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独立旅首次打巷战,炮兵团轰开北大门
作者:毫端   别人亮剑,我亮导弹!最新章节     
    虒亭虽然打下来了,楚云飞却一点都没觉得轻松。
    伤员要马上救治,还要马上布置防御。
    而此时,战士们已经将近一天一夜没合眼了,连饭都没有好好吃。
    参加进攻虒亭的部队更是弹药还未得到补充。
    尤其是重武器损毁严重。
    炮兵团只能分散到各营打迫击炮。
    原有的山炮还剩下3门,炮弹都打光了。
    对面的敌人却由三百多变成了四千多,甚至可能不久就会达到八千多。
    楚云飞有心要向独立旅求援,哪怕得到点远程炮火援助。
    但是,也不能指望李云龙的远程炮兵全力支援自己,毕竟人家的目的是打襄垣。
    这样的话,也只能解一下燃眉之急,依靠远程炮火,迟缓鬼子进攻。
    而且,求援似乎太早了。有点没帮上什么忙的感觉。
    这还不算完,虎口村报上来的情况是:
    当地村民还没有撤离,2营5连就攻下了虎口村。
    老百姓一看:噢,自己的部队,就不想逃进山了。
    楚团长的部队口碑还是不错的,被称为七路半军。
    华夏有好几个七路半军,比如孙将军的部下,也被称为七路半军。
    就是差一点点就是八路军的意思。
    不仅老百姓们这么说,连一部分晋绥军也这么说。
    虽然连长派人劝导,但老百姓们认为鬼子来不了这么早,动作就慢了一些。
    没想到鬼子先头部队很快就来了,把村民抓赶来,让他们运送物资。
    冲锋的时候拿村民当挡箭牌。
    村民们懊悔不已。
    后来村民们觉悟了,反正跟着鬼子最后也得死,就不听鬼子的。
    在一位老汉带领下,向鬼子扑去,全部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之下。
    要不是这个原因,5连的伤亡还不会有这么大。
    料想其他鬼子,也有可能用裹挟华夏民众的办法,减少其自身伤亡。
    这样的话,独立旅的远程炮火也不敢用。
    楚云飞不禁在想:“这次自己要求打虒亭,是不是太冲动了?”
    独立旅这个时候已经完成了对襄垣的合围。
    5团已经了接替了特战团。
    此前特战团又打了几个阻击战,伤亡两百余人,杀敌八百余。
    其中包含三分之一左右的黄鞋军。
    都是36师团派来接应224联队的。
    5团接替特战团后,伤亡降了下来。
    因为5团有充足的步战车,可以把它们摆成一排,当固定火力点用。
    鬼子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武器能对付我军步战车。
    用速射炮和新研制的无坐力炮,多打中几发,也会给步战车造成伤害。
    只是一来,无坐力炮的炮弹没那么多;
    二来,很难有机会从容射击,操作手风险较高。
    想要有效击中我军步战车,需要靠近我军阵地到不超过300米的距离。
    因此,试探了几次后,鬼子也就放弃了。
    计划等其他增援部队赶到后,再同时发起进攻。
    那样有可能浑水摸鱼,击毁几辆步战车。
    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缴获几辆送回国内研究。
    而5团还有一个炮兵营,装备有120毫米自行迫榴炮。
    每个排都有两门60毫米迫击炮。
    假如这个时候哲几松四再用对付特战团的战法对付5团,那5团差不多能做到无伤亡。
    而且,连远程炮兵都用不到,自己的炮兵营就够用了。
    打阵地战,不是特战团的强项。
    他们的强项在于特种作战,比如侦察、渗透、潜入、破坏、斩首、狙击等等。
    这次是迫不得已才用特战团用来打阵地战。
    因为,只有他们行军速度最快。
    只有用他们才能堵住224联队。
    大部队刚刚开到,炮兵团就开始催促下一批物资——炮弹消耗太快了!
    李云龙心里暗想:以后不能让炮兵这么浪费炮弹了!
    一旦自己的系统有什么变化,比如突然涨价了,或者不为自己服务了。
    炮兵团的这个打法太费钱!
