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被遗忘的人
作者:咸味腊肉   帝中帝最新章节     
    高大身影身披袈裟,光头圆脸大耳垂,肤色似凝脂,身上若有若无的波动起起伏伏,看起来人畜无害,尤其是那一副慈悲像,就是一尊佛国净土走出的佛陀,要普度众生!
    姜宇厉鬼一般的脸上竟然奇迹般的闪过一抹惧意,但还是尽力将潇洒护在身后。
    他刚才护住潇洒逃离,分明看见神秘人身边的虚空隐隐约约浮现莲花异象,这是一尊恐怖的佛道修行者。
    他已经尽全力后退,而对方自始至终都是盯着潇洒,眼中压根就没有姜宇的存在,这是一种纬度差距带来的无视和漠然。
    不存在羞辱,更不存在走秀某种优越感,这仅仅是因为,生命层次到了某种境界表现出来的正常差异。
    没有人会在意一只蝼蚁的感受,更不会因为蝼蚁的情绪而审视自己。
    潇洒有意避开他的目光,然而自身却像不受控制的盯着神秘人看,心中权衡,如何打破沉默。
    许多影视画面在心里闪跃,开口道:“活佛有何指教?”
    神秘人一怔,没想到潇洒竟然说了这么一句,紧接着泪水像是不受控制的狂涌而出,仿佛陷入某个令人悲伤的回忆中难以自拔,喃喃自语道:“活佛?可不就是活佛么?”
    姜宇和潇洒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神中看到一抹骇然,尤其是姜宇,他可是活过悠久岁月的老古董,对于这个世界的修行者有着更深刻的了解。
    对一个佛道修行者来说,被人称为活菩萨或活佛,绝对是道行修行境界的一种认可和推崇,其中又不乏抬举的成分。
    然而,眼前这位却以这种口吻承认,没有丝毫的谦虚或礼让,神情中反而更多的是不在意和麻木。
    姜家是大帝传承,像姜宇这种级别的强者,或许没见过自家大帝老祖,但绝对见过圣人,绝不是没有见识之辈。
    况且,两千年前道祖成帝前降临过姜家,翻阅姜家大帝经文,道祖那时候最次也是准帝绝巅吧?如此近距离领略过道祖的绝世风采,当然明白那个层次的人物是何等的可怕。
    当然,道祖降临姜家,心怀善意,早已将自身神威收敛,让人感受不到威胁,然而,境界到了那个层次,自身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自然流露的道韵,不然,当初神农鼎神祗不会主动现身,拿出神农帝经给道祖随意翻阅!
    姜宇骇然的并不是神秘僧人修为境界的高低,而是这个消失了数十亿年的无上圣地,一直有人守护,孤独守护数十亿年。
    不说圣人,就是大帝估计都熬不住这种永无休止的孤寂……
    潇洒看着神秘僧人又哭又笑,心中滋味难明,能让一个修为登临绝巅的人物情绪失控,本身就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
    一时间,场景陷入尴尬局面,姜宇两人眼神上交流片刻,潇洒感受到神秘僧人身上波动起起伏伏,再看姜宇郑重的神色,明白这是一尊极其恐怖的人物。
    神秘僧人盯着庙宇群入口的西天二字,悲伤的情绪一发不可收拾,伤心,绝望,彷徨,无奈,苦涩甚至自我怀疑等情绪几乎写在脸上,令他感到无所适从。
    潇洒不敢想象,一个人的情绪可以如此精彩绝伦的同时出现。
    很久以后,神秘僧人心里的积郁似乎很快便平息,神色突然之间变得平静如水,不起一丝波澜,潇洒心里惊叹:“这种心境,哪怕到了姜宇这种级别,都难以媲美,眼前之人最低也是一尊恐怖的无上圣人。”
    僧人盯着潇洒,忽然开口道:“施主为何知道阿弥陀佛?”
    潇洒似乎知道他一定会问出这个问题,表情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微微看了一眼身旁的姜宇,又将之前对姜宇说过的话重复一遍,而后静静看着神秘僧人。
    僧人表情不见任何波动,只是微微闭目,缓缓道:“大帝成道于十劫前,与你了解的并无差别,佛家修行体系与道家略有差异,计算时间的方式也有差别。”
    潇洒微微点头,道家时间体系较为粗糙,最高单位也才一混沌,即一百亿年。
    而佛家则细分极为详尽,《华严经》记载,小到无穷小,大也大到无穷大。
    佛家有不可说,不可说的说法,凡俗之人看来,这是不能泄露天机,而事实是,数字太大,真的不可说,也说不出来!
    阿弥陀佛成道于十劫前,这里的劫为大劫,佛家所指劫,分为小劫,中劫,大劫!
    一小劫大约一千六百万年,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为一大劫,阿弥陀佛成道于十劫前,也就是说他成道于一百二十八亿年前。
    在佛家,凡夫俗子修行成佛需渡过三阿僧祗劫,一阿僧祗具体多少年呢?用数字具体化就是一千后面跟着八个万,后面再加一个兆,也就是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年……
    可想而知,阿弥陀佛修行的时间远比后世记载的时间久远,当然也不排除他顿悟成佛。
    除开这些细节不谈,阿弥陀佛大帝也是一尊极其恐怖的无上存在,不然也不可能相隔万古阻挡后世大帝追溯西天消失之谜!
    潇洒突然觉得,从地球到九洲,人族大帝,除却少数几位大帝,有几位大帝跟脚颇为神秘,西方教绝对是最为神秘的一股清流!
