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大一寒假:反思
作者:刀公   为了爱,山之子求学记最新章节     
    2009年1月,在j市到q市的火车里,赵山文第一次经历了中国的春运。由于中国农村人多地少,而城市缺少干重体力活的劳动力,大量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形成一个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中国有过年一家人要团聚的习俗,每到春节,无论身在天南海北,都要回自己的家。在春节前的半个多月里,农民工返乡,大学生放假,再加上经商、旅游的人群,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人流。
    赵山文这次回家的火车票是一个老乡提前两个多星期从网上买的,还只买了一张坐票,卧铺在网上一开卖后就秒光了,要晚了坐票都买不到。
    来到火车站,川流不息的人群比学校军训阅兵式时的人还多,宽敞的候车厅人站得满满的,检票时排队的队伍排出100多米,过检票口和上火车时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疾驰的火车里,走道上人站得满满的,连蹲都蹲不下来,有的人爬到了洗脸池上坐着,有的干脆直接去卫生间里坐着,不过很快被列车员赶了出来。
    在外打拼一年,每个农民工回家都带了大大小小的包,走道上除了站人,还堆满了包,一个旅客提起一只脚后,硬是落不下去了,一落地要么踩到别人的脚要么踩到别人的包,单脚站立十多分钟后才在火车的晃动中挤出一块放脚的地方。
    这些农民工买的站票其实和坐票价格是一样的,只是他们大多不会上网或者没有条件上网,等到窗口现场买,肯定买不到坐票了。
    赵山文和几个老乡坐在车厢座位上,旁边站着的衣服破旧又沾满灰尘的农民工时不时挤了过来,一个老乡表现出了一脸嫌弃。
    赵山文对这些农民工则充满了发自内心的同情,自己的父母和这些农民工是一类人呀,只是家里还有点田地够养活一家人,不然自己的父母可能也在这样的火车厢里站着,自己和这些农民工也是一类人呀,自己只是考上大学继续读书了,要像哥哥那样没考上大学的话,自己可能也是站在火车厢里的人,要论阶层,自己和这些农民工就是一个阶层的。
    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只有好坏善恶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在赵山文眼里,这些农民工,大多都像他的父母一样,是善良老实的人。
    看着这些和自己属于一个阶层的农民工,赵山文想起了自己初中时的座右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曾激励着他努力学习,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
    现在看来,这句话是根本错误的,人都是平等的,哪有什么人上人,自己读书,难道是为了以后能骑到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吗,那自己跟猪狗畜牲还有什么区别。
    读书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过上好日子,要是还有机会有能力的话,则要带着和自己属于一个阶层的这些亿万农民和农民工一起改变命运,一起过上好日子。
    回到q市后,赵山文先去看望了高中时关心自己的王爷爷和侯老师,又回高中母校参加了毕业生返校交流活动。
    q市一中有个传统,每年春节前快放假这段时间,邀请往届毕业生回到母校,为学弟学妹们宣传介绍自己考上的大学,激励学弟学妹们努力考上理想大学。
    赵山文在高中时参加过这活动,只不过现在角色变了,以前他是咨询者,现在他是介绍者了。在交流活动期间,赵山文遇到了孔令德、王龙、祁金华、王荣、昝朝阳等高中同学,一别半年,看着大家都成熟了很多,好像也都经历了很多故事。
    在q市停留了两天后,赵山文转大巴车回到山陵县,再转面包车回到明雨村。无论在外面经历怎样的纷争,一回到明雨村,赵山文总能感到安宁。明雨村就是赵山文的桃花源,这里有善良朴实的父母和村民,还保留着这个世界的美好。
    回到家后,赵山文第一时间去看望独居的爷爷,送一些糕点过去,带着爷爷一起回来家里吃晚饭。赵山文从j市带了一些当地特产回来,不过家里人尝了后都不喜欢吃,外地的特产不符合家里人的饮食习惯。
    除了遭遇于小二这样的恶人,赵山文大一上学期也经历了很多美好,见到了很多新奇,他跟家人、亲人和村民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
    好多村民听说赵山文去北京见到了毛主席遗体,都好奇地跑来问问赵山文,毛主席遗体怎么样了,跟活着的时候有变化吗,赵山文一一给他们讲讲自己的感觉。
    很多村民都感激敬仰毛主席,只是不知道怎么去看看,赵山文尽量描述的细致一些,尽力架起了这座桥梁。
    快过年前几天,姐姐也回到了家。姐姐买了两瓶酒带回来给父亲,父亲尝了后感觉好喝,但也责怪姐姐不该花这钱,他喝当地的土酒就行了。
    听姐姐说,她这半年在s市找了份工作做着,在企业上班。父亲不想让姐姐在企业工作,还是希望他有招小学老师的考试的话再去试试,感觉做有编制的老师稳定,在企业上班万一哪天企业倒闭了饭碗就丢了。但姐姐无心考试,觉得在企业工作没有什么,这家倒闭了再找一家就行了。