    不像子弹,子弹在采用钢壳镀铜等技术后,成本压缩到了21世纪物价水平的一块钱以内。
    战士们边行军边吃了晚饭,各团到达襄垣后,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清扫了各村镇的保安团。
    鬼子也没在外围留多少兵力,它们知道,留了也没用。
    只有把大多数兵力撤进襄垣县城,依靠城防工事,方有一战之力。
    各团布置好防御阵地之后,李云龙下令暂时休整待命。
    一方面,现在是晚上。在夜间作战往往对装备劣势一方更有利;
    另一方面,战士们已经近一天一夜没休息了,有的部队近2天2夜没休息。
    虽然鬼子各方增援就在路上,但李云龙还是决定休息一下,天亮再开始进攻。
    这个时候,收到了楚云飞那边的消息:
    虒亭据点已经攻克,鬼子238联队先头部队已经赶到。
    这个238联队似乎掉向了,要增援虒亭,走丰岩更合适。
    这个联队叫高崎联队,可能名字里带“崎”的就容易走错路。
    上次那个山崎大队也是走错了路,误闯水腰子兵工场。
    现在走到了虎口村,想要增援虒亭的话,要么要绕过半个宝峰湖;要么就冒着暴露在358团火力之下的危险,从湖面上穿过宝峰湖。
    在得知走错了路而且虒亭已失的情况下,这个中队以及后面的238联队,决定将错就错,不去虒亭了,改去襄垣。
    把夺回虒亭的任务交给了37师团的225联队。
    就这样,这个先头中队到了铁汗村。
    铁汗村守军早就得到了消息,准备充分。加上虎口村守军的20来个人。
    本来虎口村还剩下30多人,但分出了十几个运送重伤员。
    这里人员也较为充足,给了鬼子238联队先遣队一个迎头痛击。
    把它又打回了虎口村。
    还剩下100头鬼子。
    在李云龙与楚云飞的协商下,让这个连也撤了下来,
    调回去加强虒亭防御力量。只要虒亭不失,从西面来的鬼子就不敢放心的往襄垣扎。
    只是楚云飞那边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防止238联队绕过宝峰湖,从东南侧进攻虒亭,李云龙往后湾一带派了一个营。
    这是以防守着称的一个营,就是1团2营。
    同时,由6团抽调一个连,携带迫击炮和无坐力炮,支援重火力已经消耗殆尽的楚云飞部。
    如果这个连能早点赶到的话,楚云飞也没那么大的伤亡和消耗。
    毕竟哪怕是永久性碉堡也顶不住无坐力炮发射的破甲弹。
    而且它还能用延时引信,炮弹可以钻到碉堡里面爆炸。
    更不要说临时性碉堡了。
    临时性碉堡虽然能防子弹和迫击炮,但连75毫米山炮都能把它干废!
    16日早上6点50分,炮兵团开始放飞无人机,做好发射准备。
    系统出品的车载榴弹炮极为先进,只要有无人机,不管有没有卫星,都可以准确制导。
    如果一定要给它一个型号,那就是pcl40a型。
    p是炮的意思;c是车载的意思;l是轮式的意思,40是40年的意思;a型是第一个型号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加农炮经常用直来直去的射击方式;榴弹炮是曲射弹道,类似迫击炮。
    这里不管说的是榴弹炮还是加榴炮,这些155毫米炮,都是加榴炮。
    也就是既可以当加农炮用,也可以当榴弹炮用。
    有的国家叫它加榴炮;有的叫它榴弹炮。
    各车载榴弹炮相继报告状态。
    这次准备仅使用车载榴弹炮,自行榴弹炮也要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之所以用车载榴弹炮,是因为它更便宜一些,也更轻一些,战斗全重25吨;
    而自行榴弹炮则有40吨。
    长途运输时,车载榴弹炮自己就能跑;而自行榴弹炮需要找辆巨型卡车来运输。
    系统出品的车载榴弹炮自动化程度与自行榴弹炮是一样的。
    只是防护性不如自行榴弹炮。
    自行榴弹炮除了没有并列机枪、高射机枪和反坦克导弹,其他方面跟坦克区别也不大。
    必要的时候跟鬼子坦克对轰,不仅不吃亏,还处处占据上风。
    注意这里讲的是系统出品的自行榴弹炮。
    待2个营,36门车载榴弹炮全部确定状态良好后。
    依据无人机传回的数据,火控计算机自动确定方向、角度等参数。
    自动装填系统将底凹弹装入炮膛。
    多亏有自动装填系统,否则90斤一个的弹头,都让人来搬,以昨天的炮击密度而论,早就累趴下了。
    发射手接上绳子,准备听到指令后,立即发射第一发炮弹。
    据说发射第一发炮弹要拽绳,以后就不用了,也不知道真假。
    攻占襄垣的战斗在7点打响。
    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各团立即下达了进攻命令。
    首先发言的是36门车载榴弹炮。
    它们整齐地排成一排。
    “发射!”
