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变换手段
作者:行道人   四合院之跌宕人生最新章节     
    听到这些,李元表现的相对淡然。
    “老童,限制华夏发展是他们的国策,不要听他们怎么说,更要看他们怎么做。
    我们现在正处于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这个过程会遇到很多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交学费。
    以后的局势会更复杂,更严峻,唯一能够保证我们稳定发展的便是国防。
    我们当前经济实力薄弱,很难有大投入,很难短期内拉近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所以,无人机作战将是我们的一个捷径。
    无人机造价便宜,也容易操作,一旦形成饱和打击,对任何军事目标都是灾难性的。
    所以,你们以后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预警机、电子对抗和无人机突防的战术研究上。
    至于导弹,可以按部就班地搞,不要想着一步到位”。
    “行吧,让你做点事真难”。
    童代表假装生气,离开了办公室。
    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李元想着,要不要去南边看一看。
    直到最后,还是放弃了。
    现在做什么事情都是三思,上头怎么想的,他一无所知。
    万一贸然出手,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将得不偿失。
    不过,也得看艾美莉卡怎么做,一旦过分了,上头不好限制多,不好出手。
    到时,他可以制造一些灵异事件,让他们疑神疑鬼,进退失据,也是一个打击对方信息的手段。
    丢开这些烦人的事情,李元继续培育着实验室。
    6月初,他收到了华清大学一份邀请,在华清大学参加一个世界经济论坛。
    拿着邀请函,李元眉头深皱。
    对于现在华清大学激进的做派,他不敢苟同。
    4月底的校庆,他参加了,本来有一个演讲的安排,被他婉拒了。
    最后,以个人的名义,向学校捐赠了10万元。
    虽然和一些机构和国外组织无法相比,但是在个人中也算是名列前茅。
    最近一两年,李元收到的邀请很多,尤其是各地的最高学府。
    作为母校,他多次收到学校的邀请,大部分被他婉拒。
    这一次的邀请,他有点难以拒绝,因为发起人是老校长。
    别人的面子,他可以不给,蒋校长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不得不去。
    这是一个周末,再次来到华清,看到的是一个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
    他们将走向世界各地,向全世界展示华夏人的聪明才智。
    他自嘲地一笑,“老夫不才,就留在国内蹉跎岁月了”。
    会议的规模很大,足有上百人,其中十分之一是老外。
    通过介绍,与会者有国内研究经济的大家、国内知名企业家、国外的学者和企业家。
    李元作为国内私营企业的代表,又是优秀的华清毕业生,得到了主持人更多的赞扬。
    会议谈到了前世界的经济形势,谈到了华夏的改革开放。
    更是第一次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大谈特谈全球经济融合,全球资源统一调配的好处和大势。
    鼓励国内经济多和世界融合,要走出去,多向世界最优秀的经济体学习。
    这些新奇的理论,对于其他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但是对于李元,这些理论如同嚼蜡。
    轮到李元发言,他没有拒绝。
    “各位前辈,今天我斗胆说一点自己的感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李元的开场白,得到大家热烈的掌声,一些专家学者更是频频点头。
    “无论讨论什么课题,都需要了解其现状。
    华夏经济体和很多发达国家完全不同,我们80%的人口是农民。
    当前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有一半是来自社办企业(乡镇企业的前身),社办企业的经济贡献已经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10%以上。
    这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现状完全相反,他们优秀的经济管理、发展理论无法照搬的国内。
    我们要学习他们发展经济的底层逻辑,基本理论,而不是盲目照搬。
    。。。。。。
    当然,我不是学经济的,只是从实践中得到一点启发。
    以上仅仅是我的一些疑惑,讲与大家听,也是想得到大家的指点。
    。。。。。。”
    他的演讲时间不到5分钟,但却是导致会场长久的冷场。
    很明显,他的发言有砸场子的嫌疑,从会后的一些校领导的做派上就能看出。
    他们忙着招待国外友人和知名的学者,对李元不管不问。
    这时,蒋校长走到了李元的身边。
    “小李,你也太敢说了,这可不像你的风格”。
    “对不起,让您难做了”。
    “没有的事。其实,你讲的很有道理,都是大实话,只是。。。”。
    “我理解”。
    李元连忙转移话题。
    “老校长,有时间可得去我那里坐坐。和您的几个学生好好聚聚,大家都想您了”。
    蒋校长露出了回忆的神色,“好啊,是该去见见他们,都是好样的”。
    “对了,走,有人想见见你”。
    “谁呀?”,李元一脸的好奇。
    “几个老外”,李元眉头不由地一皱。
    蒋校长瞟了李元一眼,“听说你非常排斥老外?”
    “不是,只是过去接触的老外都想着占我便宜”。
    “我觉得刘校长说的不错,适当加强与国际上的交流,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有利无害”。
    李元无法说服他们,因为他们只是看到交流的好处,还没有吃过交流的苦。
    “你一向非常有想法,可不能原地踏步,敝帚自珍,要有一颗开放的心”。
    “好吧,我听您的”。
    李元不愿和老校长讨论这些,知道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
    现在西方刚刚转变思路,从过去的严密封锁转变为现在的全面影响,很多人还看不清对方的阴谋。
    过去是直来直去,现在却是深度渗透。
    大家暂时还不理解什么是文化入侵、经济入侵、文明颠覆和人种替换等手段。
    这些手段才是最为可怕的。
    比如,艾美莉卡为了瓦解小日子的精神,用“身体解放”理论不断地影响着小日子的青年人。
    使得战后,小日子成为全球游客最为喜欢的红灯区。
    包括后来棒子国流行的娘炮文化、泰国的人妖,都是西方直接从小日子移植过去的。
    这些,如今在华夏才刚刚开始,所以很难说服国人。
    直到90年代后,华夏大量的年轻人开始自费出国,然后定居国外,才引起一些人的重视。
    有一个南方城市,表现的尤为明显。
    孩子从一出生开始,便着手筹备专项基金,准备把孩子送出国。
    期望孩子将来混的好了,把他们也接出去,好让他们晚年能够吃几天洋面包。
    所以,他们平时沟通的内容便是:孩子有没有出国?在国外混的如何?几时带他们全家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