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叔梁纥力托悬门,鲁军能否逆境取胜?
作者:小卫的   通史演义最新章节     
    晋悼公听说郑国已经归顺楚国,就问大臣们:“现在陈国和郑国都叛变了,我们应该先攻打哪一个?”荀罃回答说:“陈国地处偏远,对于成败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作用。而郑国是中原的核心,历来都是雄图霸业的国家,我们一定要先征服郑国。宁可输掉十个陈国,也不能失去一个郑国。”韩厥说:“子羽(荀罃的字)见识清晰,决断果断,能够征服郑国的人一定是他,我已老迈,智力已经衰退,希望将中军的权力让给他。”晋悼公没有答应韩厥的请求,但韩厥坚决请求,最后悼公同意了。韩厥辞去职务,把中军元帅的职位让给了荀罃。荀罃率领大军攻打郑国,军队到达虎牢时,郑国人请求结盟,荀罃同意了。等到晋军撤退时,楚共王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郑国,重新夺回了成城并返回。
    悼公非常生气,询问各位大夫:“郑国人反复无常,军队到来就顺从,军队撤退就背叛,现在想要让他们坚定地依附我们,应该采用什么策略?”荀罃献上计策说:“晋国之所以不能使郑国归顺,是因为楚人争夺得很厉害。现在想要使郑国归顺,必须先削弱楚国。想要削弱楚国,就必须采用以逸待劳的策略。”悼公说:“什么叫以逸待劳的策略?”荀罃回答说:“军队不能经常出动,经常出动就会疲惫;诸侯不能经常让他们辛勤劳动,否则他们会产生怨气。内部疲惫,外部有怨气,用这种状态去对抗楚国,我看不到我们能胜利。我建议调动全部军队,分为三部分,各国的军队也分派搭配。每次只出动一支军队,轮流进出,楚军前进我们就后退,楚军后退我们就前进,用我们的一支军队去牵制楚国的全部军队。他们想打仗找不到对手,想休息又得不到,我们没有暴尸荒野的凶险,他们却有长途跋涉的辛苦。我们能迅速行动,他们却不能迅速赶到。这样,楚军就会疲惫,郑国也会变得坚定。”悼公说:“这个计策非常好!”于是命令荀罃在曲梁整顿军队,将四军分为三部分,确定轮流出动的制度。荀罃登上高台发布命令,高台上竖起了一面杏黄色的大旗,上面写着“中军元帅智”。他本来是荀家的人,为什么却写“智”字呢?因为荀罃和荀偃是叔侄关系,都是大将,军队里如果有相同的姓氏,会让人觉得没有区别。荀首曾在智地担任过采邑的官职,而荀偃的父亲荀庚在晋国担任三行将军时,曾经担任过中行将军,因此他们用“智氏”和“中行氏”来区分。从那时起,荀罃被称为智罃,荀偃被称为中行偃,这样军队中的名称和称号就不会混乱了。这些都是荀罃制定的规章制度。在祭坛下分别设立了三个军队:第一军,上军元帅是荀偃,副将是韩起,鲁、曹、邾三个国家派兵支援,中军的副将是范匄负责接应;第二军,下军元帅是栾黡,副将是士鲂,齐、滕、薛三个国家派兵支援,中军的上大夫魏颉负责接应;第三军,新军元帅是赵武,副将是魏相,宋、卫、郳三个国家派兵支援,中军的下大夫荀会负责接应。
    荀罃发布命令:第一次出征由上军负责,第二次出征由下军负责,第三次出征由新军负责。中军的士兵和将领会轮流担任接应的任务,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但是,如果我们成功达成盟约,就算是有功了,绝不允许与楚国的军队交战。公子杨干是悼公的同母弟,只有十九岁,刚刚被任命为新的中军戎御职务。他年轻气盛,没有经历过战场的考验。听说荀罃在治军并准备攻打郑国,他激动地准备好了自己的武器,迫不及待地想要单独承担一支军队的任务,开始与敌人厮杀。然而荀罃并没有安排他,这让他心中的锐气无法压抑,最终他请求担任先锋,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智?