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三国:相父,跟着我混如何(56)
作者:昭昭我心   快穿之我为女帝最新章节     
    诸葛亮叹了口气,把手中拆开的信展了开来,“话虽这么说,但阿宛她太小,我实在放心不下。”
    黄月英见诸葛亮把信展开了,不由上前几步,与诸葛亮同看里面的内容。
    “唉”
    不一会,黄月英无奈一叹,“阿宛她……,还真是报喜不报忧,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她提都不提一句,反而让你给她起字。”
    诸葛亮合上信纸低叹了一声:“出了年,阿宛差不多便要及笄了,她的字,的确现在就要开始想。”
    黄月英见诸葛亮揽下了这个任务,不由有些担忧的问道:“你给阿宛取字,刺史他………,会不会有想法?”
    诸葛亮摇头,“我是阿宛的义父,给她取字,本就天经地义,主公不会因为这个有想法的。”
    说完诸葛亮把信往怀里放,笑意盈盈的对黄月英道:“我去翻翻古籍,给阿宛起一个独一无二的字。”
    黄月英见此噗嗤一笑,打趣道:“怎么?才华横溢的孔明先生难道自己想不出一个好字?”
    诸葛亮摇头,眼中泛过柔和:“阿宛她身份特殊,给她取的字,自然得慎重。”
    黄月英无奈摇头,“既然如此,夫君快去翻书吧,别等阿宛的及笄礼到了,你的字还没想好。”
    荆州这边,荀彧派人送去的信很快便得到孙权的回复。
    在孙权看来,庞统此人,不但面貌丑陋,还骄傲自大狂妄不羁,能拿他换五万兵马的支援,孙权自然求之不得。
    之玉收到的信,庞统自然也收到了,看到信中孙权毫不留情的话语,庞统心中五味杂陈,孙权是伯乐,但却不是他庞统的伯乐…………
    被自己的主公送人,这对于一个谋士来说,是多大的羞辱………
    之玉在收到孙权信的时候,便派人去请了庞统来,许了他户部尚书的位置
    之玉没有沿用大汉的三公九卿之制,而是开创了三省六部制,这户部尚书一职,可与大汉的九卿媲美。
    庞统考虑了两天,把自己能走的路都推算了一遍后,便愉快的接受了之玉的招揽。
    既然汉王费尽心思把他要过来,那他效忠她又如何?她是女子又如何?这天下,总归要有他庞统的一个去处。
    庞统效忠荆州,之玉也如约派了五万士兵支援扬州。
    建安十八年初,孙权派甘宁夜袭曹操营帐,汉军士气锐减。
    建安十八年六月,荆州汉王及笄,曹操朝堂请旨赐婚,替他儿子曹植求娶汉王刘宛。
    朝堂上,听到曹操不要脸的请求后,刘协忍不住看了他了一眼,“魏国公,此事,朕也无能为力。”
    “汉王自立许久,朕的旨意,她又怎会听 。”
    听到刘协的话,曹操眼垂眸沉思片刻,继续请旨道:
    “如今荆州兵强马壮,百姓安居乐业,汉王功不可没,请陛下封她为我大汉的公主,以示褒奖。”
    听到曹操的话,刘协沉默了,朝中文武大臣也沉默了。
    魏国公好算计啊,怕人家不接旨,还特意先让陛下封人家为公主。
    若汉王接了朝廷册封她为公主的旨意,那赐婚的圣旨,她不想接也得接了………
    刘协自然也知道曹操打的是什么主意,他微微思考了片刻,点点头道:“来人,拟旨,汉王刘宛于大汉有功,封为长公主。”
    “陛下圣明。”
    听到刘协的话,曹操高兴的呼道。
    朝中大臣见此面面相觑,封一个反朝廷的人为长公主,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魏国公又是怎么想的?
    人家占领了一州之地,又怎屑做大汉的公主………
    下朝后,刘协面色阴沉的召来他的亲信,“派人告诉汉王,只要她接旨,朕让她入朝。”
    听到刘协的话,一旁默不作声的老太监不由出声道:“陛下三思啊,汉王一个女子,如何能入朝………”
    刘协苦笑着叹了口气,“女子不女子又如何?汉王………,她好歹是刘家的人。”
    “与其让魏国公在朝堂一家独大,何不如让汉王来朝廷与他争一争。”
    “可………,可魏国公不是想让他儿子娶汉王吗?”
    刘协嘴角勾出一个嘲讽的笑容,“他想,汉王就一定要嫁吗?”
    “汉王是我大汉朝的长公主,是荆州之主,是益州刺史的女儿,魏国公想让他儿子娶刘宛,也不看他儿子配不配…………”
    听到刘协的话,老太监心中叹了口气,如今陛下在朝堂上像个傀儡一样,魏国公想如何,陛下也阻止不了………
    只希望汉王接旨来朝堂后,能压一压魏国公嚣张的气焰,别让魏国公如此嚣张,如此陛下的日子也好过一些。
    荆州,因为之玉的及笄礼,各方人马齐聚到南郡。
    诸葛亮站在汉王府的祠堂前,脸上尽是骄傲之色。他的义女才到及笄之年,便有如此成就,作为长辈,他想不骄傲都难。
    “吉时已到,请汉王进祠堂。”
    随着一声高呼,之玉身着黑色礼服,长发披肩踏入祠堂。
    拿香祭拜了祖宗神明后,之玉转身看向一旁芝兰玉树的诸葛亮,“孩儿刘宛,拜见义父。”
    诸葛亮并没有扶之玉起身,而是拿起旁边托盘中的梳子,亲自为之玉梳起了头。
    良久,诸葛亮把之玉所有头发束起,给她戴上了一个梅花玉冠。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往后,阿宛便叫鹤鸣吧。”
    之玉闻言对着诸葛亮拜了拜,“鹤鸣,谢义父赐名。”
    诸葛亮满脸笑意的把之玉扶了起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往后,鹤鸣得更加勉力才行。”
    之玉颔首,“谨遵义父教诲。”
    诸葛亮温柔一笑,“去祭天吧,莫要在此地耽搁太久,以免误了吉时。”
    “是,孩儿告退。”
    看着之玉挺拔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中,诸葛亮眼中的骄傲无以言表,他的义女,实乃人中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