    当发射命令下达后,36门炮依次开火。
    炮兵阵地发射的场景,可以用“震撼”来形容。
    每个人都戴了防噪耳塞。
    它可以过滤到炮声,但对人喊话声并不过滤。
    因此,在开炮的时候,还可以用对讲系统对话。
    只不过要能忍受吃一嘴土。
    每门炮开了三炮之后,阵地就被烟尘淹没了。
    几乎相互之间都看不到彼此。
    再看襄垣城墙。
    被炮火集中轰炸的北城墙中间一段,连同一座城门,已经看不出来城墙的样子了,成了一片砖石场。
    即便是155榴弹炮,用来拆城墙,也没有那么容易。
    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一发命中,十米变平。
    因为城墙和普通墙不同,它特别厚,城墙上都能跑马车。
    所以那个时候攻城,大多也不是用炮轰塌城墙,而是轰城门。
    只有独立旅这样的部队,炮弹足够便宜、才舍得这么用。
    不管城门还是城墙,都一视同仁!
    哪怕轰不塌城墙,只把上面的守敌轰没了也是不小的收获。
    不过城墙上本来也没有几个鬼子,它们也知道我军重炮很多。
    城墙上的鬼子只是观察手。
    如果我军攻城时,它们能侥幸没死,可以指挥城内的曲射炮,炮击我军步兵。
    只是这个愿望太过理想化了。
    平均不到一米就落下一枚炮弹,在这样的密度下,祖坟冒青烟显然不够;
    哪怕祖坟被核弹轰了都不行!
    只用了20分钟,城墙被轰塌的地方,不仅能通行步兵;步战车也可以通过。
    但炮击仍没有停,还在进行压制性炮击。
    同时步战车也通过打开的缺口,用机炮轰击鬼子暴露出来的火力点。
    做这些,为的是给我军排雷留下一定时间。
    鬼子在城外埋设了大量地雷。
    其中还有一定数量的反坦克地雷。
    鬼子哪怕将来要逃跑,也不会往这个方向跑,因此它们可以尽情的埋雷,不用担心自己逃跑时炸到自己。
    独立旅也早有准备,不仅针对地雷做了了预案,对毒气、突袭等等都有预案。
    甚至针对细菌战都做了一定的准备。
    还是那句话:鬼子好杀吗?
    即便有领先鬼子近百年的先进武器装备,也不那么容易杀。
    因为它们可以做到毫无底线。
    我军重炮多,鬼子就躲在民房里向我军射击。
    我军不确定这里有没有平民,不敢用重炮。
    我军要来攻城,它们就无限制地埋雷,哪怕这些地雷将来连它们自己也忘了埋在了哪里;
    哪怕可能被普通老百姓踩到。
    甚至它们还可以用毒气弹、细菌弹。
    还可以用平民当挡箭牌。
    这些缺德事鬼子全都干过!
    于是,尽管我方装备明显领先鬼子,也出现了不小的伤亡。
    但这些伤亡是在所难免的,除非现在就有了高效排雷手段,比如来几百排雷机器人。
    最次给来辆扫雷车也好啊!
