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高地阻击战
作者:谢大海429   带着仓库打造最强游击队最新章节     
    516高地一战,给黄伯皎的45师行军作战蒙上一层失败的阴影。
    眼看着部队就要冲上516高地,眼看胜券在握,谁知半路杀出的3门82毫米迫击炮,给了他们拦腰一刀,命中要害。就像赌场逆风翻盘一样,战局突然扭转,让他们立刻从天到地,输个精光!
    黄伯皎本来以为,整整一个团面对两个班的红军游击队,居然被打个措手不及,大败而归,真是丢死人。
    不服!
    黄伯皎被南昌行营的高官大骂一通,说是保证得好好的,结果却被两个班的“共匪”打个落花流水。
    参谋部给黄伯皎下了死命令,限期消灭游击队。
    于是他们研究了一个晚上。
    经历了战斗的516高地,余烟袅袅。
    黄伯皎站在没有被炸塌的防炮洞前。
    “师长,共匪的土木工程水平还是可以的,这么激烈的爆炸居然没事!”
    黄伯皎不作声,这个防炮洞不是临时匆忙修建的,虽然没有用钢筋水泥,但是上下三层大圆木层叠,加上沙袋和泥土,防炮性能好,可以给士兵很好的防护。
    对于今天的战斗,黄伯皎已经没有先前的那种豪情的。
    黄伯皎的大军默默从旁边经过,浩浩荡荡开进阵地。
    前面有几座连绵的山峰,其中两座山峰,最高峰标高为海拔1031米,被命名为1031高地,从这个高地可以俯瞰前后方两公里的山路,如果占领这个高地,就能保证大军安全穿过这将近5公里长的山路进入游击队营地,如果撤退的话,也可保证部队安全撤退。另一个标高为875米的高地。
    由于1031高地的重要性,东山游击队是不可能放弃这个进山要地的。
    在这里,除了表面的s型战壕外,游击队修建了明堡和暗堡,里面布置着重机枪、轻机枪。
    李贺在游击队营地的时候,听到魏政委和刘钧介绍时说有信心跟国民党军打阵地战时,他还骂他们没有吸取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失利的教训,但看了游击队设置的阵地后,不出声了。
    黄伯皎他们通过侦察,发现了游击队的战壕和碉堡,他以为游击队不甘心失去根据地,不惜代价与国军打阵地战,又落入“死胡同”。
    “打阵地战,你们游击队有这本钱?”
    军部给他们配备的37毫米平射炮也是战防炮,就是对付碉堡和坚固的工事的利器。在抗战时期,国共两军的大量固定火力点和机枪阵地都是被日军用这些战防炮击毁的。
    黄伯皎45师的炮兵在距离1031高地2千米的地方停了下来,炮兵们一到指定位置,立刻开凿构筑炮兵阵地。炮兵观察员使用炮队镜寻找目标并计算射击参数。
    步兵则前进到位于高地前500米的地方,然后开始构筑单兵作战坑。
    十点整,一声令下,炮兵开始向高地开炮。
    第一轮炮弹就把高地上的明堡炸毁了。
    这次驻守在高地的是两个步兵连300人,全营的重武器全部加强给他们了,共有2挺重机枪,12挺轻机枪;还有一个机炮连,4门82毫米迫击炮藏在反斜面的防炮洞里。
    这个阵地是按刘钧设计的图纸建造的。
    黄伯皎万万没有想到,今天刘钧组织了没有参战的营、连、排长一起在2公里远的875高地的一个隐蔽的观察所现场观摩今天的战斗。
    高地上的明堡第一时间被炸掉,预料之中的,在敌人开炮前,明堡里的战士已经全部撤离了。
    黄伯皎的炮兵团还是有水平的,所有的炮弹都砸在表面阵地上,将战壕炸得七零八落。
    战前,魏政委有点担心,面对强敌,硬碰硬,行不行,搞不好将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力量消耗掉。
    刘钧安慰他。
    “魏政委,你们这么多日子以来,一直是打游击,虽然取得一些胜利,但那都是小打小闹。而且我们的营地建设了那么长时间,周边的群众也认可了我们,党组织也重新建立起来,你愿意再把这些丢给白匪军吗?”
    “不能,再把营地丢给白匪军,我们的损失太大,也对不起战士们和山外的老百姓!”
    “那就对了,让大家看一看阵地战是怎么打的!”
