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裁撤厢军(上)
作者:明月梦婵娟   朕,南宋女帝,力挽狂澜于既倒最新章节     
    垂拱殿中。
    中书门下省的乔行简、葛洪、洪咨夔,还有枢密院的崔与之和贾涉,这五位大宋权力最大的臣子,他们相对着坐在锦凳上,聆听着着官家的说话。
    “厢军改为民团是势在必行的,现在大宋有近五十万的厢军,虽然厢军的月俸、粮米较之禁军、边军低不少,可真正有战斗力的却没有多少,与民夫无异。”
    “随着红薯的逐步推广,国内的粮食问题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原本厢军中的饥民、流民完全可以放归家乡,由当地官府提供土地或者工作机会,让他们自食其力。”
    “厢军裁撤下来的军费,可以用来建设能打硬仗的军队,这样大宋的军队数量虽然减少了,可是战力却是大大的增加了……”
    赵灵笙站在一面大宋以及周边国家的舆图前侃侃而谈,这些话其实乔行简他们都知道,她主要是说给崔与之听的。
    崔与之凝神听着官家的话,他这才明白为什么官家会召他任枢密使了,这要比他心里预计的更加宏大。
    直接就把运行了两百多年的厢军直接裁撤,其中的利益纠葛之深,一个不好就要受到反噬。
    这时候崔与之明白,为什么官家要去给忠勇军的将士敬酒了,感情这是为这次军事改革做铺垫来着。
    乔行简他们早就知道了这个计划,甚至这份计划他们都参与了制定,所以听到赵灵笙的演讲自然是毫不出奇了。
    赵灵笙将计划的概要大致说上一遍,让主要的操盘手崔与之了解这个计划,最后问道:“崔公,这就是朕的军事改革第一步——裁撤厢军,不知道崔公有什么补充的。”
    崔与之听完整个计划后,他作为身经百战的儒将,心里自然明白兵员精锐的重要性。
    把裁撤厢军的资源,倾斜到能打仗的军队中,这无疑是提高战斗力的最优解。
    只是如果要完成这个计划,面临的难题却也是很大的。
    毕竟这已经算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了,如果有心人拿这个做文章,到时候五十万厢军以及他们的家庭闹起来,对朝廷来说无疑就是两难的处境。
    如果坚持下去搞改革,那么这几百万人怎么处理?
    总不能都杀了吧?
    如果被厢军逼得撤回命令,那么不仅是朝廷的威信,还有赵灵笙这个皇帝的威信,都将荡然无存。
    所以崔与之也感到非常的棘手。
    崔与之白色寿眉紧紧的蹙在一起,他右手抚须沉吟着,过了好一会儿才道:“官家能将这件事交给老臣,是老臣的荣幸,不过在此之前,老臣想得到官家的一个保证。”
    赵灵笙立刻道:“崔公请放心,朕将此事全权授予崔公处置,朕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乔师傅、葛师傅他们会全力协助崔公,如果有人胆敢暴力抗法,即使是宗室成员朕也决不姑息,该流放的流放,该杀头的杀头!”
    军队改革是赵灵笙预计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是裁撤厢军,第二个五年计划主要是改革军制。
    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小命,还是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以及百姓,谁也不能阻挡她改革的步伐。
    不过与拗相公王安石的做法不一样的是,赵灵笙并不会一棍子打死所有人,而是坚决执行拉拢一派、分化一派、打击一派的做法。
    实在不行也要扶植一个新阶级,对抗原有的旧阶级,她这个皇帝是绝不会撸起袖子直接上场的。
    现在的南宋,还是有非常多心忧百姓、江山社稷的官员。
    如果再过几十年到了丁大全、贾似道的时期,这样的好官已经是很稀少了,想要对抗其他官僚已经是做不到了。
    崔与之听了赵灵笙的保证,躬身行礼道:“既然官家如此说了,老臣就是豁出这条老命,也一定要完成官家心中所想。”
    赵灵笙长长的吐出一口气,看向枢密副使贾涉:“贾卿,你要全力协助崔公。”
    贾涉恭声回答道:“臣领命。”
    赵灵笙看向自己的三位师傅:“三位师傅,此次裁撤厢军事关大宋生死,还请你们不惜一切代价协助崔公。”
    乔行简、葛洪、洪咨夔三人齐齐行礼:“臣等必定竭尽全力协助枢密使。”
    该有的态度表达了,垂拱殿书房内的气氛缓和了不少,赵灵笙命人送来桂花糕、菊花饼等糕点,大家伙儿边吃边聊关于改革的问题。
    所有人都一致觉得,想要安稳的裁撤厢军,最重要的就是这几十万厢军士兵,日后应该怎么养家糊口?
    如果能安置好厢军士卒,裁撤厢军的事情就算是完成了大半。
    厢军的士卒安置原则性分为三类,一类是身强体壮,也愿意上战场的人,就近安排在各地边军中。
    第二类加入新成立的民团,民团将隶属于各州县的知府、知州和知县,不再隶属于各地的制置使这种军事长官。
    民团除了担负起原有厢军修路铺桥、运输粮食等工作外,还将挑选出部分青壮,每年进行三个月的军事训练,成为大宋的后备军。
    同时全面在民间恢复徭役制度,【以厢代役】正式成为过去式,百姓每户会抽调一个人,在农闲时节给官府做事两个月。
    官府要保证参加服徭役者基本的食宿条件,至少能吃饱睡好,不能强行指派危险性很高的工作。
    其实现在的大宋,徭役已经征发得很频繁了,赵灵笙也只是把那一层外衣撕掉而已。
    也不是赵灵笙不爱惜百姓,只是南宋遇到的问题太多,也只能牺牲一代人了,才能换取后面几代人的幸福。
    最后一类就是想老老实实种地的人。
    分配地是不可能的了,毕竟土地在北宋初期就分配得差不多了,只能安排他们去种官员的职田,官府的官田,好歹能让家里吃一口饱饭。
    剩下的人就以官府为纽带,将他们安排进商人们的工坊、店铺做做杂活儿。
    总不能让这些人饿死不成?
    厢军的那些头头脑脑们,基本上还是民团的领导层,只有那些民愤极大的人,才会被当堂判死,其他的留待日后慢慢清算。
    裁撤厢军肯定是不能一蹴而就,赵灵笙打算先在曾从龙的荆湖南路,还有临安府所在的两浙西路实行试点。
    用两、三年的时间将这两路的厢军给安置妥当了,也好为其他路做一个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