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院里人聚餐
作者:奇妙的发财树   重生后财务自由最新章节     
    这时候在外面打工的人也全部都回来了,也是家里人最全的时候。
    东院大伯那边家里养着两头大肥猪,现在也正好到了杀年猪的时候。
    陈父和几个兄弟早早的就过去帮忙杀猪了,猪血全部都留下来蒸成血糕。
    那边肉处理好了,就有人给运到陈晨这边来。陈晨和牛子还有几个姐姐妹妹就在这边负责卤制,在外地疗养的前院大伯也回来了。
    大伯每次回来都会带上不少旧军装,还有军大衣回来都是他一帮老战友帮着淘换的。
    蒸馒头的蒸馒头,炒菜的炒菜。陈晨就负责做大锅菜和卤肉,这是东院大伯这边亲自点的。
    陈晨家院子比较大,位置也在正中心再加上陈晨家里各种锅比较全所以就定在陈晨家了。
    那边杀完猪,肉也就马上处理好了。
    这边除了卤肉还有熏肉,也是相当的好吃的。陈晨就打算卤上两大锅,剩下的全部都给熏了。
    烧鸡也是早早的就在村里定好了,村里就有一家做烧鸡的也是本家姑娘嫁过去的今天中午和晚上也会全部都过来吃饭。
    村里也没什么讲究,就是味好就行了。
    也没有请外面的大厨过来帮着烧菜,都是自己院里做饭比较好吃的人上手做的。
    这边的大锅菜也是香的很,里面有五花肉、东北榛蘑、豆腐、木耳、红薯粉条、大白菜、自制的豆腐肉沫丸子。
    没有奢侈的买水果罐头,但是一大早就熬上了冰糖银耳枸杞雪梨汤。
    陈晨卤上肉就开始炸丸子了,来帮忙的人是吃个不停。还好大伯因为今年挣钱了,买的食材也是相当多的陈晨也就没有拦着了。
    豆腐这玩意也不贵,油是以前陈晨炸油条剩下的装在塑料桶里的油。这玩意也简单,和好之后直接拿勺子一个球一个球的往油锅里面放就行。
    注意着火候别炸糊了,都是一些在家经常做饭的人都是比较有经验的。
    牛子哥和院里的几个哥哥也已经把另外三口大锅点着了,大锅菜的配菜大家也都准备好了。
    陈晨就指挥着几个哥倒油,加调料爆香放五花肉煸出油来。然后就放各种配菜,最后放的是丸子。
    馒头是各家蒸好了,往这边送的。
    这边馒头好了的时候,陈晨这边的卤肉还有大锅菜也好了。到了12点,大家就会自觉的带着大碗和筷子过来吃饭。
    大锅菜用和面的盆盛好都放在桌子上,馒头也是。
    一个桌上有6盆菜,烧鸡两只撕好的、炖大鲤鱼、切好的卤肉,醋溜大白菜、家常土豆丝、大锅菜,一共是8桌。
    按辈分和年龄,上桌年纪比较小的就跟着自己老妈在一桌或者跟着姐姐在一桌。
    这边也是分小孩子桌的,现在最小的就是几个小豆丁了实在是坐不满一桌。
    也就和几个姐姐妹妹坐在一起,凑成了一桌大家看着这边就有点哭笑不得。
    陈晨爷爷辈的也没几个了就剩下一个三爷爷还有一个五爷爷了,这哥俩年纪都比较小别看叫爷爷没比陈父大上多少岁。
    牛子哥的爹,比五爷爷年纪还大上两岁了。也就几个岁数比较大的大伯守着这两个辈大的爷爷吃饭,吃差不多了东院大伯得整上几句啊!
    东院大伯:“我也不多说啥咱们这一年,庄稼大丰收。鞭炮生意也做的不错,各家也都发了一笔小财。但是你们看看,咱们院现在都没几个孩子了明年到了娶媳妇年龄的抓紧时间把婚事办了!”
    五爷爷:“就是现在有人,在村里才能说的上话没人敢惹。娶媳妇有困难的,可以跟大家伙说说能有钱出钱有人出力。牛子你是你们这辈的老大,你咋还没娶上媳妇了你弟弟都有当爹的了。”
    牛子哥当场社死了,家里有钱也有人但是没娶上媳妇这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牛子:“五爷爷我争取早点娶上媳妇,生两个胖小子。”
    大家哈哈的就笑了起来,其实到年龄的也就三个牛子哥和东院大伯家的老大但是人家在部队今天没回来。
    另外一个是家里没娘,就一个爹带着兄弟两个过也没人给说媒。
    晚上还得吃一顿了,大家吃完了饭就开始在这边继续蒸血糕。
    晚上就比较凑合了,也就中午的剩菜再加上新做上一些烩菜就可以了。
    前院大伯就把陈晨给喊过去了,陈晨放下手里的活也就过去了。
    到了一看院里管点事的都在,东院大伯、三爷爷、五爷爷、牛子哥的爹。
    在外面混的最好的就是五爷爷,现在最有发言权。陈晨看着今天这个架势要把小辈们一个个的都叫过去,询问一下了。
    五爷爷:“我听说你打算在京市开早点铺子,你是咋想的。”
    陈晨:“我这不在外面跟着个大师傅学了点手艺,就想着农闲了就去京市卖早点和卤肉。现在京市租金也高,就打算买上个院子前面带铺子后面可以住人的那种。我跟我姐姐先过去,也不用花钱请人。”
    东院大伯:“我是这么想的,咱们现在做铁花和二踢脚的利润都被二道贩子拿走了将近一半。小晨在京市买了大点的院子以后,捎带脚的帮着村里卖点铁花咱们也能多挣上一些钱。”
    前院大伯:“现在京市一般的四合院都要1万块上下,小晨家一时半会肯定是买不起。听说是两个姨,还有两个大伯都可以支援一些。
    就是这也差上不少了,我这边可以出1500元钱等着他啥时候有了在给我就行不着急。”
    三爷爷:“你倒是财大气粗,我家孩子多没你富裕先拿1000元。一样你啥时候有钱了,就啥时候给。”
    五爷爷:“你们的格局都小了,既然京市打开市场那津市也不能放弃同时都买房子搞自己的铺子。关系我都提前给你们打通,有事直接给我打电话打不通我的就给军子打。”
    东院大伯:“这样我二小子和闺女一直在津市了,就让他们在津市扎根。这些年我攒了点积蓄,在津市买套院子不是问题不需要大家支援了。”
    陈晨想着上辈子二哥和兰姐就都在津市待着了,看来这老爷子背后没少出力啊!
    前院大伯:“你先回去干活,买铺子这事等着过完年再说了。”
    陆陆续续的就有不少小辈被叫过去,别的没啥事就是定下了一个现在学习比较好的到时候考上大学需要院里支持说话。
    还有两个比较调皮的,过完年要被带走了。说是要帮着好好管教一下,在让两人回来。
    上辈子这两个带走之后借着五爷爷的人脉,跳出农门安家隔壁市了。
    之所以能带走这两个,还是因为人家家里兄弟多带走两个家里还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