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祥瑞
作者:开飞机的人   正德朱厚照为大明续命500年最新章节     
    朱厚照从西北走了一圈亲戚,在4月上旬终于安然无恙的回到了京城,在豹房休息了两日。
    去后宫拜见了母亲,和皇后妃子们过了几天没羞没臊的日子。
    处理了堆积了一些时日的政务,看到国泰民安,各地平稳安详。
    甚至还有泉州那边的奏折上报,在沿海发现 了四九九斤重寿命也许有万年的神龟。
    \"青黑缘者,天子之宝龟也\"。
    还用东汉何休之言:“千岁之龟青髯,谓之宝者,世世宝用之辞!”
    此龟身上有9须,故而有万年之猜想。
    朱厚照边看奏折,边哈哈大笑,差点让下巴脱臼,直呼有趣。
    大红朱批----荒唐!
    放回大海,下不为例!
    算是给这样的事情给了个定性。如果再有人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肯定的受到惩罚。
    想方设法的来拍马屁,讨好自己。没有看到现在的豹房连蚂蚁都不多了吗。
    一天到晚正经事不做,搞这些歪门邪道。
    朕都能穿越,什么妖魔鬼怪都能接受,但是不能骗人。
    还万年神龟,后世知道的最长寿命的龟是象龟,经过高科技生命探测仪器的鉴定,好像没有超过200年。
    和内阁几位老头子打了个招呼,让他们好好管理大明公司。
    再一次的溜出了京城。
    对于皇帝这个董事长动不动跑出去的做法,阁老们可以说是习以为常,又感到特别无奈。
    让好动的皇帝老老实实的呆在皇宫上朝批阅奏折,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一个不能被朝臣控制的皇帝可不是一个好皇帝。
    出了皇宫,不再是去宣府的行宫,也不重点关注军队,开始对民生有了侧重点。
    民间的所有东西都能完完整整,明明白白的呈现在皇帝面前,百官上奏的东西就得万分小心。
    再也不敢用一些“高大上”(假大空)的言辞来糊弄。
    没有看到连献上来的祥瑞都不屑一顾,前些年的皇帝肯定会龙颜大锐,下旨让人把大神龟运送来京城,可能还要在京城各处展现一下,让天下百姓都沾沾喜气。
    现居然直接让人放回大海,要知道活着的5百斤大龟还真的是稀少,说是祥瑞也不为过。
    皇帝越来越自律,越来越难策,这可不是百官之福。
    ......
    通州之名来源于“漕运通济”。
    公元1149年,海陵王完颜亮弑金熙宗自立为帝。为了南扩加强统治的需要,完颜亮决定迁都燕京。
    公元1151年,完颜亮命大臣张浩扩建燕京城,并开始利用潞水向燕京运输物资。由于潞水在燕京城东部的潞县,经由潞水运来的各种物资需要经潞县中转而后再运至燕京城。
    鉴于潞县的物资转运枢纽地位,遂于同年升潞县为通州,取“漕运通济”之义,即通州在功能上主要服务于漕运做物流的中转站。
    燕王朱棣夺权以后,为了给北上迁都做准备工作,保证将来迁都后庞大民生和军队的供给,朝廷在京城及周边建置了足够的粮仓。
    在通州设有西仓、中仓、东仓、南仓四大粮仓。通州繁华一日胜过一日!
    宣德朝以后,为扩大物资储存容量,朝廷多次下令增置通仓。如宣德六年(1431年),增置北京及通州仓。
    正统元年(1436年),定通州五卫仓名,在城中者为大运中仓,城内东者为大运东仓,城外西者为大运西仓,并令修通州等仓143间。
    徐达下令建城是第一次大规模修筑通州城,那么从正统十四年(1449年)到景泰元年(1450年),为应对战乱而仓促修建的新城则是第二次修筑通州城。
    朝廷为了应对万一北方鞑靼的入侵京城,首要就是会夺取通州的粮仓物资,困死京城。
    在正德六年(1511年),巡抚都御史李贡把新城连接旧城,加了五尺高。
    通过三次修筑,通州城规模更加庞大巍峨。
    把水泥路连通京城之后,五六十里的道路,日日夜夜,人流不息,车马不断。
    元代郭守敬开凿的通惠河,因为年久失修,多年下来淤塞已经不适合通航,去年陶琰任工部尚书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疏通此河道。
    历时四个月,通惠河在通州境内没有沿用元代的河道,而是利用了金代闸河故道,至通州城北汇入北运河。
    而通惠河河口由张家湾移到通州城的东北。
    新开通的通惠河每日往来船只不断,便于为京城供应物资,加上早先修建的水泥道,络绎不绝的车马行人,通州城是京城东六十里外最繁华之所在。
    此刻的朱厚照化作锦衣公子,在护卫们的暗中保护下,悠闲的观察沿途。
    通惠河能重新走漕船,但是一路行来,水闸过多,速度太慢,还有冬季结冰期的限制,运输作用远远不及现在水泥道上的陆运,只能用作大宗物资的辅助运输。
    通州城西,温榆河和运河交接口的河边码头附近。柳巧带着朱厚照参观建设的木轨路。
    “陛下,这就是按照您的图纸,小的花了4个月时间才铺设好的。”
    举目远眺,和后世没有区别的轨道。在眼中,笔直延伸到远处,小石头,平行的长轨,横着的枕木,记忆中的轨道就是这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现在的材料还是木头。
    看到皇帝没有说话,好像陷入了沉思,柳巧也是心中打鼓,怕自己做出来的东西不能让陛下满意,陪在旁边也不说话,忐忑不安。
    回过神来的朱厚照催促:“嗯,继续说!用马车试验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