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东拼西凑
作者:都满弘   大国化工最新章节     
    正在智文阁暗自揣测时,只听卢洪涛道:“耿主任,你能拿出多少钱来入股?”
    耿志扬笑呵呵伸出了一个手掌:“我能拿这么多,您看行吗?”
    袁汉杰以为是五万块钱,好心帮腔道:“耿主任上班没几年,一共才挣了几个钱?得亏人家找了个好媳妇,能拿出五万块钱来可是不少了。”
    卢洪涛哼了一声道:“老袁,你搞错了,我想耿主任的意思绝不是五万块钱。”
    “啊!?”袁汉杰难以置信道:“那……难不成还能是五十万?”
    耿志扬笑道:“不错!这次入股我愿意拿出五十万块钱来。”
    听到耿志扬愿意拿出五十万块钱来入股,在座的诸位领导一时间惊得瞠目结舌。
    那可是整整五十万块钱啊!即使李祖丰、袁汉杰等人干上一辈子也挣不到这么大的一笔钱,结果被人家耿志扬一股脑拿了出来。
    袁汉杰喃喃道:“小耿……那可是五十万啊!”
    “我知道是五十万。”耿志扬淡淡一笑道:“只要能帮着咱厂尽快把浓硝酸项目上去,我拿出五十万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大家伙现在终于明白,自从人家小耿同志找了个有钱的老婆之后,生活档次跟在座的各位已经远远地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了。
    卢洪涛却很明白,耿志扬出的这些钱全部来自于他开办的那所金秀工程公司,跟卢晓清则毫无关系。
    “既然耿主任愿意拿出五十万来。”卢洪涛趁机怂恿道:“你们作为厂级领导也不能太落后吧?我看这样吧,你们每个人出十万块钱,工会主席和总工程师各出五万,中层干部出三万,其余职工每人至少出五千!”
    氮肥厂有正式在岗职工大约六百余人,每人五千的话一共是大概三百万。中层干部有三十来个人,每人出资三万合计约一百万。再加上厂级领导和耿志扬认缴的资金,粗略估计能够募集六百余万。
    卢洪涛默算完以后不禁泄气道:“杂七杂八加起来才能凑齐六百来万,距离两千多万的目标差的太远了。”
    袁汉杰等人听到这话不由得暗暗松了口气。因为对他们来说,砸锅卖铁也凑不齐十万块钱,除非去找亲朋好友们借去。
    而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下岗大潮的冲击下,市区的老百姓们能按时拿到工资就已经算是不错了,尚有余钱能往外借款的家庭可想而知能有多少?
    卢洪涛正在失望时,耿志扬忽然道:“卢厂长,您还没有算上咱们厂子出的钱呢。既然是以咱们厂为主,那厂里出的钱应该是大头啊,起码要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两千多万的百分之五十就是一千余万。假若氮肥厂能拿出一千多万来作股本,再加上职工们凑的六百多万,那么就只剩下五六百万的缺口。
    计算完数据后,卢洪涛一下子就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李祖丰立即兜头浇了勺冷水道:“耿主任,李局长和孙市长再三强调,咱们厂的盈利必须先拿出来偿还贷款和往年欠账,不能投到新项目上去。”
    耿志扬笑道:“李书记,我知道这事,刚才卢厂长不是已经说过了吗?”
    “那你怎么还要厂里出的钱当大头啊?”
    “您误会我了。”耿志扬道:“我的意思也是先还贷款,剩余的钱再来做投资。”
    “剩余的钱?”高崇山在旁冷笑道:“刚才咱们不是已经算过账了吗?扣掉答应偿还银行的那三千多万,明年咱厂子剩下的钱就没多少了,哪还拿的出一千多万呢?从天上掉下来吗?”
    面对高崇山的诘问,耿志扬不慌不忙道:“高厂长,你先别急。我给大家算一笔账,你们就会明白这个钱从哪里来了。”
    听到他说这话,众人的兴致不由得被勾了起来。每当众位领导深感绝望束手无策时,耿志扬总是能另辟蹊径找到解决的办法,所以大家伙对他说的话都不敢随意轻视。
    只听耿志扬道:“咱们引进的这套二硝装置生产能力为每天产四百五十吨六二酸。”
    他看了看各位领导后接着说道:“但这是以三百天为基准来核算的。如果我们能多生产上一个月,那么就意味着能够多卖接近一万四千吨酸。”
    “一万四千吨合格的六二酸啊!”耿志扬忍不住笑道:“等于是咱们明年多挣了四百多万。”
    袁汉杰听罢惋惜道:“这个主意好是好,但可惜明年咱能不能保证连续生产上三百三十天还是个未知数啊。”
    高崇山则质疑道:“耿主任,就算明年咱能顺顺当当连续生产三百三十多天,还挣到了这四百多万,但是距离一千万的目标还差着六百万呢!这剩下的六百万从哪里来呢?”
    “是啊!”智文阁附和道:“六百万可不是个小数目,不可能再让职工们出钱凑了。”
    “我是这么想的。”耿志扬镇定自若道:“现在一硝车间用于尾气吸收的硝盐工段设计产能可以达到五千吨,咱们再上两台结晶器和一套系统系统,就能把生产能力扩充到一万吨左右。”
    众人听到他突然把话题赚到了不相干的扩产硝盐装置上,不禁有些愣神。
    耿志扬继续说道:“硝盐产品比一硝车间生产的百分之四十二左右稀硝酸赚的利润更多。如果我们把硝盐产能提高到一万吨以上,那就意味着明年我们能多赚上四百多万。”
    袁汉杰禁不住问道:“那咱们的硝酸产能可就下去了。”
    耿志扬道:“袁厂长,一硝车间产的硝酸现在基本是微盈利,要是转产到硝盐上来,我们不就可以多挣点吗?”
    由于一硝车间产的稀硝酸产品浓度仅有百分之四十二左右,因此在寿化集团大批量浓硝酸的挤兑下几乎卖不出去,只能以成本价甩卖。
    而市场上的硝酸盐产品需求正旺,价格也是逐渐看涨,因此从盈利的角度看,不如把一硝车间的氧化氮气体直接送往后续硝盐装置,从而多生产一些附加值更高的硝盐产品。
    耿志扬最后说道:“这样算下来的话,两个车间明年能够增加接近九百万的利润。我们再从还债后的结余中想办法抽出一百多万来,这不就能够凑齐一千万的本金吗?”
    卢洪涛袁汉杰等人想通了以后,无不为耿志扬运筹帷幄的大局观和开拓性思维所叹服。
    卢洪涛暗自感慨道:“氮肥厂能有耿志扬,此乃我等之幸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