    母亲则为姐姐的婚事忧愁,希望姐姐能遇到个可靠的男人嫁了。姐姐读了个大专学历,让她走出了农村,但这学历水平在外面也不好过,工作一般工资也低,以后的命运就看能不能遇到一个好的男人了。
    过年期间,明雨村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氛围,赵山文也心情愉悦,但偶尔又会想起来期末考试期间217宿舍那晚发生的场面,像做了一场噩梦,让他过去那么多天还心有余悸。
    赵山文没有跟家里说这事,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从来没出过省,外面的世界对他们来说是茫然的,告诉他们只会让他们担心,又帮不上忙,还不如都自己承担下来。
    赵山文假期一直在反思自己的遭遇,是什么引起了这场灾难。经过回想反思,赵山文认为这场灾难主要是四个因素导致的。
    第一是恶的缘分。人每到一个环境总要遇到一些人,遇到善良的人就会结善缘,遇到恶的人就会结恶缘。217宿舍的六个同学以前在全国各地各有各的生活,就因为都考到了北渡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才聚到了一起,聚在一起是发生这场灾难的前提条件。
    第二是利益争夺。同学之间的竞争是明摆着的,学校的奖学金和保研资格按学生平均学分绩排名决定,看重奖学金和保研资格的同学就会相互视为竞争对手,赵山文每天上自习刻苦学习,即使自己没明说是为了奖学金和保研资格,也会被注意到他刻苦学习的同学视为要争夺奖学金和保研资格,这是发生这场灾难的导火索。
    第三是人性的恶。面对利益争夺,采取什么措施争夺利益是由人性决定的。赵山文靠努力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成绩,合理合法公平,他属于第二类人,也就是理性的普通人。于小二等人通过直接影响赵山文睡眠来达到降低其考试分数的目的,是通过侵害别人来达到个人利益的行为,他们属于第四类人,也就是坏的恶人。
    第四是自己善良老实。赵山文在进入大学前,就已经天真地认为,能考上名牌大学的同学,肯定都是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在进入大学新环境后,赵山文对每个人都热情友好,没有防备之心,和宿舍里其他五人都曾经有过朋友关系,甚至长时间和于小二一起上自习,让他卷入了恶的人际关系中。于小二等人日常交往中很清楚赵山文是个老实人,即使欺负赵山文,他也只会忍气吞声,所以才敢对赵山文实施侵害。
    在这四个因素中,恶的缘分是天定的,赵山文在报志愿前不可能知道以后上这所大学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奖学金和保研资格等利益争夺是由国家和学校的制度决定的,不是个人可以改变的,去读哪个大学都一样;赵山文善良老实也没有错,好人都有错的话,这世上就没有好人了,如果这世界上的人全部是恶人,那世界就毁灭了。
    所以,导致这场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人性的恶,于小二诋毁别人人格尊严,暴力打人,侵害别人合法利益和身心健康,这是内心阴暗的体现,是坏的恶人。
    赵山文和于小二虽然都来自农村家庭,但却形成了善恶两极不同的人格。
    所谓原生家庭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不是经济条件意义上的原生家庭,而是人性意义上的原生家庭,父母的人格会从小在潜移默化中传给下一代,家庭是否温暖有爱决定了生活在这个家庭里的孩子的善恶,越温暖越有爱的家庭,养出来的孩子会越善良,越冰冷越没有爱的家庭,养出来的孩子也会越冷酷残忍。
    后天的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人生经历会对人格改变有一定影响,但恶的人格一旦在原生家庭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这个意思。
    赵山文虽然出身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经济条件很一般,但父母善良老实有爱心,从小在赵山文的人格里种下了善良的种子,把爱传递给我赵山文;虽然家庭不富贵,但健全温暖,一家人靠本分劳动改善生活条件,赵山文在这个环境里形成了热情友好、刻苦努力的人格。
    于小二成长于什么样的原生家庭不得而知,但从其侵害他人的行为可以推测,他的家庭肯定是缺少爱和温暖的,才会形成冷酷有暴力倾向的性格,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想着这种恶的缘分,赵山文感到痛心,在这一点上他真是倒霉。大学生活本该是美好的,大部分大学生遇到的都是好人,能平安快乐度过四年,而他遇到的却是恶人,这种环境现在不是他能选择的,只能面对残酷的现实。
    赵山文在反思中感到,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人性参差不齐,有很多好的人,也有恶的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交往的,交往了恶的人会给自己带来灾难。所以,以后与人交往要慎重,为人处世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交必择人”。
