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阮姐日常(五)
作者:竹野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最新章节     
    其实阮响知道,她所讲的内容,孩子们大多是听不懂的,她们会认真做笔记,认真去背诵,但没有几个会真正懂得其中的意思。
    但自幼埋下的种子,终会在某日汲取足够的养分,长成参天巨树,而她现在只能做好她能做的,再将剩下的一切都交给时间。
    上完课,阮响在学校食堂吃了一顿饭。
    她的菜色和分量跟学生们的一样,但和在县衙一样,依旧没人敢坐到她身边。
    哪怕她朝学生们笑一笑,都会把他们吓得一颤。
    只有校长颤巍巍地坐到阮响对面,捧着碗却不敢动筷子。
    阮响过来的时间并不固定,一周内随意挑一天来,于是学校里也不敢有什么欺上瞒下的举动,食堂所用的菜蛋,也少见蔫得过分的。
    但也称不上有多新鲜——新鲜的菜,鸡鸣前运来,天不亮几乎就被买空了,价格自然不菲,而学校至今不收学费,全靠衙门拨款,拿不出那么多钱去买入鲜菜。
    不过阮响不挑这个,蔫了的自然没有新鲜的好,可煮熟炒熟后,滋味也不太差,学生们又大多是农户人家出身,回家了自然有菜吃。
    只一天定的半个鸡蛋是不能少的。
    偶尔学校也会蒸上蛋羹,淋上点酱油,孩子都能当珍馐一样吃的一点不剩,看起来连碗都不必洗。
    一周有一天能供应上鸡内脏,阮响偶尔过来会碰上,在她看来,鸡心的味道最好,鸡肝的味道最差,毕竟调味料很有限,至今为止他们能用上的调味料只有盐醋酱油和花椒。
    学校每天供给这么多菜和粮食,调味料自然不舍得多放,只能说有点味道,但不下重料,掩盖不了内脏本身的那股味道。
    好在这里的孩子也都跟阮响一样,苦日子里过来的,有得吃,有盐味就不错了,甚至对很多孩子而言,食堂的味道比家里好得多。
    起码食堂的菜里有盐味。
    家里的恐怕连盐味都没有。
    如今的老百姓做菜依旧舍不得放盐,哪怕现在的盐便宜也不敢用,而是囤起来。
    像盐油和布这一类必需品,阮响直接垄断了,并且定价很低,要让私盐贩子没有利润可拿,才能保证百姓们买得起。
    一旦私盐贩子有利可图,又会乱起来。
    百姓们少量的将买来的盐匀一些外地的亲戚,因为量少,阮响都是睁只眼闭只眼,但商人们想将这些盐就非得要衙门的文书不可,拿盐的价格自然也没有百姓买的低。
    只不过总有胆子大的人敢钻空子,现在都在矿里干着活呢。
    哪怕那么多人进了矿山打白工,但依旧有更多人前赴后继,想抓住机会成为新的“权贵”。
    于是矿山每天都有不要钱的矿工进去。
    阮响将杂粮饭刨进嘴里,她的动作一点也不优雅,甚至很像那些蹲在地头吃饭的农人,但校长在阮响这样的吃相中渐渐放下了心来。
    “又快到时间了吧?”阮响把碗里的最后一颗豆子夹进嘴里后问校长。
    校长:“是,下个月村里的老师们就回来了。”
    下乡是每个老师都逃不开的硬性制度。
    阮响不想培养出新的学阀,她不需要掌握解释权和绝对话语权的大儒,甚至不希望老师和学生们培养出紧密的师生关系。
    她希望老师有师德,学生们尊师重道,但不希望学生给老师养老,更不希望老师拥有对学生的绝对权力。
    她不能让他们结成利益同盟。
    更不能县城老师和乡村老师分割开。
    有些人在高处站得久了,培养出来的官员吏目多了,就真的以为自己拥有了无上权力,四处勾搭。
    阮响笑着对校长说:“这些事还是得你多费心,老师们辛苦,该关心还是要多多关心。”
    校长连忙应道:“是。”
    吃过午饭,阮响又要马不停蹄的巡视工厂。
    等她在工厂的食堂吃过晚饭,便要回衙门办公。
    一整天时间,她几乎少有能歇脚的时候。
    甚至如今马二和周昌都很少出现在她面前,有太多事需要处理了,卖假货的,大量从百姓手里高价收盐的,还有自己画假币的。
    但凡是能以小博大的事,总是不缺人做。
    不过在这里头,还真被阮响发现了几个人才,比如有两个造假币的,他们不是自己雕版了印,而是上手画,甚至还有一个做出了简陋的炭笔,就为了和印刷出来的更相似。
    毕竟毛笔的笔触太明显,而竹笔的线条又太细,太均匀。
    这两人逃过一劫,没送去挖矿,而是被留在县城里研究怎么做出成本更低的炭笔。
    不过由于造假,自然是没有工钱的,只保证一日三餐。
    但倘若做出来了,阮响也不会吝啬。
    这两人在造假前也不是什么读书人,更不是书画大家,甚至连字都写得不怎样。
    百姓之中也有人才啊。
    阮响恨不得全天下的人才都到自己手里来。
    阮响看着文书,时不时捏捏自己的鼻梁,她每日在书案前起码要俯首四个时辰,批复久了,手指都会微微颤抖。
    冯舒窈也下乡了,能为她整理文书的人更少,如冯舒窈这种接触过政令的女人,实在少之又少。
    刚挑上来的两个秘书整理的文书……哎!
    各地的粮食产量表都交了上来,有兵丁监督,也没有人能弄虚作假,各个村子的粮食依旧不太乐观,留足农人们自己的口粮后,买上来的粮食依旧无法支撑两个县城内的人越冬。
    阮响又翻找了一会儿,翻到了村子里农先生交上来的文书。
    去年多种了十几块试验田,有两种稻子杂交后的新旱稻,今年的亩产上了六百斤。
    阮响猛然站起来,她的手掌拍在桌面上,喜不自禁:“好!”
    虽然是精耕细作才上的六百斤,百姓自己种,可能五百斤上下。
    但即便如此,明年的粮食总产也能上涨三分之一。
    开春前得把五通县拿下来,多一个能收粮的地方,自给自足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