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博一第一学期:学术开端
作者:刀公   为了爱,山之子求学记最新章节     
    博一第一学期前半段,赵山文花了一些时间完成暑期社会实践的后续工作,但主要精力仍然在自己的学习和科研上,在上好2门课程的同时,把大部分时间用到学术研究上。
    高级政治经济学课程是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的必修课,为硕博连读的博一学生和非硕博连读的博二学生开设。这门课程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专题分析一些经济理论、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先后讲授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演变、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劳动价值论、“中国模式”的政治经济学思考、经济体制的基本模式比较、对外贸易政策分析等内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赵山文加深了对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的认识。
    社会选择理论课程是赵山文修读的 专业选修课,上课老师通过研读名着的方式教学,学习了约翰·穆勒的《功利主义》、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等经典着作。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赵山文的思想受到极大洗礼,对人类行为和制度构建的价值标准有了深刻认识,尤其是《正义论》,对他日后做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赵山文对经济学研究方法也有了更科学的认识,经济学研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除了注重实证,在理论上也要做到思想与逻辑的统一,要反对纯文字和纯数理两个极端倾向,做到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现在的经济学研究越来越偏数学化,逐渐忽略了经济学背后的伦理基础,社会选择理论课程让赵山文得以更深刻地理解经济学背后的伦理规范。
    经过本科阶段4年和硕士阶段2年的经济学知识学习,赵山文大体掌握了当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进入博士阶段,赵山文正式开始以学术研究为主。
    对毕业来说,赵山文的课程学习、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教学实践等培养环节后续任务已经不重,后面会很轻松完成,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发表论文和写毕业论文。
    在期刊发表论文一般有字数上限,不能过长,可以称为小论文,而博士毕业论文则有字数下限,不能太短,可以称为大论文。
    赵山文在跟导师袁老师和高年级博士交流中得知,博士生做研究一般都从写小论文开始,在完成若干篇小论文后,把几篇相关的小论文整合在一起,或者把一篇小论文内容进行扩充,就可以完成大论文。
    为了高效完成博士学业,赵山文从一开始就规划好自己读博期间的研究方式:大论文和小论文一体推进,把大论文的章节写成小论文发表,小论文是大论文的组成部分。
    对于学术科研工作人员和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主要是在学术期刊上。国内外的学术刊物很多,质量参差不齐,不同大学对每个期刊的评价也不一样。
    南岛大学每年都在全校发布本校认可的核心学术刊物目录,作为评价本校师生科研成果的依据。按照《南岛大学核心学术刊物目录(2014年版)》,核心学术刊物分文科核心学术刊物和理工科核心学术刊物,文科核心学术刊物又分文科一类核心学术刊物和文科二类核心学术刊物。
    文科一类核心学术刊物目录列出了90多个国内的中文期刊,同时规定被部分数据库收录的外文学术论文亦为文科一类核心学术刊物论文。
    文科二类核心学术刊物目录列出了500多个国内的中文期刊,是未被收进一类核心学术刊物的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
    按照经济学系2014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研究生在获得博士学位前,须在南岛大学认定的全国一类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以南岛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正式发表1篇学术论文。
    对于在国内读博的同学,一般很难在国外的权威期刊上发表外文论文,而且很多外文期刊发表论文周期长,不利于按时毕业,所以赵山文现在的目标是尽快在南岛大学认定的90多个文科一类核心学术刊物发表1篇论文。
    能被认定为达到毕业要求的一类核心学术刊物虽然有90多个,但这是全部文科的,适合发表经济学科论文的只有10多个经济类期刊和10多个综合性期刊,总共其实只有20多个期刊。
    在明确目标后,最重要的是确定论文选题。袁老师指导赵山文,在读博期间要专注于一个选题做研究,深入挖掘下去,形成自己的研究领域。
    在选题上,有的博士生是跟着导师做个大的科研项目,在做项目中写小论文和大论文,有的是以导师为主确定选题,按照导师的思路写论文。
    袁老师是个很开明的老师,既没有让赵山文跟着做科研项目,也没有指定论文选题,而是完全由赵山文自己选择确定。赵山文喜欢这样的模式,因为他是一个很有思想和个人主见的人,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
