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又开课啦
作者:一灯阑珊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最新章节     
    李君璞听了一会,忍不住“指手画脚”。
    搞得李弘业不知听谁的好,二叔说的听不懂,三叔说的勉强明白。
    但看李君璠气势不足,不像能经得住考验的模样。
    左右为难,难,难,难!
    林婉婉:“这么着急干嘛,以后有的是时间。”
    段晓棠:“玄玉要带弘业走。”
    大吴政治环境宽松,没有勋爵不能离京的明文规矩。
    但除开像李君玘原先的特殊情况,许多人为了仕途经济,留在长安。
    李弘业年纪小,留在长安钻营不出多少东西。
    不如就此跟着李君璞去边郡,见识历练一二。
    边郡条件不如长安,但叔侄俩又不是一穷二白,去白手起家的,基本衣食饱暖没问题。
    外任三年起步,李弘业三年后回来,刚刚好。
    李君璞深知自己不是教书的材料,就等到李君璠回京。
    像段晓棠当初读兵书一样,在离京之前,让李弘业把重要的兵书过一遍,有个印象。
    他们一家子兄弟,大致理念差不多。
    若是教书的是李君玘,李君璞绝不会插嘴。
    但剩下的两兄弟都没战场经验,公认还是李君璞纸上谈兵的水平高些。
    林婉婉:“求全责备。”
    既然把理论教学大业交出去,就不该插手。
    偏偏李君璞一打岔,连李君璠都开始怀疑自己,怎么继续往下教?
    最怕半瓶水响叮当。
    原本不大自信的李君璠,更不自信了。
    李君璠先还奇怪,为何把教授兵书的重任交给自己,合着是李君璞知道他更不适合,
    段晓棠挠挠富贵的下巴,“带孩子没谁不疯的,”尤其是辅导作业,“是吧,富贵?”
    富贵喵一声以作回应,不知是否同意。
    段晓棠前因后果知道的如此详尽,林婉婉不得不怀疑,“李二哥找过你?”
    或者更进一步,想让段晓棠教李弘业。
    李君璞确有此意,但段晓棠疯了才会接下来。
    谁疯谁知道!
    段晓棠祸水东引,“不如问问长林。”
    李弘业只是要入门而已,他这个年纪,精通才是怪事。
    为增强可信度,段晓棠拿范成达做例子,“范大将军小时候,兵书读的平平。但现在再回头看,一切了然于心。”
    许多东西,是需要阅历加持的。
    就像幼时学的诗词,只会直白的生搬硬套。等长大,才会恍然大悟。
    在某一天,某一种情境下,跃上心头,正中眉心。
    这种类似“科普”的工作,让段晓棠或者李家兄弟来,都不合适。
    因为他们是兵家,有各人的观点,随时可能掺杂私货。
    李君璞之所以这么急,也是心里对自己有点数,去了边郡,全靠他一人,未必能教完。
    不如趁现在好生利用李君璠这个工具人。
    结果很明显,工具人没想象中好用。
    失策了!
    段晓棠觉得自己的主意十分靠谱,现代父母和子女哪怕从事同一职业,除某些小众传统行业,没有从基础知识教的道理,
    不都是在学校上课,学大路货,顶多回家开点小灶。
    有利双方身心健康和亲子关系和谐。
    而且杜乔在这方面,格外有纯粹文人的修养。
    完完全全照本宣科,没有一丝一毫个人观点。
    问他有没有军事方面的见解,答案肯定是没有。
    那些书,仿佛在心上,没留下任何痕迹。
    达成的只有读过和教过兵书的成就,这才是纸上谈兵的最高境界。
    李君璞说回去考虑考虑,不一会儿兄弟两个联袂去西院找杜乔。
    因为李君玘从前在信中说过,杜乔的兵法水平,很适合启蒙。
    不多一会,李家兄弟两从西院出来,关门动静太大,段晓棠和林婉婉各躲到一扇门后。
    林婉婉悄声道:“成了没?”
    段晓棠:“应该成了。”看李君璠的表情。
    李君璞那张脸,不近距离仔细观察,很难看出来。
    再过一会,小院门铃拉响。
    杜乔进来,兴师问罪,问道:“你给我找的活计?”
    林婉婉见势不妙,早溜了!
    段晓棠不以为忤,“能者多劳,术业有专攻。”
    杜乔反倒有些迟疑,“能行吗?”
    李弘业毕竟是李家未来的当家人,小郡公。万一把人教歪了,牵涉甚大。
    他又不似段晓棠白秀然是成人,有辨别的能力。
    段晓棠郑重道:“相信我,你的兵法理论,没有一点威胁性。”
    “就是给孩子扩展些知识,打点地基。”
    方便李君璞日后施为,若不满意,大可把这点基础拆了。
    段晓棠的话对旁人称得上“侮辱”,但对重任在肩的杜乔而言,是恰到好处的安慰。
    正因为了解,他才格外知晓,不是读过两本兵书就会行军打仗的。
    段晓棠读兵书,与其说是提升自己,不如说了解潜在的对手。
    她的战术只是看起来花哨,实际解构下来,相当简单。
    杜乔松一口气,“行,我回去翻翻书,看明天怎么教他们三个。”
    段晓棠奇道:“三个?”
    难道李君璞兄弟俩打算陪读!
    杜乔:“刚刚二郎也在,他说让三郎来旁听,我再把阿谦带上。”
    这两才是真正的陪读。
    一只羊是赶,两只羊是放,三只羊一块溜,债多了不愁。
    亲友间相互指教,不是正式拜师,无需束修磕头之类繁琐的仪式。
    第二天杜乔下衙归家,简单收拾一番,杜老师兵法小课堂顺利开课。
    三个萝卜头呈高矮胖瘦分布,坐的端端正正。
    李君璠抱着李弘安,去接他堂哥回家。
    痴心妄想,几年后,李弘安应该也坐在里头。
    他不用受儿子折磨,也不用受二哥折磨。
    恍然回忆,他们小时候是怎么学的。
    边学边挨揍,不是因为书读的不好,而是因为和冯睿达一块淘气,被舅舅和大哥一块揍。
    现在想想,真的是因为他们淘气,还是因为读书不合意,才被借题发挥。
    偏偏李弘业乖巧得过分,兄弟俩想说两句,都找不到由头。
    李君璠一时有点纠结,李弘安日后是像大哥,还是淘气点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