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高楼阻击战
作者:毫端   别人亮剑,我亮导弹!最新章节     
    1团2营如同2团4营那样,也用无人机找到对方兵力密集处和炮兵阵地,用120迫榴炮打击。
    对于超出射程的区域,呼叫远程炮火支援。
    “炮兵连,确定鬼子重炮坐标了没有?”
    “已经确定了两门重炮位置!”
    “那还等什么?给老子轰!”
    “是!”
    “1、2、3、4号炮目标鬼子1号炮;5、6、7、8号炮目标鬼子2号炮,数据已发送,立即开炮!”
    轰轰轰轰……十几发炮弹射向了鬼子重炮。
    鬼子第41师团和独立混成第9旅团还不适应我军的战法,其重炮开炮后,不知道及时撤离阵地,很快就被我军炮兵锁定并摧毁。
    所以,鬼子进攻不到半小时,就被我军打掉了5门重炮、瓦碎了500余头鬼子。
    但接下来,鬼子就复制了花水县四的用炮手法:用两辆坦克充当牵引车,打几炮就拉着跑。
    减慢了重炮损失速度。
    仅仅重炮损失得慢了一些而已,并不能完全避免重炮的损失。
    毕竟我军除了使用炮兵侦校定位雷达,利用雷达技术,追踪敌方火炮发射的炮弹后,依据敌军火炮弹道后推出其发射阵地的位置外,还可以用无人机确定对方火炮位置。
    甚至有的重炮连炮带牵引它的两辆坦克,都被我炮兵团的155毫米榴弹炮摧毁。
    有的重炮连一颗炮弹都没打出去,就被我军重炮拍成了废铁。
    鬼子的步兵战斗开始时,主要通过迫击炮和掷弹筒这种曲射武器进攻,双方打了个互相看不到人的战斗。
    我军步兵都躲在工事里或者步战车里;而鬼子步兵都躲在山坡后。
    谁也看不到谁。
    但我军都有工事或者装甲防护,打来打去,我军没什么损失,而鬼子伤亡却不断增加。
    而且我军有炮兵侦校定位雷达,它既可侦测榴弹炮,又可侦测迫击炮。
    再加上无人机的侦查,很容易就能找到对方迫击炮的位置。
    “1至3号炮,标尺055,方向向右1.2!”
    炮手调整好后,答了一声:“好!”
    “瞬发引信,2号装药,3发急速射!”
    “好!”
    “发射!”
    咚、咚、咚……
    9发炮弹在十几秒时间内,落在了鬼子迫击炮旁边5米之内。
    瞬间,这门炮的鬼子炮手无一喘气,迫击炮也炸坏了。
    连十几米外搬炮弹的鬼子也被弹片插成了刺猬,倒在地上蠕动。
    鬼子发射的迫击炮弹,落在工事和重型步战车旁边,连挠痒都算不上,完全无感!
    鬼子有点懵:不是说哈齐路独立旅的人都穿有防弹衣,不怕子弹,只怕炮吗?
    为什么曲射步兵炮没有效果?
    当然效果大不了,迫击炮的主要用途是杀伤人员。
    对破坏工事、穿透装甲来说,都太勉强了。
    比如我方的60毫米迫击炮弹,对人员来说,有效杀伤半径能达到十七八米的样子。
    但是,它如果落在民房的房顶上,连房顶都炸不穿。
    更不要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掩体,和重型步战车的装甲了。
    除非它能平射,而且恰好打进了掩体里面!
    这在历史上抗战时期,我军确实研究出了迫击炮平射技术。
    在打一座炮楼的时候,我军迫击炮不是打远了就是打近了;即使打中了,炮楼顶部也是钢筋水泥,也就是听个响儿。
    后来拉上来一门山炮,才把炮楼给炸了。
    很明显,对付倭、伪军的炮楼工事,最有效的还是平射炮、山炮。
    可当时的八路军,装备最多的还是迫击炮。
    迫击炮重量轻,携带方便,且抛物线高,很适合打游击、山地战。
    但要说拔据点、炸炮楼就很吃力了。
    于是广大指战员们,就在思考:能不能把迫击炮改成平射炮?
    后来经过一位神炮手研究,还真就做到了!
    但改进之后的发射模式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实战使用过程往往就地取材,或者改进发射装置后,再进行击发。
    通常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北方战场用常见的高粱杆当推杆,将炮弹用力推入炮管,依靠炮弹的惯性,撞击炮管底部的撞针,完成击发。
    不过这种方式比较危险,一不小心操作者就可能受伤。
    二、拉线发射,研制可以替换的迫击炮尾管,平射时换装拉线发射尾管击发。
    三、在炮管后方加上插销,炮弹入膛后只需要轻轻一拧就能切换成平射,然后用锤子砸而击发,稍微有些暴力,也有些“返祖”。
    这些改进方式并不是什么高科技,而是在当年物质装备严重缺乏的条件下,迫不得已的选择。
    无数英雄先烈,正是凭借这样简陋装备,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才最终走向了胜利。
    鬼子在和独立旅作战之前的战斗,都顺风顺水。
    它们的装备远远领先于我方。因此,它们完全没有兴趣把迫击炮改成平射炮。
    话又说回来了,对付我军的工事和装甲车,即使真的把迫击炮改成平射炮,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毕竟迫击炮弹的穿透力不强,只要不从射击孔恰好打进工事,就不会给我军造成伤害。
    鬼子见我军不怕迫击炮,又开始冒险使用无坐力炮、九二步兵炮、山炮、速射炮等可平射武器,轰击我方工事和步战车。
    其重炮也放弃与我军炮兵对战,而是打起了游击战。换上穿甲弹和破甲弹,重点打击我方的工事,打完就跑,不断地跑。
    这下,给我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当然,鬼子伤亡更大!
    我军用迫击炮、重机枪、突击步枪、无坐力炮还以颜色。
    往往鬼子的无坐力炮和九二步兵炮,只来得及开一炮,马上就会遭到我军数十发子弹还击。
    有时还会被多枚迫击炮覆盖轰炸。
    我方与鬼子的交换比达到了一比六十。
    也就是说,鬼子瓦碎六十头,我军阵亡一人。
    即便如此,毕竟我军阵地人数太少,步兵战斗部队只有鬼子的百分之一。
    一个营里面,往往只有一半的步兵战斗部队。其余是工程兵、医务兵、通讯兵、炮兵、炊事兵、运输兵等等。
    因此,我军相对来说,人数越来越少,打得越来越吃力。
    团长范英明一直关注着2营的战况,见此情景,急忙命令炮兵营加强到2营方向。
    不惜拖慢围歼33师团的进度。
    6团也抽调补足了弹药,满血复活的高大全部,攻击鬼子东援之敌侧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