    在研二第一学期申请硕博连读时,赵山文曾写了一个以“中国历史上典型土地制度的经济学分析和经济绩效实证”为题目的博士阶段研究计划,到研二第二学期,这个研究计划因学习2门经济学高级课程而中断。进入博士阶段后,赵山文曾尝试继续按这个研究计划写论文,但实施起来才发现,这个计划只是当时的一个美好构想,其实不具有可操作性,每种土地制度要想数理模型化都很困难,土地制度的经济绩效实证又找不到数据。在跟袁老师交流几次后,赵山文接受袁老师的建议,决定放弃这个研究计划。
    在六年多的经济学学习中,赵山文感到,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非常重要。按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人类的经济活动可主要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部分,经济增长是其中的生产部分,收入分配是其中的分配部分。如果把经济增长的理想状态概括为效率,把收入分配的理想状态概括为公平,那么效率和公平就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两大基本目标。只有经济增长实现效率,收入分配实现公平,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袁老师给赵山文介绍,经济增长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领域,不容易出新成果,做收入分配研究的学者相对少一些,赵山文遂决定从收入分配方向选题做论文。
    赵山文之所以选定收入分配作为研究方向,还跟他一直探索人生意义有关。赵山文在本科阶段已树立人权、平等、仁爱、斗争四种人文精神,作为自己判断是善恶的价值标准,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善美,而现实中妨碍人类实现真善美的主要因素是利益冲突,只有把财富分配得让所有人都满意,人才可能在追求真善美中实现人生价值。
    所以,什么样的收入分配才是合理的,怎么实现合理的收入分配,不仅是学术问题,也是价值观问题,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赵山文希望在对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不仅完成博士学业,而且找到处理人与人之间利益冲突的价值标准。
    确定研究方向后,赵山文开始系统学习研究有关收入分配的教材和专着,阅读在图书馆能找到的相关纸质书籍和在学校购买的数据库里能找到的相关电子书籍。
    这样大水漫灌式的学习,让赵山文加深了对收入分配的理解,熟悉了这个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进展,但就算收入分配也是一个很大的领域,写论文得落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赵山文在学习中找不到合适的选题。后来是袁老师开导了赵山文,要写论文就得多看论文,在看论文中获得灵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
    按照袁老师的意见,赵山文开始将学习的重点转到收入分配领域的论文上。由于一个研究方向的论文都分散在不同年代的不同期刊中,纸质期刊不便于查阅,赵山文主要通过图书馆数据库下载电子论文研读,把国内外权威期刊上有关收入分配的论文全部下载下来,按年代由近及远分类,然后一篇一篇阅读。
    果然如袁老师所说,在一篇篇阅读论文中,赵山文慢慢对以前学者的研究成果有了自己的想法,感觉在有些方面能进行创新。
    其中,赵山文感到围绕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能写一些好的小论文,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最早提出,认为在人类社会由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快速转型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会持续扩大,然后保持一段时期稳定,在后半阶段逐渐缩小。
    很多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大量实证检验,但实证结果是持续矛盾的,从来没有得出一致的结果,赵山文就想用最新的数据和方法再次实证该理论。
    学术研究都要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文献综述是写每一篇论文的第一步。搜集论文,可以通过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直接检索查找,还有一个重要方法是通过文献找文献。对于学术论文,作者都会列出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通过参考文献,就能顺藤摸瓜找到这篇论文的上游文献,通过上游文献进一步找到更上游的文献,直到穷尽相关文献。赵山文就用这样的方法尽可能穷尽地搜集了与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有关的论文和着作。
    由于科研从业人员众多,就是这么一个小题目下,搜集到的论文数量仍然多得惊人,要全部列入文献综述将会很繁杂而抓不住重点。按照袁老师的指导,赵山文用三个标准来选取列入文献综述的论文:一是权威期刊,一类核心学术刊物上的论文一般都保留;二是知名作者,教授级别学者的论文一般都保留;三是时间最新,除了经典论文,一般只保留近五年发表的论文。当然这三个标准只是大概的,具体还看一篇论文是否确实有创新。
    在博一第一学期结束前,赵山文完成了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文献综述,对理论分析有了自己的思考,并开始寻找用于实证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