小姑不小心讲出去,又在半路提示了一句。
    “我知道了萍萍,只要你不说,我就不会说,放心,放心,我还担心你了,你倒好,倒担心起我来了,烦不烦啊你!”陈晓清没好气的道。
    再怎么说,她也是她的小姑,虽然比陈萍萍小了一岁,但辈分摆在那里,被长侄女说,多多少少她的面子挂不住。
    陈萍萍听她这么说,也就闭上了嘴巴,只要小姑不说,自己是肯定不会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