    1031高地是进入游击队营地的跳板,战略要地,绝对不能失守。
    敌军的大炮轰击了半个小时,打掉了一个基数的炮弹,炮管都打红了。
    两个连的战士都躲在防炮洞里,这些防炮洞都是用刘钧运来的钢筋水泥建造的永久性阵地,黄伯皎的75毫米山炮和野炮是无法击穿的。
    “魏政委、刘同志,收到永丰独立团的电报,询问是否需要增援!”
    “告诉林策他们,战斗现在才开始,急什么,让他们一边待命去!”
    电报科长呆在那不动。
    “你还不赶快发报去?”
    “政委,怎么说?”
    “就按刘同志的话,一字不漏!”
    “是!”电报科长笑着离开了。
    刘钧现在还有后手,不需要动到林策他们。
    “报告,敌人上来了,大约有一个营!”
    “按照战前的方案,先是以敌示弱,重火力不要暴露。”
    600多白匪军弓着腰,一步一步往上慢跑。
    到了距离阵地150米的距离时,敌军放慢了脚步,他们知道,守方这个时候再不反击的话,一个冲锋就可到跟前。
    到了100米时,敌军官让大家停下脚步,士兵们拿出手榴弹,拧开盖子,拉出弦,准备冲锋。
    这时,游击队的两个地堡冒出一串串火舌,已经进入战壕的一个连150多名的战士伸出步枪,冲锋枪,迅速向敌军射出子弹。
    伏击的火力突然和强大,眨眼功夫,进攻的白匪军倒下80多人。
    其他的敌人还是立即趴在地上进行反击。
    敌军官大声叫着。
    “机枪马上架起来,顶住游击队的火力!”
    敌军士兵也连忙找地方躲避射来的子弹,然后迅速挖出一个个散兵坑,然后,十几挺机枪,还有500多条步枪冲锋枪向游击队的地堡和战壕还击。
    敌人的火力慢慢上来了,即使游击队居高临下,还是不断有战士中弹倒地。
    地堡的枪眼设计得很刁钻,敌人的子弹多是打在射击口的上方,溅起一团团白烟,这两挺轻机枪给敌人造成很大的威胁。
    敌营长立即调了几挺重机枪专门压制地堡的两挺机枪。
    不断有人中弹,但立即有人接上,机枪管的红了,立即换上另外一挺机枪,火力一直不停。
    敌进攻部队慢慢接近阵地,到了手榴弹投掷的距离。
    双方同时投出手榴弹。
    近两百枚手榴弹投向双方的阵地。
    游击队的阵地占有地形优势,手榴弹是居高往下投,投掷的距离远;而敌人是躺在地上投的,大部分手榴弹都落在阵地边缘,个别丢进战壕的手榴弹,立即被战士们踢进旁边的坑里。
    效果和差距立即显现出来。
    敌军投掷的上百颗手榴弹只有几枚在战壕里爆炸,而游击队投出的100多颗手榴弹都落入敌军阵营中,用的都是m24德制木柄手榴弹,强大的威力把敌人炸得飞起来,杀伤一大片。
    敌军陷入被动的局面,进攻的敌军趴在地下,不敢往上冲,也不敢撤退,进退两难。
    这时,敌人的重机枪开始反击了,一串串重机枪子弹扫向游击队的阵地,又将战士们压制在战壕里。
    “嗵嗵嗵”。
    6、7发战防炮的杀伤榴弹打在地堡的射击口上,其中一枚炮弹射入地堡内,装有44克高爆炸药的弹丸爆炸,迸发出300个有效杀伤破片,以每秒1500米的速度横扫向四面八方,地堡里的7名战士全部牺牲。
    敌人这次装备的37毫米战防炮,是国民政府从德国进口的pak37型战防炮,最大重量432公斤,最大射程4公里,可使用杀伤榴弹和装甲榴弹。考虑到游击队情况,他们使用的是杀伤榴弹。
    少了一挺机枪,火力马上弱了许多,进攻的敌人更加猛烈地还击,双方不断地有人倒下。
    这时,于德水的神枪手小组已经运动到左右两侧。
    朝着1031高地发射子弹的轻重机枪一个接一个哑火,副射手顶上去后,又接着倒下。
    战场情况发生了变化,开始敌人还没注意。
    敌军官看到机枪手一个个头部中弹,发觉不对,马上查找子弹来袭的方向。
    神枪手已经瞄准了拿着驳克枪的他。
    “噗”