说:“我今天分派军队的策略,主要是快速进攻,快速撤退,不以战胜为目的。人员安排已经确定,虽然小将军你很勇敢,但并没有合适的位置给你。”杨干坚持要求自己上前线。荀罃说:“既然小将军坚持,那就放在荀大夫的部队里,负责接应新军。”杨干又说:“新军被安排在第三次出征,我等不及了,请求安排在第一军的部队里。”智罃没有答应。杨干依仗自己是晋侯的亲弟弟,直接带领自己的部队,独立组成一队,排在中军副将范匄的后面。司马魏绛接到命令整顿队伍,看到杨干越过自己的位置排列,就鸣鼓向大家宣布说:“杨干违反将令,打乱了队伍的序列,按照军法应当斩首。但是考虑到他是晋侯的亲弟弟,现在我将让他的御仆代替受罚,以此来严肃军纪。”于是下令军官抓住那个驾车的人斩首示众,将头颅悬挂在祭坛下,军队中顿时秩序井然。杨干一直骄横自大,不知道军法为何物。看到那个驾车的人被斩首,他吓得魂飞魄散,又害怕又羞愧又恼怒。于是他立刻驾车冲出军营,直接跑到晋悼公面前,哭着磕头,控诉魏绛如此欺负人,他已无颜再见其他将领。悼公非常爱护自己的弟弟,因此没有时间详细了解杨干和魏绛之间的事情,他突然大怒地说:“魏绛侮辱了我的弟弟,就是侮辱了我。我一定要杀了魏绛,不能纵容他!”于是他召集了中军尉的副官羊舌职,让他去抓魏绛。羊舌职进入宫中后见到悼公,说:“魏绛是一个有志节的人,有事情他不会回避困难,犯了错误也不会逃避惩罚。军事任务完成之后,他一定会来自己谢罪,不需要我去抓他。”不久,魏绛果然来到宫中,右手拿着剑,左手拿着书,准备进宫向晋悼公请罪。到了午门,他听说晋悼公已经派人要去抓他,于是他把书交给了仆人,让他代为申奏,自己准备自杀。就在这时,两位官员气喘吁吁地跑来,他们是下军副将士鲂和主候大夫张老。羊舌职看到魏绛欲自杀,赶紧夺下他的剑,说:“我们听说司马魏绛来了朝廷,必定是因为杨干的事情,所以我们急忙赶来,想要向主公禀报情况。不知道司马魏绛为什么想要轻生呢?”魏绛随后解释说晋侯召唤羊舌大夫的意图。两个人说:“这是国家公事,司马奉行法令公正无私,何必要自己伤害自己?不需要让魏绛写信,我们愿意替他向主公启奏。”于是三人一同来到宫门,士鲂和张老先进去,请求拜见悼公,呈上了魏绛的信。悼公看了一下魏绛的书信,简单地说:“你不认为我这个臣子不肖,却让我担任中军司马职务。我听说三个军队的命运都取决于元帅,而元帅的权力则在于他的命令。如果命令不被遵守,或者指示不被执行,那么就会像河曲战役一样无功而返,或者像邲城战役一样失败。我处置了不遵守命令的人,这是尽我中军司马的职责。我知道我的行为有悖于晋侯的亲戚关系,罪当万死!请将剑伏在你的身边,以明晋侯亲亲之谊。”
    悼公读完了魏绛的书信,急忙问士鲂和张老:“魏绛在哪里?”二人回答说:“魏绛因为害怕罪责而想要自杀,我们劝说他不要这么做,他现在在宫门口等待处罚。”悼公听了之后吓得一下子站起来,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就赤着脚走出宫门,握住魏绛的手说:“我说的话是兄弟之情;而你所做的,是军事上的事情。我不能教训我的弟弟,而让他犯了军事罪,这是我的过错,和你们没有关系。你还是快去履行你的职责吧。”羊舌职在旁边大声说:“君主已经宽恕了魏绛的罪过,魏绛应该退下!”魏绛于是磕头感谢不杀之恩。羊舌职、士鲂和张老同时向悼公叩头道贺说:“君主有这样守法的臣子,还担心不能完成霸业吗?”四个人一起告别悼公离开朝廷。悼公回到宫中,狠狠责骂杨干:“不懂礼法,差点让我犯错,杀了我的爱将!”并命令内侍将他送到公族大夫韩无忌那里,学习礼仪三个月后,才允许他再见自己。杨干满面羞愧地离开了。髯翁有一首诗说:“军法无亲敢乱行,中军司马面如霜。悼公伯志方磨励,肯使忠臣剑下亡?”
