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认养模式
作者:许狗儿   关外盗墓王最新章节     
    在南雄缓了几天,我们去了曲江区。
    四个年轻人去租山养鸡,估计也没人信。
    我决定直接明牌,说我们是搞互联网农业的。
    干啥?
    认养模式,就是别人出钱,我们帮着养鸡养鸭。
    这种模式,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词汇就是圈钱。
    赵悟空选定了几块风水好的地方,其中,我更倾向于沿江的老屋村。
    我觉得如果童师敏有脑子,肯定建个码头,然后发展商业,赚更多的钱。
    老屋村前面正好有个码头。
    为了防止万无一失,我决定多租一些地,分散在赵悟空选定的区域,这样也不容易被怀疑。
    找谁租地也有讲究,我在农村待过,基本上是越牛逼,地越多。
    牛逼和地多这两件事先后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得是人先牛逼,然后才有更多的地。
    反推也是这个道理,地多的人,在村子里牛逼,也就有话语权。
    先找地多的人包地,有话语权的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会全力帮着我们。
    养鸡养鸭得清理场地、得挖祠堂,再把这些活报给村长的小舅子,村民敢欺负外人,但肯定不敢得罪村长的小舅子。
    在哪里都是这个道理,只要维护住了有话语权的人,剩下的事就是水到渠成,没有渠,都有人帮着挖。
    我们把营地安在了老屋村,也是当地镇政府所在地,我和村长说了我们的认养计划,村长完全同意,说地有多是,随便租。
    我又问村长谁家往外租房子,村长把小姨子介绍给我们认识。
    好巧不巧,村长的小姨子姓余,名叫余招娣。
    余招娣四十多岁,没有闺女,只有儿子,儿子早就辍学了,跟着老爹在佛山灯具厂打工。
    我们租下了余招娣家的二楼,二楼好几个房间,但余招娣也没多要钱,一个月只要六百。
    余招娣家没有女儿,四驴子看余招娣的眼神都怪怪的。
    自从上次在哈尔滨和张寡妇有过一段孽缘,四驴子看到任何一个女人都觉得性感。
    咱是投资客,村长有事没事来找我们谈投资的细节,我嗯啊答应,坚决不给准信。
    为啥?
    因为上杆子不是买卖,我要是主动找村长,村长觉得我有求于他,咱要是摆出一副在哪个村都行的样子,村长得主动过来拉拢我们。
    只要兜里有钱,那就是财神爷。
    我们几个一大早就出发,开着车在各个村转,也不用找村长啥的,以考察的身份向村民透露出想租地的想法就行,村长会主动联系我们。
    为啥?
    因为得找村委会去租地,其中条条框框挺多,比如变更土地性质啥的。
    假如,我说假如,我们和村长谈五千块钱一亩地,村长给村民说两千块钱一亩,其中的差价不就是油水嘛。
    有人可能会说,那为啥不直接花两千块钱找村民租地呢?
    如果绕过村委会,十有八九得先断水,后断电,还有各种借口,破坏环境,破坏植被等等,全都是事,说个最简单的,污染水源一条罪名,就能把我们给赶走。
    所以,有些钱,不白花。
    老屋村相当于附近十多个村的镇子,有一条商业街,二百多米,有一些基础的商品,农药兽药、理发饭店啥的,还有小学和中学。
    除了生活便利,我选择老屋村作为营地还有一个原因,这边的十多个村子都没怎么开发过,所以村镇都是自发形成的。
    在古代,老百姓逮个鹿,抓条大鱼啥的,去哪卖?
    当然是大户人家门口了,有市场才有商贩,现在是镇子商业街,说不定在古代就是村民在大户人家前面自发形成的买卖区,服务大户人家才有钱赚。
    在老屋住了一个多星期,我松了口,让老屋的王村长帮我去谈租地的事,经过讨价还价,一亩地的租金是两千二,一个村租十亩地,租期一年,土地要种甘蔗的土地。
    一切准备妥当,我们开始商量计划。
    “十亩地,养鸭子,咱们拿出来两亩地挖水塘,能看看土层。”
    四驴子道:“赶紧挖吧,不能在这待下去了。”
    “咋地了?”
    “吃的太清淡了,我现在尿尿都不骚了,一点味都没有。”
    “滚犊子,说正事,养鸭子挖水塘天经地义,咱们一是看看土层,二是试一下能不能挖出来古建筑的残砖碎瓦。”
    花木兰道:“我觉得可以,如果哪个村的地发现了童师敏老宅的痕迹,咱们直接盖个彩钢瓦鸭舍,到时候在鸭舍中挖。”
    赵悟空问:“投入大概多少?”
    “应该不多。”
    “不是,我不在乎投入多少,这次盗墓没啥线索,花点小钱倒是行,我怕耽误时间呀。”
    这话让我觉得怪怪的,我疑惑道:“你有别的目标吗?”
    “没有,不过我觉得可以整理一下我爸的东西,说不定有收获。”
    我真想给赵悟空一巴掌,我玩命躲开那群乱七八糟的人,赵悟空还想主动送上门去。
    花木兰道:“鸭苗便宜,一只五毛钱,一万只才五千,主要的费用在租地和饲料。”
    我呵呵道:“妹子,你真准备养鸭子呀?”
    “不然呢,哎?不是你说要养的吗?”
    “咱这样,咱们先挖水塘,找到东西直接盖鸭舍,都系都没准备好,不养鸭子很正常,再说了,真要是养鸭子,咱们得雇人吧,到时候更乱。”
    “最起码做做样子呀,这边都是人精。”
    我觉得准备工作也是做样子,先看看土层再说。
    说心里话,我对童贯墓也没把握。
    同地区的张九龄的墓,都被盗八百回了,那还是历朝历代都有官员保护和祭祀的情况下,童师敏一个宦官,童师敏的养子还是横死。
    如果真像庄先生说的那样,是暴民冲击了童师敏的宅子,那么,我估计房子都得给拆了。
    所以,我只能寄希望于老宅里面有未被人发现的密室。
    花木兰道:“童师敏的宅子,不会太小,我们只需要在租的地里面找残砖碎瓦。”
    “对,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才非得要租甘蔗地。”
    “为啥?”
    “甘蔗地改水田,咱们养稻田鸭,清理遗留的甘蔗根,咱们能挖半米下去,然后再翻一遍土,又能下探一尺多,机械施工,咱们只需要看看挖出来的土层就行了。”
    “那直接翻地就行了,没必要挖水塘了。”
    “必须得挖,得动土,几个大土堆能轻松掩盖咱们挖盗洞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