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春耕
作者:单走一张三   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最新章节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
    天空湛蓝而高远,阳光明媚而温暖。春风轻轻拂面,带来了一丝丝清新的气息,仿佛能吹走人们心中的烦恼和疲惫。
    同时,这也是春耕时节,“春耕”的说法最早见于《列子》,后在《荀子王制篇》中加入了对自然规律的进一步总结,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
    “耕”是一年之计的开端,垦耕之后将对土地进行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完成这些后,收获时间就到了。
    立春之后,“开耕试犁”是部份地区传承至今的春耕习俗之一。在山东地区,百姓们会先拜犁具,并唱喜歌:“犁破新春土,牛踩丰收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汉朝十分重视春耕。在汉朝的史书中,每一位皇帝下地种田的事迹都记载得十分精确。当时,在贾谊的劝说下,汉文帝在城外进行“亲耕”,引起了百姓的围观,场面颇为宏大。自此,春耕便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流传下来,为后世沿用。
    瑞雪兆丰年,年后下了一场大雪,预示着今年开春会很顺利。农民们随着春天的到来也开始忙碌起来,田野间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希望的气息。
    在这个时节,农民们纷纷拿起锄头、犁头,开始了辛勤的耕作。他们挥汗如雨,深耕细作,将一片片沉睡的土地唤醒。随着耕作的深入,田野里逐渐展现出一幅繁忙而有序的画卷。
    经过数年的实验和推广,如今刘寒治下的百姓都习惯精耕细作,即不断选育最优的种子,通过施肥使土地愈发肥沃,合理密植,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保证水源充足和除虫、除草,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除了耕作和种植,春耕时节也是农民们进行水利设施修建和维护的好时机,清理沟渠、修筑堤坝,确保农田的灌溉和排水顺畅无阻。这些水利设施的修建和维护,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长时间的努力和多种手段的叠加,现在的亩产量比十年前高出四成,即使如此,亩产量才堪堪过500斤,但刘寒相信,只要一代一代地努力下去,总有突破1000斤甚至2000斤的一天。
    在这充满生机的时节,刘寒的第四个孩子出生了,取名为萱,出自《诗经》:“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即现代所说的萱草。据说是一种可以忘却忧愁的神奇之草,刘寒和蔡琰希望这个孩子能无忧无虑地生活。
    刘寒一家也来到晋阳城外的农庄,大片院子星罗棋布般分散在平原上,形成小村落。
    因为他,这里远离了战乱,充满生活的气息,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好不惬意。
    “呵,倒没想到便宜了这小子。”看着远处拉着耕牛在耕地的刘晔,再看看这边心不在焉的蔡珏,刘寒乐道。
    因为吞并了南匈奴、占领了部分北方草原和乌桓居住地,刘寒治下培育了很多耕牛,虽然还无法做到一户一头,但一里十头牛还是有的。
    此时的刘晔,也体会到什么叫“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夫君,该吃饭了。”
    刘寒少有陪伴家人的时光,所以这次家里人都带出来了,除了太后,老人喜静,不来凑热闹。
    说来也奇怪,太后自从到了晋阳好像变了个人,不问世事,除非必要,她就在王府养养花、养养鱼。
    “辛苦琰儿了。”
    “夫君,今日妾可不敢居功,都是几位妹妹在做,我只负责打打下手。”
    蔡琰刚生完孩子,身子虚,张宁等人自不准让她下厨。
    “让那混小子过来吃饭!”
    “好,晔儿,义,先别忙活了!过来吃饭!”
    比起宴会分桌,刘寒更喜欢一大家子围着桌子一起吃饭,这样更有亲情味儿。
    “大王…”
    “贞姬,今日没有大王。”
    “好,姐夫…”
    “什么事?”
    蔡珏被蔡琰自小带在身边,一直叫着刘寒姐夫,忽然换个称呼,刘寒觉得她准有事儿。
    “姐夫…子扬他……”
    “那小子活该!就该让他当牛做马!”
    “姐夫!”
    蔡珏急了。
    “哈哈哈哈!”
    张、刘晔回来先洗手,众人落座。
    “颖儿,快生了吧?”
    刘颖眼中充满母性的光辉:“嗯。”
    “义,这几个月你就在家,不要出去了,就陪着颖儿。”
    “主公……我……”
    “皇叔,不要紧的,颖儿还有皇祖母和皇婶儿,大事要紧。”
    张还没开口,刘颖先开口,表示希望张去前线杀敌,那里有着杀害他父皇的敌人。
    “颖儿,前线那么多人,义不去也行,你这时候更需要他,听话。”
    “噢。”
    “你小子别想跑,给我去青州待着。”
    正在默默吃饭的刘晔,委屈地看着刘寒,自从他向蔡府提亲后,兄长怎么看他怎么不顺眼,又看了看旁边的张,张同情地对他点头。
    张可是过来人,当初求娶刘颖的时候,没少被主公刁难,还好熬过来了。
    “姐夫…”
    “闭嘴。”
    蔡珏想开口求情,直接被蔡琰阻止,蔡珏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姐姐板着脸。
    “行了,要不我们问问本人,他愿不愿意?”
    刘寒看向刘晔,眼神中明晃晃的威胁,大有一种你敢说不你婚事就黄了的意思。
    “臣弟当然愿意。”
    刘晔媳妇没娶回家,只能忍。
    “贞姬你看,本人都同意了,你操什么心?”
    “……”
    “士不可以不弘毅,真的猛士,不可以没有毅力,要耕最远的地,吃完饭把剩下的地都耕好才能休息,知道吗?”
    “那…那可是……”
    十亩地!
    刘晔欲哭无泪,虽然他也习武,可他不是典韦那般大块头,十亩地一天耕完,得,晚上甭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