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送物资云龙升旅长,提信心我军当先锋
作者:毫端   别人亮剑,我亮导弹!最新章节     
    解锁物资倒是不值得这么高兴,主要是系统空间分离出来一块儿,这一块儿分给了总后勤部杨部长。
    李云龙兑换后,可以决定放在哪块儿空间。
    放在杨部长空间的部分,杨部长可以控制存取。
    这下就用不着为掩人耳目,经常当押车员了。
    再说了,堂堂大团长,总当押运官也不太合适。
    敌人发现八路军装备的变化,也只会认为是八路军自己研制,自己生产的。虽然有些不可思议。
    李云龙笑得哈喇子都流出来了,只有张大彪能猜出来大概是什么事。
    其他人都以为李云龙是为打败了山本特工队而高兴。
    在陈旅长的恭喜下,李云龙把缴获的物资都送给了旅部。
    和陈旅长通了个电话,说明了系统空间分支的问题。
    陈旅长马上亲自去总部核实。
    顺路送给陈旅长一些多元维生素片。
    高血压患者有一多半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简称高血同。
    这个东西升高是血栓形成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并不与血脂平行。
    导致它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叶酸缺乏是常见原因之一。
    补充叶酸和其他b族维生素有助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
    但是这时补充的叶酸剂量要小于治疗因叶酸不足引起的贫血时的剂量。
    比如治疗贫血一次吃5毫克;降血同一天吃0.4到0.8毫克。注意是一天,不是一顿。
    补充一些多元维生素,对高血同的人来说,有助于减小心肌梗塞的概率。
    经过总部与陈旅长的商讨,为发挥独立团最大作用,将独立团划归129师直属,升级为独立旅。
    允许在三万人以内自主征兵。
    当然为补偿陈旅长,把386旅装备更换了一个遍。
    包括刚刚能兑换的无后坐力炮、军装、军鞋等也给了386旅一部分。
    同时承诺,李云龙能兑换新的东西时,优先补充386旅。
    独立团原本应该由军区或军分区指挥的,历史上386旅没有独立团。
    独立团自己不能征兵。
    兵源由军分区提供。
    现在为给李云龙提供最大的系统升级空间和金币来源,扩大了李云龙的权限。
    这个番号姜无发那边是不承认的,当然他不承认的番号多了去了!也不在乎多这一个。
    在和陈旅长一阵表感激、表承诺、表不舍、表赠送等各种表之后,李云龙正式离开了386旅。
    在李云龙的设想中,独立旅准备建成包括摩步团、特种团、装甲团、地炮团、导弹团、陆航团、后勤团、工兵团、信息团的综合数字化作战旅。
    但在目前还做不到,也没有解锁那么多装备。
    所以还是先维持一个步兵团、一个炮团、一个特种侦察团。
    各团由原来各营为基础进行了扩编,全旅达到了6000人,魏大勇、赵刚也如期报到。
    魏大勇武力值全旅第一,这还是在饿了几天的状态下。
    本来他是看不上八路军的,因为在战俘营呆的这段时间,消息隔绝,不知道新1团和独立团的战绩和装备变化。
    还以为八路军还是老样子:打三枪就得冲锋去拼刺刀;遇到强敌只能暂避锋芒。
    而蒋军虽然战斗力也不强,伙食也一般般,但装备好,增加了杀敌的可能性。
    他是被赵刚救回来的,他来到独立团就声明:先跟着独立团,报过恩之后还去找蒋军。
    但在李云龙报出自己名号之后,魏大勇二话没说就跟了李云龙,跟虎子一起当了警卫员。
    他早就听说过李云龙的大名。
    李云龙给两位警卫员都配备了防弹衣。
    警卫员的职责是保护首长安全,假如发现一个狙击手正在对首长瞄准,这时候警卫员最需要做的不是向狙击手开枪,击毙这个狙击手。
    而是要第一时间保证首长安全,怎么保证呢?
