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乾隆通宝
作者:许狗儿   关外盗墓王最新章节     
    吃饭的时候,我特意找阿贵叔套话,我说这些坛子就算不是文物,也是老物件,出去卖可能值些钱。
    阿贵叔开始给我普法,说这件事可大可小,坛子放在这是没人管,但要是拿出去卖,追查起来肯定落下个倒卖文物的罪名。
    而且阿贵叔也很了解坛子的市场,这东西没啥人买,而且也卖不上价,大价能卖到两百,为这点钱去犯法,不值当。
    有文化、懂法、对古文化有研究这些东西融合在一个人身上,我也不知道该用什么切入点和阿贵叔谈利益。
    我能劝明白吴姐,主要是靠吴姐的贪念和不懂法,如果要是吴姐家有这些坛子,吴姐大概率会拿出去卖,而阿贵叔却能克制贪欲,明知道坛子能值点钱,却不动歪心思,可见,阿贵叔是一个有理智的人。
    吃过早饭,赵悟空去送孟彩娇,我让他先别回来,在那边等我电话,顺便盯着点吴姐,可别出什么事。
    阿贵叔带我们去了地道,在院子西侧的小房子里。
    据说当年阿贵叔想整理出一片菜地,误打误撞挖出了石头,继续往下挖的时候发现了地道口。
    地道口距离地面半米深,是用一尺见方的条形石堆叠成的正方形洞口,下面有用条石铺垫的楼梯。
    顺着楼梯往下走了五六米,眼前是一个储藏室类的半包围空间,大概有五十个平方,里面堆了四五层坛子,估计得有百个来坛子。
    “看看,都是坛子。”
    “阿贵叔,这下面都有啥呀?”
    “石头墙。”阿贵回答的很认真。
    我用手电照了照四周,都是这种间隔的半包围空间,左右两排,一共八个,这要是放在地面,和农村的猪圈没啥区别。
    “坛子里没东西吗?”
    “没啥东西,有的里面有铜钱,清朝的,乾隆年间的。”
    阿贵叔直接走到坛子堆,挨着坛子口看了看,选定一个坛子抓出了一把铜钱。
    “原来坛子在各个屋里放着,我把好的都挪到一起了,可人家看不上这文物。”
    “里面只有清朝的铜钱吗?”
    “对呀,每个坛子我都过手了,只有两个坛子里有铜钱,满满的一坛子。”
    说完,阿贵叔还上前走了一步,神秘道:“地面都是石头,我还搬开了几块,没别的东西了。”
    我又转了几圈,把这称之为地道,还不如叫做酒窖,明显就是一个存酒的地方,四周都是青条石,看着也没有别的入口。
    酒窖内没有壁画也没有文字,要不是有毯子,我也猜不出年代。
    可我也想不明白,汉代的陶罐里为什么会装着清朝的铜钱,铜钱整体光亮,没有生锈也没黏在一起,成色新,品相好。
    “等一会我喂完鸡鸭,我带你们去山洞里转转,都是秦汉时期的朱砂矿。”
    “在哪呀?”
    “不远,走路一个多小时。”
    “还能挖到朱砂吗?听说那玩意辟邪,我想找一块。”
    我故意没往文物上说,而是说起了朱砂。
    “早就没有了,秦汉时期就采空了,可以过去碰碰运气,找个带红的小石块做个吊坠。”
    “行,我们上去收拾一下,到时候您招呼我们。”
    返回房间,花木兰直接道:“清朝时期有人来过,看铜钱的数量应该是个大户人家,为啥来这安家呢?不会也是为了巴寡妇清的宝藏吧。”
    “说不好,那批人是京城人,最起码是京城生活过的人。”
    四驴子不解道:“此话从何说起?你算出来的呀。”
    “铜钱呀,乾隆的铜钱。”
    “他妈的,全国都有乾隆铜钱。”
    “对,正面都是乾隆通宝,背面的是不一样,这枚是京钱。”
    “北面不是满文吗?都那样呀,和画符似的。”
    我确实不认识满文,不过通过铜钱能看出是哪里造的。
    在清朝,京城直隶那片区域用的宝泉局和宝源局造的铜钱,这两个局在京城,造出来的铜钱分量大,个头足,是标准的铜钱。
    除了直隶的两个造钱局,其他省份也有制造铜钱的机构,省局州府也可以造铜钱,比如山东的宝济局、山西的宝晋局、四川的宝川局等等,全国上下二十多个造钱局。
    各省造钱局造出来铜钱正面都一样,年号加上通宝,背后的满文是所属造钱局。
    除了文字,铜钱的材质和做工也有区别,宝泉局和宝源局做出来的铜钱最好,其他局就差点意思了。
    为啥?
    因为有利可图。
    控制铜钱金属比例,可以节省材料,清朝的铜钱是铜铅合金,一般是六成铜,四成铅,铜贵铅贱,各省官员稍微改变一下铜铅比例,生钱的道道就来了。
    还有就是控制大小,各省造的铜钱缩小一圈,厚度薄一些,也能省下不少材料。
    当然,这不是为了给朝廷省材料。
    所以,其他省份做出来的质量都不怎么好,也更容易贬值。
    一般而言铜钱都是在本省内流动,如果不是外来人口,京钱不会出现在重庆,京钱拿到其他省份,其价值要更高一些,比如十个京钱能换十二个宝川局的钱。(这个比例是我瞎编的,理解意思就行。)
    “听你的意思,还真是京城来的人,干啥来?”
    “你等着,我给你算一卦。”
    说着,我把铜钱抛向空中。
    花木兰道:“你俩别胡扯,说正事,清朝乾隆年间,有钱的人家,来深山干什么?白琴说他们是民国过来的,这里没有人家,对吧。”
    “对,乾隆到民国,从乾隆继位开始算,也不到一百八十年,一个京城的家族来了,然后又走了,为啥?”
    四驴子不屑道:“咱们是盗墓贼,不是专家,在这推演这玩意干啥?咋地,狗子你想上百家讲坛呀,也行,易老师品三国,你讲讲吕后、武则天、慈禧,历史上的名人搞破鞋的事你门清,他妈的,咱们直接下铲子干呗。”
    “行,我听你的,在哪下铲?”
    四驴子愣了几秒,突然给了我一巴掌,怒声道:“我他妈是力工,你说在哪挖,我就在哪挖。”
    “挖撒尿的地方。”
    我也知道直接下铲是最容易的方法,说夸张一些,直接在村子下铲,我能判断出古建筑的范围,画个草图能轻轻松松判断规模。
    可眼下的问题是我们刚进村子,没有群众基础,下探铲就是自寻死路,假如我在村子里开半年小卖店,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那时候我把挖掘机弄进来挖鱼塘也没人怀疑。
    可惜,生活没有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