    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胸膛。
    接着一个又一个军官、机枪手纷纷中枪。
    高地上刚刚被敌战防炮打中的暗堡,新来的机枪小组重新架起轻机枪,停了一会的射击孔又射出子弹。
    高地的战士们有的开枪,有的抡起手榴弹往下扔。
    敌重机枪继续往高地上扫射。
    高地上反斜面的两门迫击炮已经瞄准了敌重机枪阵地。
    “轰轰”两发炮弹爆炸,两挺正在发射的重机枪炸成零件,主射手、副射手,弹药手朝四处飞出去。
    “轰轰”又是两发。
    敌炮兵团的观察员已经捕捉到游击队迫击炮的发射位置,立即计算方位、测坐标。
    很快就计算出游击队炮兵阵地,早已准备好的敌8门82毫米迫击炮就朝计算好的坐标发射了两轮16发炮弹。
    “轰轰轰……”,连续的爆炸声。1013高地迫击炮阵地方向冒出一团团黑烟。
    “打得好!”敌炮兵团长高兴地叫起来。他知道游击队也装备了82毫米迫击炮,今天的战斗不可能不出现,他安排了几个最优秀的炮兵观察员专门盯着1031高地,一旦游击队的迫击炮开炮,就立即测定坐标,提供早已做好准备的迫击炮手。
    因为游击队的迫击炮阵地在高地的反斜面,敌人装备的山炮野炮,平射炮是无法打到游击队迫击炮阵地的,只有迫击炮才行。
    其实,敌炮兵观察员也无法十分准确的测定游击队炮兵阵地的,只知道大概位置。
    而且按照刘钧的要求,迫击炮打两轮就必须撤退。所以,敌人的炮弹即使落到刚才的发射位置,也是落空!
    “嗵嗵”
    两发炮弹又砸向敌重机枪阵地,又有两挺重机枪被炸飞了。
    这样,敌我双方的迫击炮你来我往,打起游击战了。
    正面少了几挺重机枪,游击队面临的火力减弱了许多。
    敌人的平射炮虽然打得挺准的,但由于硝烟弥漫,暗堡射击孔周边都是浓烟,看不清具体位置,所以炮弹大多打在射击口的周围,爆破弹打中射击口前的沙包立即爆炸,他们后悔没有准备钨芯穿甲弹了。
    在钨芯穿甲弹面前,沙包是顶不住的。
    第一回合的交手,以敌军丢下200多名士兵的尸体逃回去而暂告一段落。
    战场的情况都在黄伯皎眼里。
    在第五次围剿红军的过程中,装备落后简陋的红军居然与国军打阵地战,正中国军的下怀。
    现在1031高地上的共军,从暴露出来的武器来说不亚于自己。而且是守方,不但有备而来,而且其战法灵活多变,这样的阵地战,却让自己的损失倍增!
    敌军的这个营死伤过重,特别是军官被神枪手点名、营长连长都打没了。
    “命令部队往后撤,让炮兵继续轰炸他们……!”
    高地上的枪炮声暂时停了下来。
    过了一会。
    敌军一士兵打出白旗,要求让收尸队上来收殓战场上的尸体。
    这是一种默契,战场上同时面对这种情况,都是双方打白旗,不能携带武器,分头将自己士兵的尸体带回去,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影响士气。
    1031高地的两个连,牺牲的战士有90多名,轻机枪打坏了3挺,消耗3千多发子弹;步枪子弹消耗8000多发。
    刘钧也让这两个连撤下,换上新的两个连。
    下午,敌军也换了一个营,重新进攻。
    一次次同样的进攻,一次次同样的反击,战事非常剧烈。
    一直在观战的游击队军官们,从没这样现场观看在自己身边的战斗,他们时而激动,时而焦虑,时而兴奋,时而悲伤,有的急得心痒痒的,恨不得亲自上战场。
    看到战场进入拉锯战,双方死伤比较大,大家都不由看着正拿着望远镜冷静观战的刘钧。
    这种集团冲锋,使用反步兵地雷再好不过了,但刘钧不想使用这种逆天的武器,他希望游击队战士从这种血与火的考验中成长起来,因为今后他们还要面对无比凶残的日本侵略军。
    “大家不用急,慢慢看!”