    只有用自己身体。
    这就是警卫员配防弹衣的作用。
    其实李云龙不知道,他有系统的帮助,绝对安全。根本用不着警卫员。
    现在是夏天,穿那么厚的防弹衣肯定极不舒适,但两名警卫员都同有怨言。
    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防弹衣不是为自己穿的,而是为李云龙、赵刚等首长穿的。
    赵刚,曾就读于燕京大学,后又到延安抗大学习。
    这次到独立旅来,李云龙并没有反对,因为他是知道剧情的。
    虽然现在剧情有了变化,但赵刚的本事和脾气应该没变。
    赵刚来独立旅后没几天,神枪手政委的名声就传开了。
    但这个“神枪手”带有一定的调侃意味。
    那时魏大勇和赵刚到独立旅后没几天,一起带着几个人给村子里老乡送粮食。
    因为路途比较远,事先没有侦察清楚,恰好与十几个鬼子遭遇了。
    事发突然,来不及拉开距离开枪射击。
    魏大勇和其他几位战士刺刀都来不及上,拔出刺刀就冲上去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再看赵政委,拔出一把盒子炮,一枪一个。
    魏大勇本来想好好表现一下自己的勇武呢,结果总被赵政委抢了先,于是很不满意地抱怨道:
    “我说赵政委,您这拼刺刀的铁炮地给,不得让鬼子把咱给看扁了!”
    赵政委回答道:“管它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魏大勇一边拼刺刀,一边嘟囔:
    “赵政委的枪法就是好,三五米之内弹无虚发!”
    实际上本小说脱胎于幼斌版亮剑,不是小说版亮剑。
    因此赵刚确实是神枪手,只是还没有表现机会。
    而且,用手枪能在三五米内弹无虚发,已经不容易了。
    况且还是在敌我混战在一起的情况下,更加难能可贵。
    因此,单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来赵政委枪法不弱。
    盒子炮在有枪托的情况下,有效射程约150米。
    到了200米,基本只能“打哪儿指哪儿”;
    到三四百米,“打哪儿指哪儿”都做不到,因为你也不知道打哪儿去了。
    没有枪托的情况下,有效射程50米上下。
    还得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人。
    如果训练不足,离5米远都有可能瞄的是胸口,击中他旁边人的脚尖。
    在魏大勇的“宣传”下,神枪手政委的名声就传开了。
    赵刚也不在意,毕竟自己是政委,不是狙击手。
    但李云龙知道赵刚的本事,派给他一个任务:训练狙击手。
    赵刚当然不会推辞,几天时间就发现了20多个好苗子。
    独立旅伙食好、战斗力强、在群众中的声望高。
    又可以自主征兵,如果不加控制,招够三万人没任何问题。
    但是李云龙还是决定走精兵路线。
    人的生命仅有一次,精兵路线可以少死人,也便于指挥。
    现在出现了一段难得的没有战事的时光,李云龙部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地进行训练。
    部队各方面素养都有了提升。
    尤其是炮兵团,还普及了文化教育。
    当然正常要学十几年的,不可能几个月就学完。
    所谓的文化教育,也就是会认简化字。还有一般的算术,普通的科学技术。
    没错,李云龙兑换的教材是简化字。
    炮兵营装备了卡车、60毫米迫击炮和84毫米无后坐力炮。
    现在到了抗日战争最黑暗的一段时间,因为看到八路军迅速壮大,引起了姜无发的担心。
    从去年底开始姜无发就没再给八路军提供过补给。
    而且摩擦和冲突不断,且愈演愈烈。
    第二次合作名存实亡。
    国际上,1940年4月9日,折磨你出兵占领顿马克,突然袭击那威,击退英格历史和福软次远征军后,于6月10日占领那威全境。
    5月10日折磨你入侵西欧,5月15日、28日,6月22日,那索伦、班奥折、福软次先后投降。
    英格历史退出欧洲大陆,英格历史本土受到入侵的严重威胁。
    鬼子看到欧洲英格历史和福软次的失败,它们也想迅速压服我国以利下一步争夺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
