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八大山人
作者:贰蛋   有透视眼还不去赌石,你闹呢?最新章节     
    在这幅画的下面,画框里,果真还有玄机。
    有两层蜡纸!
    而在蜡纸的中间,赫然是一幅折叠起来的真正古画!
    一幅水墨国画!
    周顾可以看到,这国画内有着足足八十多缕橙黄色的灵气!
    明天启、崇祯,到清顺治年间的东西无疑。
    而且必然是出自大家之手!
    周顾的小心脏突然噗通噗通乱跳起来。
    这可比抗日、内战期间的那些纸钱要值钱得多得多。
    因为凡是名家作品,便代表着稀缺性。
    “八?”
    “八大……山人?”
    周顾更是细致的观察这幅古画,看到上面的题跋,眼睛再度瞪圆。
    他现在也不完全算是个门外汉了,八大山人还真用不着再去查资料。
    八大山人,朱耷,明末清初人,中国化一代宗师!
    十七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写意国画大师,“江西画派”的开创者。
    198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八大山人为中国十大文化艺术名人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朱耷的画作在市面上尤其受藏家追捧欢迎,而且近年价格在持续走高。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至今,朱耷上拍作品有478件,其中过千万的达到75件,还有4件更是价格过亿,每平方尺拍卖均价高达126万余元。
    周顾已经可以肯定这幅画就是朱耷的真迹无疑,只看,这幅画能够值得怎样的高价。
    光看大小,这幅荷花水鸭画应该不在六平尺以下。
    光是按拍卖均价来算,价值也高达近千万。
    而现在的市场和2000年已经是截然不同了,显然不能这么算。
    上千万!
    绝对不在千万之下!
    周顾感觉自己手心里都有些冒汗了。
    他觉得,这幅画甚至可能价值数千万都说不定。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的财富又能翻个番。
    这个漏,可以说是他迄今为止捡到的最大的漏了。
    一百块……换上千万?
    “儿子,走吧,还愣着做什么?”
    这时候,周建军却是走进屋里来,看到周顾捧着画框在“发呆”,说道。
    周顾回过神,眼神隐隐激动地看了眼周建军,点点头,抱着画框往外走去。
    这幅画,他绝对是不能告诉任何人的,哪怕包括自己的父母在内。
    因为这事要是传出去,到时候何老爷子非得上门扯皮不可,甚至是自杀上吊也不是不可能。
    周顾可没大方到打算和何老爷子分享这幅古画。
    而且就算他愿意一半一半,五五分成,何老爷子估摸着也不愿意。
    若是将这画中画的事情告诉何老爷子,最大的可能,就是何老爷子退一百块钱,然后把画拿回去,自己拿到拍卖行去拍卖。
    周顾还没傻到那份上。
    他小心翼翼将画框放到后排座位上。
    好在,周建军倒也没察觉到周顾的异常。
    上车后,还有些头晕的他直接坐在副驾驶上开始睡觉。
    周顾强行按捺着心里的激动,开车回到江县。
    “爸,我就回学校去了。”
    到江县家里楼下,差不多四点钟。
    这个时候老妈胡雪梅还没有下班,周顾也就不打算再上楼去,冲着周建军说了声。
    周建军点点头,“嗯,开车小心些。”
    说着,走下车去,自顾自上楼。
    周顾开车往潭城。
    五点半到传媒大学。
    他直接把车开到了职工楼,然后抱着画框,拎着装其他“散碎东西”的袋子,便上了楼去。
    到了藏宝屋里,他连下去买工具的耐心都没有了,直接用蛮力将画框给拆了下来。
    拨开油纸,那副朱耷的荷花水鸭画,终于得以被他真真实实触摸在手上。
    “啧啧……”
    周顾嘴里啧啧有声,脸上堆满了笑容。
    足足八十四缕灵气!
    这应该是朱耷画技臻入大成,并且还用了很大心思画出来的作品。
    如董其昌、纳兰性德等人,他们的艺术造诣也许和朱耷在同等层次,但为什么诗堂、手书里面的灵气远不如这荷花水鸭画?
    按周顾之前的推断,那就是因为董其昌、纳兰性德在诗堂、手书里面投入的精力,并不如朱耷在这幅画上投入的精力多。
    也就是“匠心”。
    周顾的小心脏再度噗通噗通乱跳起来。
    朱耷画技巅峰时期,又投入了极大精力的画作,这得值多少钱?
    而且,这幅画保存得可是相当相当不错,连上面的落款和印章,都还清晰可见。
    当年,何老爷子的父亲,估计是在那个特殊年代时怕这幅朱耷真迹被毁,所以才得以将画作藏在这个画框里吧?
    周顾心里不禁又想。
    以和平幸福的祖国万岁的主题宣传画,不管是谁画的,在那个年代,都不会有人去毁坏。
    何老爷子的父亲,还真是精明啊!
    也亏得是他这样精明,要不然,以何家的成分,估摸着这幅朱耷真迹,连根毛都剩不下。
    自己也不可能捡到这个漏。
    周顾实在迫切地想要知道这幅朱耷真迹能够值多少钱,当下,掏出手机给李华海打过去电话。
    “李教授,您现在在家吗?”
    等李华海接通电话,周顾问道。
    李华海笑道:“在家呢,怎么?又捡到漏了?”
    他其实也就这么随口一问。
    毕竟捡漏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得事情,哪怕是他,在古玩这行里耕耘多年,捡漏的次数也是不多。
    专家,只能保证打眼的次数少而已。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漏,不过这画……我觉得有可能是真的。”
    周顾道。
    “什么年代的?”
    李华海愣了愣,问道。
    只听到周顾说“觉得”,他就不由自主的有几分相信周顾又捡到漏了。
    因为周顾的感觉实在是太准了。
    现在只看,周顾捡到的是什么级别的漏。
    “八大山人的。”
    周顾没说年代,直接说道。
    “八大山人!”
    饶是以李华海的心性,顿时也不禁是惊呼起来,随即连道:“你这样,你现在就带那幅画过来给我看看。你小子,要是真是八大山人的真迹,那你又要发财了!”
    “对了,这幅画你多少钱买的?多大啊?画的是什么?落款、印章、纸张什么的都对吗?”
    然后接连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