    魏政委不理会他们,拿起望远镜往外看。
    战场出现一种情况,慢慢地,大家都开始熟悉对方的战法,双方围绕着1031阵地“拉锯战”,你来我往不相上下,敌军曾经冲进战壕,双方甚至展开了白刃战。
    而对于拼刺刀,游击队战士得益于刘钧教给他们的“解放刺”,与敌军拼刺刀而没有落下风,游击队战士刺杀技术招招都要命,而且,战士们熟练地运用冲锋枪,硬是将冲入战壕的敌军打倒在地上,硬是把敌人逼出阵地,狼狈而逃。
    这一天的战斗,双方打得都十分疲惫,
    这一仗游击队损失了100多人,而敌军至少伤亡300多人,武器弹药丢弃在阵地上,让游击队战士捡了个大便宜。
    敌人再次发起进攻,这次黄伯皎下了狠心,一次就派出两个营1000多人的队伍,敌军趁着人多,大声叫喊冲向阵地。
    这时,高地两侧的一个小山包,几块石头被推开,露出了两个射击孔,两挺一直不启用的重机枪伸出来,一左一右,朝着密集冲上来的敌人开火。
    主阵地上,原来轻机枪暗堡只有两个射击孔,现在也变成了6个
    黄伯皎看着两个营的士兵大声叫喊着冲向游击队的阵地,他很久没有见过这个场面了,想到下一步的杀戮,一股热血涌上心头。
    就在这时,前方出现的两挺重机枪打消了他的念头,没想到共军在这两个位置居然隐藏着更为强大火力,两挺重机枪形成的交叉火力,威力之大,他非常清楚。
    主阵地更有6挺轻机枪不断喷出子弹。
    进攻的队伍好像有一把扫帚,一扫就清除了一大片,前面的敌人像滚木一样倒下。
    黄伯皎惊呆了。
    “赶紧发号,撤退!撤退!”
    潮水般涌向高地的敌人也愣住了,只是感觉到前面一股股热浪扑向自己,没反应过来就倒下。
    ……
    刘钧和魏政委召集参战的四个连长,以及观战的营、连、排长开会。
    “报告一下战果!”
    “报告,经不完全统计,两次战斗敌军遗留在战场上的没有搬走的尸体有850具,目测敌运下去200多具;打死敌军官24人,战场上缴获完好的步枪623支,轻机枪12挺,成箱的子弹20箱,散落的和敌人身上的子弹袋里的子弹暂时没统计完。”
    “太好了,那么多!1千多敌军!”
    本来很多战士牺牲,几个连长心情都很沉重,一听到这些战果,心情突然好了起来。面对强敌,取得1:5的战果,大胜利了!
    “刚才你们还都耷拉个脸,你们看到损失那么大,都认为输了,都认为不应该这么打?”
    “错了,都错了!战果如此大,你们应该没有想到吧”
    刘钧笑着对他们说。
    魏政委一开始是反对与敌人打阵地战的,一听到战果辉煌,不由眉开眼笑。
    “阵地还在,我们已经安排工兵连夜去修复阵地了!”
    “明天继续与他们打!”
    “1031高地是进入我们游击队营地的门户,如果不守住,白匪军就能长驱而入,重新破坏我们的营地,所以,敌人也看到这一点,明天还将有一场恶战!”
    刘钧看了看来参加会议的营长连长们。
    “你们肯定会想到为什么我们要和敌人硬拼,为什么不与敌人打运动战,打游击?”
    在场的许多人都有同感。
    “我们这个营地建设了那么久,各种设施已经很齐全了,许多战士都把他当成自己的家,而且这个营应该是红军中最好的一个!”
    但一想起牺牲了两百多个战士,心里就沉痛。
    “同志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部队损失很大,但战斗力却上去了!”
    “你们有没有发觉,战场上活下来的士兵,每个人的眼里都有了杀气,变成了当之无愧的老兵!”
    “除去牺牲的,受伤治疗后的战士,是部队的一个宝,他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只要一出院,站在那都是一个充满杀气的老兵!”
    “我们赚大了!”
    在场的人都十分认可。
    东山游击队的扩张速度还是挺快的,但战士们的素质参差不齐,都是打游击出身的,真正在战场面对面,真刀真枪与敌人战斗的机会不多,短期的训练虽然可以提高战斗素质,但不管怎么说都不如实战的效果好。
    刘钧知道,以游击队现在的实力,一个营即使装备精良,也扛不过日本侵略军一个野战中队。
    “我决定打这场阵地战,除了要保护我们的根据地,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练兵,给我们游击队训练出一批真正有实战经验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