    悼公刚打算攻打郑国,智罃立即下令分兵。而廷臣却传来了一个消息:“宋国有文书送到了。”悼公接过来一看,原来是楚国和郑国相互比较,屡次兴兵,侵犯宋国领土,以偪阳为东道,说明了紧急的情况。上军元帅荀偃建议道:“楚国得到了陈和郑的支持,继续侵犯宋国,意在与晋国争夺霸主地位。偪阳是楚国进攻宋国的主要道路,如果我们率领军队先攻打偪阳,就可以迅速攻陷城池。之前在彭城的战役中,宋国向我们提供了军队支援,我们可以封赏他们,让他们守卫偪阳,这也是一个好的策略。”智罃回答道:“虽然偪阳城很小,但是城墙很坚固。如果我们围攻城池却无法攻下,就会被其他诸侯所嘲笑。”中军副将士匄说:“在彭城战役中,我们攻打了郑国,楚国则趁机侵犯宋国来支援郑国。在虎牢战役中,我们平定了郑国,楚国又侵犯宋国来报复。现在我们想要攻打郑国,必须先想办法保护好宋国。荀偃的建议是正确的。”智罃说:“两位将军是否能预料偪阳必定能攻陷呢?”荀偃和士匄一起回答:“这就看我们这两个小将的能力了。如果我们不能成功,甘愿接受军令的惩罚!”悼公说:“伯游发起了计划,伯瑕提供了帮助,我们还有什么担心的呢?”于是,悼公率领第一军攻打偪阳,鲁国、曹国和邾国也派出军队前来支援。偪阳的大夫妘斑献上一条计策:“鲁军的营地在北门,我们可以假装打开城门出战,鲁军一定会进攻。等待他们一半人马进入城内后,我们再放下悬门来截断他们的退路。鲁军失败后,曹国和邾国必定会感到恐惧,晋军的士气也会受挫。”偪阳子采纳了这个计策。
    鲁国将领孟孙蔑率领叔梁纥、秦堇父、狄虒弥等人攻击偪阳北门,但是他们发现悬挂的城门没有关闭。秦堇父和虒弥两个人非常勇猛,率先冲了进去,叔梁纥紧随其后。突然,他们听到城墙上传来一声巨响,悬门就在叔梁纥的头顶上掉了下来。叔梁纥丢掉了手中的武器,举起双手将悬门轻轻托起。后面的军队就奏响了金鼓,秦堇父和虒弥担心后方出现了变故,急忙掉头离开。城内的鼓声和号角声越来越响,妘斑带领着大队人马,追赶着敌军。他们看见一个壮汉,双手托着悬门,竟然是出来迎战的将领。妘斑大为惊恐,心中想:“这悬门自上而下,不是需要千斤力气吗?他们怎么可能抬得起来呢?如果我们冲出去,他们可能会将门放下来,那可就麻烦了!”于是他停下车子观望。叔梁纥等待晋国军队全部撤退,大声喊道:“鲁国着名将领叔梁纥就在这里!如果有人想要出城,请在我放手之前赶紧离开!”城内没有任何人回应他的呼吁。妘斑准备弯弓搭箭,打算射击叔梁纥。叔梁纥把双手一掀,顺势放开,那悬门就落了下去。叔梁纥回到本营,对堇父、虒弥说:“两位将军的性命,就系在我这两条胳膊上。”堇父说:“如果不是鸣金收兵,我们早已杀入偪阳城,立下大功了。”虒弥说:“就看明天吧,我要独自攻打偪阳,展示我们鲁国的实力。”
    第二天,孟孙蔑整顿好队伍向城上挑战,每百人为一队。狄虒弥说:“我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一个人就足够应对一队了。”于是他拿了一个大车轮,用坚硬的盔甲包裹住,紧紧束缚,左手拿着它当盾牌;右手握着大戟,跳跃着像飞一样。偪阳城楼上的人看到鲁国的将领在展示他的勇力,于是在城下挂起一块布,喊道:“我让你们爬上城墙,谁敢来爬,才真正算得上勇敢。”话音未落,鲁国的军队中就有一位将领出来应战,说:“有什么不敢的!”这位将领就是秦堇父。他用手抓住布,左右交替着往上爬,不一会儿就爬到了城墙上。偪阳城的人用刀割断了那块布,秦堇父从半空中跌落下来。偪阳城有好几丈高,如果是别人,这一跌下来,即使不死,也会受重伤。秦堇父却毫不在意,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城上的布又垂下来,问道:“还敢再上来吗?”秦堇父又回答:“我怎么会不敢呢!”他用布条作为力量的支撑,再次跃上城墙。偪阳的人又用刀将他的绳子割断,他又一次从高空中摔落。他才刚刚爬起来,城上的布又垂下来,问道:“你还敢再上来吗?”秦堇父的回答更加坚定:“如果不敢,就不是好汉!”他又用布条拉着自己,再次攀上城墙。偪阳的人看到秦堇父屡次跌落再攀上城墙,毫无畏惧,都吓傻了。他们急忙将布条割断,但已经晚了,秦堇父已经抓住了其中一人,朝着城墙下面摔了下去,摔得半死不活。秦堇父也随着布条一起摔下来,反向城墙上大声喊道:“你还敢再悬布吗?”城墙上的人回答说:“我们已经知道将军的神勇,不敢再悬布了。”秦堇父便将布条断成了三截,向各队展示,所有人都非常惊讶。孟孙蔑叹了一口气,说:“诗中说‘力量如虎’,这三个将领的勇气足以媲美虎了!”
    妘斑看到鲁国的将领们一个比一个勇猛,于是他不敢出城迎战,命令军民尽力坚守。各路军队从四月丙寅日开始围攻,到了五月庚寅日,总共攻打了二十四天,攻城的军队已经疲惫,而城内的守军还有余力。突然间下起了大雨,平地上积水深达三尺,军队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荀偃和士匄担心水灾会引发变故,一起来到中军求助于智罃,希望撤退。不知道智罃是否会听从他们的建议,我们下回再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