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针对草原人的最终态度,朱允炆拍板了
作者:小辰辰辰   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最新章节     
    陕西以北,那便是草原了。
    将北边的口子放开,那就是要将瘟疫,向草原那边传播!
    齐泰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他是知道,早年间,蓝昭曾经提过一个策略,南民北迁,北民南迁。
    若是能够将草原人打服,在汉人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将北边的草原人迁徙到南边,再将那边的汉人,往北边迁徙。
    这个政策,才是齐泰心中,最合适的平定草原外患的策略。
    而方孝孺这个策略,分明是要将草原人当做牲畜一般,赶尽杀绝啊!
    只是好像忽然想到了什么,齐泰叹了口气,没有开口。
    或许是看出来了其余三人的不满和忌惮,方孝孺轻喝道。
    “孔子曰:王道复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犹可报也!”
    “可我汉人与草原人之间的仇恨,何止百世?从先周时期,最早从犬戎攻破镐京,到后面匈奴祸乱北疆,汉高祖白登之围,晋朝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
    随着方孝孺一点点的将史书中被一笔一笔详细记录下来的仇恨说出,屋内三人的表情,也渐渐凝重了许多。
    方孝孺说的这些,他们都记得很清楚。
    只不过多年来,被阉割掉严重的所谓儒家思想,已经让在先秦时期精通君子六艺的文人们,渐渐的变成了只懂得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可这些被详细写在史书上的事情,他们怎么可能跳过?
    不知过了多久,方孝孺终于将草原人对中原人所做过的事情,讲述到了几年前,朵颜三卫背叛朝廷,导致大将军蓝玉战死沙场,联合间谍导致数万精锐明军中毒被杀。
    饶是朱允炆,此时的眸子里面,也被愤怒和杀意所充斥。
    齐泰眸子中,一抹精光一闪而过。
    果然如此!
    这方孝孺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心中的杀机竟然如此深!
    果然,先秦儒家的思想虽然多年来,被阉割成为了畸形的怪物。
    但还是有很多人,继承了未被阉割掉的儒家思想。
    这方孝孺,竟然是被称为儒家激进派的公羊说的继承人!
    公羊说传人虽然同样是儒家子弟,但他们表现的却更像是兵家传人,甚至比兵家还要激进。
    一般而言,普通人的仇恨,超过五代就不能再报复了。
    但公羊说却支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尤其是国仇家恨,别说是五世,就算是十世,百世,千世,也是可以去报复的!
    现如今,方孝孺将塞外草原人和中原王朝之间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仇恨细细说出。
    齐泰分明注意到,原本对方孝孺提出,要将瘟疫传播到塞外草原厌恶反对的朱允炆,此时眼中的愤怒,已经不比方孝孺表现的少多少了!
    唯一表现还算正常的,也就是黄子澄的。
    当方孝孺说完之后,黄子澄叹了口气,说道。
    “冤冤相报何时了?以怨报怨,何时是个尽头呢?昔日诸葛孔明,以怀柔手段平定南蛮,在云南深山的蛮族生活之地,依旧还对诸葛孔明敬若神明,这便是为何,老夫认为对塞外草原人应当以怀柔手段安抚的原因。”
    方孝孺毫不犹豫的反驳道:“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方为正道!况且塞外草原人,和南方蛮族不同,他们不仅多次南下入侵中原,甚至还多次覆灭过中原王朝,逼迫中原王朝渡江南下,这样的仇怨,怀柔是不可能成功的!”
    说罢,两人很是默契的对视了一眼,而后又齐齐的将视线,转移到了一直没有开口的齐泰身上。
    三个辅政大臣,如今已经出现了两种态度。
    方孝孺支持对草原人赶尽杀绝,以报千年之仇,千年之仇,怀柔手段是不可能成功的。
    而黄子澄则支持怀柔政策,用怀柔手段,感化塞外草原人,南蛮可以被感化,塞外草原人也必定可以。
    而齐泰支持谁,那就将代表,谁的意见,将会成为大明对待草原人的最终态度。
    至少,在朱允炆亲政之前的几年内,是这样的。
    不仅仅是方孝孺和黄子澄,此时朱允炆的视线,也放在了齐泰的身上。
    齐泰脸上无悲无喜,他闭着眼睛思索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道。
    “老臣以为,如何处置草原人,还是要看草原人在围剿蓝昭的时候,是否尽心,他们若是听话,那便可以用怀柔的手段,一点点的将他们同化为汉人。”
    “虽然蓝昭已经背叛了朝廷,但老臣对他早年间,给太祖皇帝进献的八字真言印象颇深,北民南迁,南民北迁。”
    “草原人虽然彪悍,但人数比起我大明百姓,要少太多了,昔日八王之乱期间,江北汉人人数骤减,甚至比迁徙到关中的塞外异族人数还要少很多。”
    “汉人人数比异族人少了,加上内斗不止,这才给予了外族扰乱中原的机会,而一旦将塞外草原人迁徙到内地,周围有数倍,甚至十几倍的汉人盯着,他们就算是想要造反,也没有能力!”
    又是蓝昭?
    朱允炆的眼神猛然一凛,但很快却又恢复了正常。
    齐泰提到蓝昭,并不是出于私心。
    对于蓝昭进献的南民北迁,北民南迁这一策略,当年的时候,朱元璋和朱标都是大为赞赏的。
    只不过可惜的是,后来土司叛乱,再后来大明内部藩王和塞外草原人勾结,导致大明军队在和草原人交手的时候,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甚至蓝玉差点儿出现大军断粮的情况!
    这导致了,大明在面对北边塞外的草原人时,虽然整体上是占据优势的,可并没有和昔日蓝玉捕鱼儿海一战那样,获得那么大的战绩。
    所以蓝昭进献的北民南迁,和南民北迁的大前提条件——彻底打服草原人,始终没有达成。
    蓝昭的计谋再怎么好,也没办法开始实施。
    沉默了一会儿,朱允炆轻喝道。
    “传令平安,沐春,让他们在周围征调兵力,再从其他地方抽调兵力,将蓝昭的地盘彻底围困起来!”
    “告诉素月,让她安心执行计划,朕,会全力配合她的行动!”
    “至于草原人……他们若是听话,打完了蓝昭后,就实施北民南迁,南民北迁。”
    “若是他们不听话……那就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