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这世界太小
作者:都满弘   大国化工最新章节     
    听到兰永国想要从化肥厂辞职离开,耿志扬佯作不解道:“听说化肥厂不是已经被你们职工自个儿买下来了吗?怎么还要到我这里来干?”
    “唉!”兰永国叹气道:“不怕你笑话!到现在为止,就你们给发过一次工资。这个月的工资听说又发不下来了,邢老怪还号召大家伙集资入股成立公司买下化肥厂。我们老百姓又没有钱,拿什么来入股?”
    吉建华已经正式成为耿志扬在化肥厂的内线,除了工资以外还有笔不菲的额外收入。深知责任重大的他自然不会像兰永国一样,想着离开厂子投奔他人。
    他担心兰永国坏了耿志扬的计划,于是安慰道:“永国,你先别着急呀。咱再等等看看,说不定厂子会好起来。”
    “我看是好不起来了。”兰永国鄙夷道:“就凭邢老怪手下那几根葱,说句不好听的,再好的厂子也能糟蹋完了。指望着他们把厂子搞好,根本不可能的。”
    耿志扬故作无辜道:“兰永国,你是知道的,当初是你们厂职工到市里去闹腾,才逼着市里面取消了让我们收购的计划。既然你们要求自己干,市里面也同意了,那你们就赶紧干起来不就得了?”
    “那些都是邢老怪他们自己找的人。”兰永国愤慨道:“我们大家伙还是觉得跟着你们有奔头,要不然职工代表大会开了好几次,就是达不成统一意见。依我看,邢老怪想自己干这回事还不一定能成呢。”
    杨晓玲抱打不平道:“兰永国,人家去市里面闹腾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你们觉得跟着这边有奔头,又不愿意出面得罪人,那现在的结果只能怨你们自己,怨不得别人!”
    黄宝朋帮腔道:“是啊!你要是觉得跟着这边干好,当时就该跟邢老怪那帮人闹去。不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听任别人去闹腾,只能说你们是自作自受。”
    在俩人当面挤兑下,兰永国脸上哪里挂得住?忍不住大叫道:“你俩别小瞧人!不愿意自个儿干的职工多得是。我也喊着他们去市里面闹去,强烈要求氮肥公司收购我们。”
    振臂一呼号令众人去市里面反映情况,可不仅仅是人头熟就能办得到的。领头之人必须有足够的威信,还能让大家伙统一认识齐心协力,再加以利益相惑因势利导方能成事。
    而以兰永国的身份和魄力,怕是干不出风险如此大的事情来。耿志扬也只当他是打肿脸硬充好汉说的大话罢了。
    两天之后,耿志扬独自开上车赶到省城,根据袁梅留下的地址,轻松找到了位于岳华经典商务大厦的律师事务所。
    他在前台等了没一会儿,就见一个身材不高胖墩墩的年轻女士走了过来。耿志扬是个脸盲,再加上女大十八变,哪里认得出分别了十几年的幼时好友。
    好在袁梅勉强认出了他,指着他惊讶道:“你是耿志扬吗?怎么长得这么高了?跟小时候完全是两个人!”
    耿志扬笑道:“你也跟小时候不一样了,我根本不敢认!”
    彼此变化太大,导致双方不敢相认,昔日的青梅竹马不约而同相视而笑。
    为了缓解尴尬,袁梅主动挑起话题道:“听说你生了个儿子,恭喜呀!”
    “我家那小子刚过了满月,胖嘟嘟的可可爱了!找个机会抱来给你瞧瞧。”耿志扬关心道:“你家是儿子还是闺女?”
    “我生了个闺女。”袁梅道:“快两岁了,说话已经很溜了。”
    “那我孩子见了得叫姐姐。”耿志扬顺势说道:“我媳妇你也认识,就是咱们的老同学卢晓清。你还记得吧?”
    “卢晓清是你媳妇?”袁梅惊诧道:“她我当然记得!人家可是咱们幼儿园和小学最漂亮的女生,没想到成你媳妇了。你可真厉害啊!”
    聊起了昔日的老同学和学生时代的趣事,俩人之间顿时感觉亲近了许多。
    律师事务所为了交流方便,每个律师都有一个自己的小办公室。袁梅于是把领着耿志扬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倒了杯茶给他道:“你把材料给我,我先看一眼。”
    “哎!”耿志扬从包里拿出鼓鼓囊囊的文件夹递了过去道:“所有资料,包括影像资料都在里面。”
    “哦?你还有影像资料?”袁梅打开文件夹,从里面拿出一盒录像带,笑了笑道:“你准备得还挺充分。”
    “资料越齐全,官司才能打得赢啊。”耿志扬趁机细细地把案情大概讲述了一遍,最后道:“这里面牵扯到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你要是看不明白问我就行。”
    “你写得挺通俗的,我能看懂。”袁梅指着手里的资料道:“不就是外方公司卖给你们这套装置的时候,说是很成熟的东西,安装好了马上就能投入生产。但实际上,这套装置有先天性缺陷,导致了你们安装完毕却生产不了。后来你们想办法自行整改了一年后,才顺利投入了正常生产。我理解得对不对?”
    “对!你理解得挺对!”耿志扬没想到袁梅粗粗看了遍资料后,对案子理解得如此透彻,不由佩服道:“你一个文科生对化工装置理解得还这么快,厉害啊!”
    “我可不是文科生。”袁梅莞尔道:“虽然我是律师,但我是理科出身。”
    耿志扬好奇道:“你当年上的哪个高中啊?肯定不是一中和三中,因为我和晓清都没听说过你。”
    “我呀……”袁梅嘻嘻一笑道:“我上的是省实验高中。”
    “省实验高中?”耿志扬暗自一惊道:“你在省城上的学?”
    “那是当然了。”袁梅笑道:“我高考才考了五百零一分,要是在咱们那里,连理科专科线都不到,怎么上大学呀?”
    在九十年代末期以前,北海省的高考录取人数是下放到每个地市,由此导致了全省各个地区录取分数线不一致的奇特现象。
    比如说安海市在耿志扬高考那年,理科本科线是511分,专科线是502分,两者仅有九分的差距。而省城岳北市当年的理科本科线是473分,专科线是462分,跟安海市差着三四十分。
    也就是说,在安海能考上专科的学生,换到省城的话上本科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安海那些考不上专科的学生,也能高出省城本科线一二十分。
    袁天成为了让闺女更容易地顺利通过高考,才费尽周折把她的户口及学籍统统迁到了省城。
    耿志扬忽然想起蒋瑶也是毕业于省实验高中,连忙问道:“那你认识蒋瑶吗?”
    “蒋瑶?”袁梅笑道:“我当然认识了。我和她曾经做了一年同桌呢。怎么?你认识她?”
    没曾想蒋瑶居然是耿志扬和袁梅共同的同学,这个世界真是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
    “我跟她是大学同学。”耿志扬会心笑道:“现在还一块儿在北海工大搞了个高科技研发公司。”
    “是吗?”袁梅盈盈一笑道:“怪不得蒋瑶一直说忙呢,原来是和你在一起搞了个公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