    但是,这些都没有。
    这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没有炮火压制、没有步战车火力压制,我军往往顾不上排雷。
    直接用人来蹚!
    此时工程兵们的风险主要是前方的子弹,和一不小心漏掉的地雷。
    在牺牲了十余人之后,独立旅终于彻底清除了面前的地雷。
    在冲进城内之后,战斗又胶着起来。
    在这里,到处都是民房,重武器几乎用不了。
    简单来说,就是和鬼子打起了巷战。
    但这又不是普通的巷战。
    普通的巷战,双方都不想伤到平民;
    而这种巷战,只有我军不想伤到平民。
    鬼子的重武器还是想用就用。
    甚至必要时,它们都准备用化学武器了。
    在今后,城市进攻作战都可以通俗的讲就是“巷战”。
    不存在突破城墙,进到城内就意味着攻下一座城的情况。
    争夺的重点已经不在城门。
    城门可以用重炮轰开。
    但这只是攻城的第一步而已。
    巷战,是对军队整体战斗能力、情报精确性、指挥能力与后勤支援水平的综合考验。
    鬼子很聪明,能够预料到:仅依靠城墙,挡不住拥有众多重火力的独立旅。
    于是就把重心转移到城破之后的城市攻防战上,在巷战方面下了苦功夫。
    首先,它们建立了一些坚固的防御工事,比如壕沟、掩体等。
    虽然留给它们的时间不多,无法建立永久性碉堡。
    但哪怕挖几条壕沟,也能为鬼子提供较好的防护和掩蔽,减轻我方步兵的火力威胁,同时增加我军前进的难度和风险。
    其次,它们在城市内也埋了地雷,此外还设置陷阱和障碍物,比如铁丝网。
    这些地雷和障碍物,增加了我军战士暴露机会和暴露时间,增加了我军伤亡。
    而且地雷本身也可以给我军造成伤亡。
    多亏这个时候的鬼子还没想到地道战,如果再挖上一系列地道,那就更难打了。
    这一点,在将来解放太原时就遇到了。
    我军在这个时候,感觉自己的手雷、迫击炮都有些火力过猛。
    容易伤到平民或自己人。
    用个成语来描述,就叫投鼠忌器。
    相对于昨日特战团打得比较窝囊的阵地战,今天从特战团出来的狙击手们,却是有了一个扬眉吐气的机会:
    在本次城市攻防战中,狙击手击毙的鬼子数量,超过了重型步战车的战绩、超过了普通步兵的战绩、超过了155榴弹炮的战绩;
    也超过了这三者之和!
    这就是把正确的兵种放在了正确的地方所达成的效果。
    狙击手擅长的不是在阵地上当优秀射手来用;
    而是躲在敌人难以发现的地方,使用高精度武器,一击毙命。
    而且,哪怕开完了枪,鬼子还发现不了我方狙击手的位置。
    我军在付出了数百人伤亡的代价后,才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军现在武器装备的战法:
    步战车冲到前面随便用机枪点射,目的不是杀伤鬼子,而是吸引火力。
    当鬼子的无坐力炮、速射炮、爆破组等暴露后,狙击手将其射杀。
    也是在此战之后,鬼子也开始重视狙击手的培养。
    而我军更加发现了狙击手的价值,他们绝不仅仅是在阵地战中,击毙对方几个炮手和机枪手那么简单。
    那只是他们的简化版本。
    在城市攻防战中,狙击手一度成为核心力量,不论是防御方还是进攻方。
    直到声波探测装置、狙击榴等反狙击手装备的广泛运用后,狙击手的作用才开始下降。
    这时,狙击手开一枪就得马上跑,否则就会被各种枪炮覆盖。
    毕竟,培养一名狙击手太难了。
    谁都不想用狙击手来和对方的普通步兵一比一交换。
    当北门方向打开缺口后,我独立旅发挥不畏牺牲的精神,利用步战车,向另外三座城门突进。
    内外夹击,打开了另外三座城门。
    最惨烈的巷战正式打响。
    而张大彪终于有了玩大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