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初级排雷车
作者:毫端   别人亮剑,我亮导弹!最新章节     
    我方以及正义反战人士、国际友人的报纸,刊登了少地骏被“导决”的消息。
    有时间,有地点,有部分过程,还有几张炮艇残骸照片。
    之所以只有部分过程而不是全部过程,是因为一些技术还需要保密一段时间。
    一时之间,失败情绪在鬼子当中蔓延。
    连少地骏这种的受重点保护的孽畜,人家都说杀就杀,更何况自己这种炮灰级别的畜牲呢?那不是死都不知道咋死的吗?
    但随即膏药国为了面子和士气,不承认少地骏和几名随从被炸成了肉沫,而是声称它回国述职之后,国家为了表彰它的功绩,奖励了他一套大房子,让他安心享福,颐养天年去了。
    而且反污我方造谣,声称我军没有远程击毁炮艇的能力。
    我方说:“你们说少地骏没死,那倒是让它出现露个脸啊?”
    膏药方说:“不方便打扰大膏药国功臣的生活。”
    后来,膏药国迫于压力,公布了一段少地骏的录像。
    但很快这段录像就被指认似乎不是最近录制的,而是在少地骏来华夏之前录制好了,又经过了剪辑。
    膏药国一方面坚称这就是少地骏最近的影像资料;另一方面,对这件事进行了冷处理。
    膏药国发现,越是解释就越容易出破绽,索性连解释都免了。
    大多数被军国主义洗脑的鬼子,并不相信少地骏已经身亡。
    慢慢地,竟然双方都将这件事淡忘了。
    连总部都不确定少地骏是不是真的死了。
    直到李云龙报告了新装备解锁的消息。
    新解锁的装备第一个是代号为gsl-411的激光排雷车。
    它可以利用激光技术,引爆三百米内的炸弹;还配有机械臂,可以安全地取走各类爆炸物。
    也就是说,它不仅用来排地雷,还可以用来拆除路边炸弹。
    这种排雷车采用轮式防地雷装甲车底盘,机动能力很好,防护性能也很好。
    哪怕一不小心,没排干净,车被炸了,至少里面的乘员是安全的。
    还有一种代号为gsl-412的,装备了包括爆破扫雷器、机械扫雷器和电子扫雷器在内的多种扫雷装备,可以在不同作战环境下对付多种地雷的综合扫雷车。
    这种车更倾向于排除地面的地雷。
    再加上总后勤部研制的无人排雷车,形成了排雷、排爆、扫雷的完美搭配。
    当然,即使有了这些先进装备,也不能保证排雷工作万无一失。
    人工排雷仍然是其重要补充。排雷仍然是一种高度危险的工作。
    “老总,李云龙来电话了,两种排雷车。正好是三八六旅那边急需的。”副总参谋长说道。
    “那也不能现在就用!已经总后勤部有了无人扫雷车,这希森特姆的东西,我看就按咱们以前商量好的,先把它的技术吃透了再说。
    不过,这就说明少地骏是真的死了。否则太原城还没打下来,为什么给他发奖励?”
    “没错!只要确定这老鬼子没逃回去就够了,鬼子相信不相信无所谓!
    我看新装备的事咱俩就不用吱声了,李云龙肯定会给杨部长系统分空间里放几台扫雷车。杨部长知道该怎么做。”
    果然如同总部所料,三八六旅最先收到的是十辆无人扫雷车。
    它的工作原理简单粗暴,一根轮轴上面拴满了铁链。
    工作时,这些铁链随着轮轴的转动,快速抽打地面,模拟步战车碾压地面的情景,从而引爆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
    这种车一小时大约能排五百平方米面积的地雷。
    说形象一点:大概五米宽,一百米长的一窄条,还不到一亩地。
    不过,这只是一小时的数据,如果每天工作十小时,也能清出大约八亩地的安全区。
    旅长还不知道李云龙那里能够兑换新式扫雷车,效率比这十台无人扫雷车高多了。
    即使旅长知道李云龙的事,而且比总部知道得都要早,总部仍然隐瞒了这个消息。尽量把消息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这种扫雷车速度不算快,效率不高。
    但是三八六旅时间充裕,而且鬼子不敢出城重新布雷,慢点也没关系,慢慢排呗,快和慢也就三五天的差别而已。
    而且三天后总后勤部又给送来了十台扫雷车,外带二十根扫雷轴。
    二十台车一起工作,一小时就可以理论上扫除一万平方米内的地雷。实际肯定没那么多,肯定要有所重合。
    而且它工作一段时间也需要检修一下。
    一天按十小时计算,大约可以扫出宽约一百米,长约一公里的安全区。
    受限于当时的工艺水平,排掉的地雷如果是反步兵地雷还影响不大,但如果是反坦克雷,差不多每排掉五颗,那个铁链轴上的铁链就会被炸坏不少。
    因此,只二十根扫雷轴完全不够替换!
    开始没想出什么办法,只能反复催促总后勤部送来新的铁链轴。
    后来有位工程兵拍了下脑门:“这不傻了吗?拆了东墙补西墙不就行了!”
    将已经坏掉的扫雷轴能用的铁链拆下来,换到另一台铁链炸坏的扫雷轴上,组装出一根完整的扫雷轴。
    扫雷效率又重新提了上去。
    至于李云龙新兑换的两样扫雷装备,正如总部首长想到的一样,被李云龙放到了杨部长的分系统空间。
    这需要杨部长提供思路,由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等能够自己生产了再把它拿出来。
    这样,一方面可以吃透这些装备的性能,不依赖于希森特姆;另一方面,也不容易引起各方的怀疑。
    最多感觉杨部长总有一些奇思妙想,关键是这些奇妙的想法,最终都能转化成实物而已。
    李云龙所能兑换的装备,都免费赠送了生产技术资料。
    非常方便杨部长“发挥奇思妙想”,杨部长不懂了,就照着存放于系统空间里的资料念就行了。
    研究员们遇到什么难题,杨部长三两句话就能给解决。
    小种一男第一时间将城外八路军有了新式排雷装备的情况上报给了山屯宁次。
    “小种君,顶不住就转进吧。这不怪你,我相信你的指挥能力,帝国需要你这样的指挥官!”
    小种一男收到电报后,没有任何犹豫就回了电报:
    “我堂堂大膏药蝗军怎能轻言失败?我部誓与太原城共存亡!”
    小种一男心想:“放你父亲情人的屁!老子倒是想跑,它娘的跑得掉吗?不要说围城的七八万武装到牙齿的八路军了,就城外老子埋的那一圈地雷就蹚不过去!
    再等等吧,等三八六旅把地雷排得差不多了,再死马当活马医,试着冲一把。
    拜托,八路爷爷,你们别光顾着排南边的地雷,先把北边的地雷弄炸了!”
    小种一男竟然和三八六旅想法一致,都想尽快排除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