    阿弥陀佛创立西方教,弘扬佛法佛理,教化众生。
    时代变迁,西方教改称佛教,阿弥陀佛退居幕后,释迦牟尼佛掌管佛教,道场大雷音寺,东方琉璃净土佛国,琉璃药师王佛发大愿普度众生,从此佛教遍地开花,佛教大兴。
    集团全盛时期,可以说鼎盛到了极致,一门三位大帝,不说统御诸天,就算打出这方大宇宙也能强势横推。
    有人说,佛教三尊大帝,阿弥陀佛就是燃灯古佛,为过去佛,释迦牟尼佛为现在佛,弥勒佛为未来佛。
    也有人说,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同一时期成道,而教导他们的正是燃灯佛祖,所以燃灯古佛又为万佛之祖。
    至于东方琉璃净土世界的药师王佛,只是一尊化身,具体是谁的化身,无人能道出。
    所以说,佛教的神秘可见一斑,最神秘之处在于,佛教还有一尊隐藏的巨头,那就是菩提祖师,精通佛儒道三教法理妙术,除了一只猴子,没有几人见过他的庐山真面目。
    更没有人说得清他属于哪个阵营,如果单从道号菩提去理解,他就是一尊佛家巨头,并且灵台方寸山本身也是阿弥陀佛修行之所,但是偏偏阿弥陀佛对身边这么一尊无上存在充耳不闻。
    是阿弥陀佛太弱?还是菩提祖师太强?
    其实都不是,修为到了他们这种层次,只要不直面战斗,存心避开对方,不让对方发现自己,算不得什么难事。
    况且,两位教主就算知道身边有这么一尊恐怖存在,也不太可能妄动干戈,惹怒一尊无上帝者和井水不犯河水,这种二选一的操作再简单不过。
    大帝之间战斗,即便围攻,短时间也不太可能分出胜负,更不要说抹杀,况且大帝的破坏力太惊人,稍微泄露出一丝能量风暴,整个灵山都得跟着倒霉。
    所以,佛教两位教主倒不如装作不知,算是默认了这么一位邻居。
    而且,整个时间线上,菩提祖师几乎没有出场,对三教来说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与其说他入驻灵台方寸山的举动诡异,倒不如说他是一尊稳固三教的定海神针,就因为那只猴子,使他与三教之间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潇洒自己也仅仅是通过一些古籍经文,了解地球上三教之间的一些事情,当初上学读这些,仅仅是作为课外读物。
    地球上的神话时代相比九洲世界,太短暂了,原本觉得两个世界没什么关联,却因为道祖来到这个世界才证道成帝,现在又因为阿弥陀佛进一步将这种关系强化了。
    地球世界神话中的许多人物都与这里画上等号,尤其是女娲,离开九洲后去了地球,是一尊上古正神,在整个神话体系中都属于金字塔最顶层的一列,比三清四御五方五老地位都高!
    女娲在神话体系中地位等同于鸿均老祖,女娲宫居于三十三重天之上,她究竟有没有证道成帝?
    证道成帝属于影响诸天万界的大事件,没有人能蒙蔽天机,偷偷成道!
    有太多的说不通,关系错综复杂,三清四御五方五老这个层次的人物就像是交替出场的演员,随时都在客串各种角色。
    道祖作为三清之一,地位在四御之上,四御,四御作为四方天帝,名副其实的大帝级无上存在,五方五老就有三尊大帝,其余最低也是圣人境绝巅存在,有的甚至已经迈出一步,步入准帝境,距离真正的成帝仅仅一步之遥!
    为什么道祖反而两千年前才证道成帝?
    当然,严格来说,修行境界并不存在准帝境,修行者口中所谓的准帝还在圣人境范畴,但是,处于这个水准的修行者确实比圣人绝巅强大很多倍,而且举手投足之间已经蕴含一缕帝威,此时的他们就像是毕业班学子,经历过毕业考试,知识面已经涉猎到了新的领域。
    神秘僧人微闭着眼睛,口中像是喃喃自语,讲述着阿弥陀佛大帝生平事迹,讲述着佛家万佛劫,千佛劫,菩萨劫,阿僧祗劫,宇宙四劫成住坏空。
    这些大大小小的劫数,犹如一个又一个因果轮回,其实,对于佛家世界观,修行体系,潇洒有一种细思极恐的紧迫感。
    佛家修行起步比起道家容易入门,修行讲究四大皆空,无我无相,无众生相,实则又向众生传递某种引导性思想,让众生心向善,舍己为人,从而产生众生念力,相互成就。
    潇洒心里明白,这就是佛家理念的高明之处,修行前期相对容易,但是,到了后期越发艰难,这又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因果,佛家借助众生念力修行,其实就是与芸芸众生深层次捆绑。天道降下劫难始终留有一线生机,这也是佛家钻了天道因果轮回法不责众的空子。
    佛家全盛时期足以与道家分庭抗礼,封神时代道家十二金仙甚至有半数入了佛门,世人看来,十二金仙入佛门等于是背叛,然而,这些事都是佛道两家最顶层掌控者更深层次的布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神秘僧人口中的佛家典故,就像是有人故意转移到地球重新上演了一遍。
    这一切的中心人物,直指阿弥陀佛大帝,他故意将神秘僧人遗留在九洲古西天驻地,为的又是什么?布下这万古迷局为的又是什么?
    神秘僧人最后干脆闭口不言,就这么微闭着眼睛,像是入定,又像是在思考某种深层次的因果。
    潇洒心里明白,到了他们那个层次,很多事几乎一点就透,第一次与姜宇讨论阿弥陀佛之事,神秘僧人一定是听见了的,可他仍然要潇洒亲口再说一次,无非是为两人后续的交往留下一个突破口!
    这些弯弯绕绕,实则又是人之常情,潇洒也觉得理所当然。
    此时的姜宇,反而像是一个外人,始终一言不发,也像是有意撇清自己,涉及到佛道两家的因果,不想牵扯到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