    5月10日,鬼子陆军省制定了《以昭和15、16年为目标的处理华夏问题策略》,并在5月18日召开的陆军省、部会议上通过。
    其要点是,在年底前,进一步加强政略、战略和谋略,全力、迅速迫使蒋政权屈服。
    鬼子把重点放在对姜无发的道德与法制诱降上。
    对当时正在香港与姜无发秘密进行的“桐工作”寄予了极大期望。
    为配合“桐工作”,鬼子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封锁和军事压力。
    桐工作就是姜无发和鬼子正在进行的和谈。
    为切断我国国际交通运输线,阻止援华物资运输。
    鬼子趁英格历史和福软次在欧战中遭受严重失败之机,进一步对英格历史和福软次施加压力,威胁它们封锁我国南方和西南方的国际交通线。
    6月20日,福软次妥协了,关闭了南方交通线,还准许鬼子监视对华禁运情况。
    7月12日,英格历史通知鬼子同意关闭我西南运输线,并正式宣布:3个月内禁止向我国运送重要军事和民用物资,包括我国香港。
    英格历史和福软次的妥协政策,使我国武器进口减少约51%,加剧了我国的困难。
    给我国来了个雪中送冰、雪上加霜、落井下石!
    国内1939年末以来,鬼子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正太铁路是鬼子的交通要道之一,以铁路为柱嘛!
    日军在铁路沿线各处均筑有坚固据点,每个据点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不断有装甲列车巡逻。
    铁路两侧再远一些的要点,都筑有一圈外围据点。
    所以鬼子在华北的兵力虽多,但也经不起这么消耗。
    我军可以对日军形成局部兵力优势。
    鬼子高层认为大多数华北华夏人不会支持大膏药,而心向八路。
    所以批准实行“烬灭”计划,也就是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
    很多村子被残暴的日军屠戮,不论老幼,一个不留。
    其中有个村子叫姚家峪,全村几乎一个不留,包括刚刚出生的孩子。
    只有当时没在村子里的几个人幸免于难。
    副总指挥得知后非常震怒。气得腰带都崩断了。
    决心报仇,打破囚笼。
    以前也有过破袭战,但效果不明显。
    副总指挥认为,囚笼的“囚”字有四个面,你只打破一个面不够,要打就要全面开花,打它个七零八落!
    但左参谋长认为:如果全面开花,就等于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在打牌的时候,谁先亮出底牌,往往谁就要被针对而处处受制。
    正在这个时候,姜无发向我军发动大规模进攻,致使日军“囚笼政策”得以顺利推行。
    给根据地造成严重困难。
    1940年5月1日,鬼子发动了武汉会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枣宜会战;
    在广东发动了良口作战。
    在枣宜作战中,鬼子本无意于长期占领宜昌,但受折磨你6月14日占领福软次首都的刺激,改了主意。
    决定占领宜昌,以便直接威胁山城,动摇姜无发的抗战意志。
    鬼子航空兵以宜昌为基地,使自5月18日开始的对山城的轰炸进一步升级。
    鬼子全面加强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军事进攻和道德与法制诱降。
    使抗战愈发艰难,姜无发方面一些人更加动摇,妥协投降危机严重。
    不到半年,投降之姜无发军不计其数,已逾百万之众!
    总部:
    副总向参谋长说道:
    “老左啊,你我戎马生涯十几年了,十几年来,我们经历了无数的危险!
    不只一次地面对死亡。
    可是我们挺过来了,你我都还活着,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活着,而是为了救万民于水火。
    有个村子叫姚家峪,三光,说没就没了。
    说不定很快整个国家就没了……”
    “我们的心情是一样的……”副总参谋长说道。
    “平津之战、忻口战役、枣宜战役,都失利了。
    一大半的国土都丢了!