    赵山文回想着当天晚上的场面,自己应对是否得当,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既不让矛盾升级又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合法权益。当于小二抡起椅子撞过来的时候,赵山文可以有以下选择。
    第一个是选择是以恶制恶。赵山文可以破口骂于小二是畜牲,如果于小二还敢动手的话就正当防卫,这结果就是打一架,就算赵山文打不过于小二,让赵山文身体受到伤害,但凭赵山文的体力,于小二也必然会多少受到伤害,只要赵山文还没有死,于小二身体也必然受到重创。赵山文当时没有做这一选择,因为他从小没骂过人,更没打过架,也没想过自己有用得上靠打架保护自己的一天,对这种方式没有心理准备。另外,赵山文现在感觉于小二很肮脏,无论骂人还是打架,只会让自己跟这种肮脏的东西越卷越深,就算把于小二打趴打死了,自己也会像沾到屎一样,引来一身臭烘烘,得不偿失。
    第二个选择是向辅导员报告。大学里的辅导员就像小学中学的班主任,学生之间的矛盾归辅导员管。赵山文没有做这一选择,因为他跟辅导员不熟,不明确辅导员会怎么看待这种纠纷,甚至会不会站在他这一边。大学里的辅导员虽然与小学中学的班主任类似,但还是有很大区别,小学中学的班主任同时是上课老师,跟学生关系都很熟,学生也很信赖班主任,但大学的辅导员不是上课老师,学生只是偶尔有事需要办的时候会和辅导员联系,关系并不熟,也就不会很信赖。另外,更主要的是,赵山文注重自己的名声,不想把这种恶性人际关系闹得人尽皆知。就算明辨是非的人知道赵山文没有错,但卷入这种恶性人际关系多少会引起人的负面情绪,很多人会想避而远之,这对赵山文以后做人不利。
    第三个选择是拨打110报警。赵山文知道遇到坏人作恶时可以报警求救,但他从来没有做过,也没有这种心理准备。赵山文也知道,公安、法院办案都要讲证据,对于发生杀人、伤人、偷盗之类明显的伤害,证据明摆着,自然好管,但对于像骂人、诋毁别人这种隐性的伤害,很难留存证据,警察也不好管。当时赵山文还没有受到明显身体伤害,报警的话警察会不会管是未知的,就算管估计也是不了了之。另外,要报警的话,肯定惊动得整个学校都知道了,对赵山文做人也没有好处。
    这三种方式赵山文都没有选择,而是选择了沉默和怒视。赵山文顾虑太多,没有以恶制恶,也没有向辅导员报告,更没有报警,归根结底源于其骨子里的善良,他还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还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赵山文事后也想过报复,他真的很想骂人甚至揍人,但又被理性和善良压制了。
    面对这种恶的人和恶的人际关系,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赵山文都会受到伤害,因为不慎的人际交往,伤害已不可避免。
    所以与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原则是“预防为先”,面对有可能恶的人要有防备之心。就像自然灾害一样,在发生以后再去救灾,损失是不可避免的,要在发生前做好预防,才能减少甚至避免损失。
    随着大一下学期开学临近,赵山文开始考虑着以后怎么处理还要面对的这种恶性人际关系。无论于小二成长在什么样的原生家庭,无论什么因素养成了其恶毒暴力的人格,赵山文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任何人没有权力侵害他。
    为了不让自己再在这种恶的人际关系中越陷越深,赵山文不再想报复,最基本的第一条原则是,于小二这样的人绝对不可以再交往,绝对不能再发生任何往来。在这基础上,看于小二的反应,如果余小二不再侵害自己,这种关系算结束了,如果于小二还敢侵害自己,就算丢了名声,也要以恶制恶,绝对不再忍气吞声。
    赵山文还有一个选择是向老师申请换宿舍,但他感觉宿舍里还有梁辰、宋贵福和自己没有矛盾,对经济学系这个集体也还抱有幻想,如果换宿舍他可能会脱离经济学系,要跟其他系甚至其他学院的同学住在一起,这不到万不得已暂不考虑。
    在家一个假期,在父亲、母亲的爱护下,在亲人的关心下,在与周围善良朴实村民的交往中,赵山文就像充电一样,又积累了满满的能量。如果于小二还敢侵害自己,赵山文已经做好了干一架的心理准备,他相信,善良必然战胜邪恶,生存和发展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人权,他不会欺负人,但也容不得任何人欺负。
    出发的时候,母亲像以前一样,送赵山文到公路边。看着慢慢年迈的母亲和安逸温暖的家,赵山文很不舍,可他没办法,就算外面的世界再凶险,他也得出去闯荡。从经济上来说,家里总共就只有20多亩地,哥哥已经注定要在家务农了,要是赵山文也留在农村,以后一分家,每家就只有10亩地,经济上肯定会过得拮据。从精神上来说,赵山文已是一个有些文化的知识分子,他有理想有情怀,渴求知识,而这在农村满足不了他。
    返校的路上跟回家时一样拥挤,学生返校,农民工也同时返工,又形成一波春运大潮。为了生存和发展,赵山文跟这些和自己属于一个阶层的农民工一起,背井离乡,去为着美好的生活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