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朱仲杰该不该封王?
作者:李大胖   都穿越了,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最新章节     
    八千五百万两白银,这对于一众阁老们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加上能解决掉大明目前一直尾大不掉的困难,所以一众阁老们都勉强答应了朱仲杰的请求。
    答应帮助他们糊弄藩王们。
    毕竟有了这些阁老们的帮助,这件事的可信度也更高了一些。
    另外朱仲杰还请了崇祯下令,恢复了唐王爵位,特赐下了十万平方里的封国。
    专门下发了圣旨以后,这件事的可信度也变得更高了起来,一时间各地的藩王们纷纷朝着京城赶去,毕竟谁都不想再像猪一样被圈养起来。
    另外,朱仲杰还与崇祯商议了关于宗室的一些改革。
    大明宗室的爵位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最低的奉国中尉年俸便有两百石,而在大明能吃的上这个俸禄的奉国中尉少说也不下万人。
    按照这个俸禄,基本上就相当于一名正五品官员的俸禄了。
    朝廷这一养,便是数万人,大明怎么会不被拖垮。
    所以朱仲杰建议,郡王以下逐级递减,镇国中尉以后,宗室便不再为其发放俸禄。
    为了让这些宗室们能够活下去,朱仲杰更是建议取消对那些没有爵位在身的宗室子弟的禁制,让他们可以经商,可以务农,可以做工,科举等等。
    这样一来,他们也就可以自谋生路了。
    这种建议,其实早就已经有人提出过了,只是历代皇帝都没有恩准而已,说到底也是抹不下面子而已。
    毕竟是宗室之人,皇亲贵族,低下身段去同百姓们抢食吃,他们都怕丢了面子。
    不过崇祯现在可不怕,大明都快忘了,还要这些面子有什么用?
    要说以前,就算他崇祯不要脸这么干,也不一定能够挽救大明,可如今情况不一样了,有朱仲杰在,崇祯豁出去了。
    很快,一封封的圣旨便不断的从乾清宫里发出,一条条对大明十分有利的政策也不断的颁布,让天下人都拍手称好。
    拍手称好的,还有那些底层的皇亲宗室们,这些人由于血脉太过疏远,他们甚至连取一个正式名字的权利都没有。
    自己也不能出去干活,也不能读书,许多人甚至到了老死都不认识一个字。
    可是随着崇祯的旨意下达,这些人的命运也开始发生了转变。
    而回京以后,还有一件重大的事,那便是封此次平定张献忠的有功之臣们。
    众所周知,这一次平定西贼张献忠,朱仲杰的功劳最大,可以说若是没有朱仲杰,蜀地还能不能守住都是一个大问题。
    更别提什么剿灭张献忠了,可是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摆在崇祯和朱仲杰的面前,那就是朱仲杰已经是镇国公加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了,还能怎么升?
    下一步无外乎就是封王之类的了,崇祯对此倒是没什么意见,毕竟就凭朱仲杰立的这些功劳,随便拎出来一件都足以封上一个王的。
    可是奈何朱仲杰不愿意啊。
    头一次听说给他封王,他还不乐意的,崇祯也是无语了。
    每次一说起这个问题,朱仲杰就老是说什么,大明就没有大臣活着被封王。
    什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之类的话,崇祯颇为无语。
    不过崇祯也明白,若是朱仲杰真的被封王,那么他以后做事的阻碍反而会变大。
    可是有功不赏,多少会让手底下的将士们心寒不是。
    经过朱仲杰与崇祯的一番商量以后,这件事也终于是定了下来。
    就这样,回京以后的朱仲杰与崇祯谈到了宫门快要落锁时,才缓缓的走出宫外。
    在午门外等候已久的国公亲卫们赶紧迎了上来,护送着朱仲杰朝着国公府而去。
    自从上次朱仲杰被刺杀过一次过后,针对朱仲杰的护卫也变得更加严密了起来,崇祯更是直接下旨,赐予镇国公亲卫可随身携带火器之权,另外再京师中,朱仲杰和其亲卫们也可以随意骑马,畅通无阻。
    京师的夜晚景色比起其他地方来,要美上太多了,特别是京师之中一副天下太平的模样,渐渐地有些纸醉金迷起来。
    不过朱仲杰可没工夫欣赏这一幕,赶了一路,又说了一整天,早就疲惫的不行了。
    跟这群老头子打交道,明面上看起来老的如同不能走路了一般,可实际上鬼精鬼精的,简直比打仗还累。
    朱仲杰就想早点回到国公府内,美美的睡上一觉,因为明日一大早,他还得赶去城外新军大营看看,毕竟走了这么久,朱仲杰有点不放心。
    队伍还没走到大门口,远远的朱仲杰便看见了王喜的身影,王喜见到朱仲杰后脸上立刻堆着笑意迎了上来。
    “这大晚上的别声张了,困得很,我先去睡了。”
    朱仲杰止住了王喜,打着哈欠朝着国公府走去,可这国公府实在是太大了,刚走到自己的寝殿前,朱仲杰的眼皮就已经不听话了起来。
    还好今日没穿甲胄,朱仲杰也没有脱衣,便直接倒在床上睡了起来。
    迷迷糊糊中,朱仲杰感觉到了两双小手在自己身上不停的摸索着,不用睁眼他都知道是谁,不过一会,两具温热的身体便挨在了朱仲杰身旁。
    此时的朱仲杰,却早已经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微微亮,京师城外十五里处的新军大营内,起床的号角声便已经响彻天际。
    京营提督黄得功眯着眼睛看着不断从营房里跑出来的新兵们,满意的点着头,按照镇国公的方法训练出来的兵士,纪律性果然是不错。
    很快,兵士们便开始了早操,在训练场上,整齐的口号声不断地飘荡。
    而此时新兵三营第一千户所第三百户所第二小旗中一个陌生的身影让 身旁一众兵士们纷纷皱起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