    现在姜无发那边投降主义势头很凶,他们把鬼子想得太善良啦!
    如果如他们所想,将会制造出千千万万个姚家峪惨案!”
    “你是想通过一个更大的战役,来证明八路军的存在,来证明国人还在战斗?”
    副总指挥点了点头。
    “那我就必须调集根据地所有的力量:人力、物力,来给予支持。”
    副总指挥又点了点头。
    “好吧,我去做方案。”
    在副总指挥下决心前,参谋长会提出建议。
    一旦副总指挥下了决心,参谋长就不会再有异议,而是全力支持。
    副总指挥对左参谋长竖起了大拇指:
    “知我者,老左也!”
    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部向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下达了《战役预备命令》。
    决定直接参加正大线作战的总兵力应不少于22个团,其中晋察冀军区10个团 ;
    129师派出7个团加独立旅;
    120师派出4到6个团。
    129师以7个团1个旅,破坏平定至榆次段铁路和公路;
    同时对根据地周围的各其他铁路和公路,也应进行破袭。
    129师于同日下达了准备进行正太战役的指示,指定7个团加独立旅参战,要求参战部队作好准备。
    8月18日,在和顺县石拐镇师前进指挥所召集作战会议,传达了本师《关于正太战役的作战命令》
    正太路,东起石家庄,西到太原。
    “正”指的石家庄,“太”指的太原。
    那为什么不叫石太路呢?
    因为当初设计的时候是从石家庄的正定到太原的。
    正定在以前比石家庄更出名。
    赵云赵子龙的老家也是在正定,那时候叫“常山”。
    正太路是山西日军补给命脉,破袭正太路,可有效缓解太行山以西的压力。
    这次正太战役,把129师主要破袭段:阳泉,派给了独立旅。
    日军驻守阳泉的是独立混成第4旅团,旅团长板水县二。
    独立混成第4旅团和第4旅团不是一回事。
    不是坂田联队的那个旅团。
    独立混成第4旅团战斗力大概算个二流,属于守备部队性质。
    兵力分布在正太路沿线,在阳泉司令部只有800人,但板水县二纠集了当地的警察、在华侨民,组织了两千余人守护阳泉。
    虽说独立混成第4旅团战斗力不算强,但装备不错,有6门野炮、12门山炮,还可以呼叫航空兵支援。
    所以也不那么好打。
    本次战役目的在于破袭,但如能歼灭阳泉之敌的话,李云龙是肯定不会错过机会的。
    8月19日,独立旅一路拔据点、炸炮楼,以零伤亡姿态运动至阳泉北侧孙家沟一带。
    距离阳泉车站大约7公里。
    毙伤日伪军500余人,俘获伪军近两千名。
    84毫米无坐力炮发挥了很大作用,它光是炮弹的型号就有12类几十种之多。
    总有一款炮弹适合你。
    打炮楼可以用破甲弹、打步兵可以用可编程榴弹。
    “老赵,来看看咱怎么把这个独立混成第4旅团吃掉。”
    “吃掉?师部的命令是袭扰啊,让我们扒铁路、炸桥梁。
    而且,阳泉这个地方是平地,占领它会挨飞机炸。
    再说了,咱们要占住这地方不走了,断了鬼子补给线,20多万鬼子都得跟咱们拼命。
    我看咱们可以占领南边的狮垴山,居高临下,可以不断威胁阳泉。”
    李云龙放下望远镜,歪着头盯着老赵看了一会儿。
    “行啊,老赵,还说你不懂指挥,这你都能看出来!”
    赵刚噗嗤一笑:
    “我要真一点都不懂,能你跟尿到一个壶去?
    在抗大就听说过你,挤兑走的政委没十个也有八个。”
    李云龙又拿起望远镜,一边观察一边说道:
    “行,大的原则就这么定,但我还是想吃掉鬼子的指挥部。
    上次击毙一个联队长,这次咱就击毙个旅团长。
    看看小种一男这狗东西知道不知道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