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大义为先
作者:d越小越水多   舔阴技巧最新章节     
    五月二十三日,第一批竹纸制出,纸张淡黄均匀平滑,似有竹子清香,手感细腻柔韧,强于桑根纸。

    阴晞看到竹纸后大喜,要知道竹子材料价廉易得,做出来的纸质强于桑根纸,其利愈厚,只要操作得当,阴家可以借此暴富。

    五月二十八日,阴家广发请柬,遍邀郡中文人雅士相聚试纸,悬金二两为纸征名。

    坞堡之内放置着四十多张案几,二百多人提笔或写字或作画,无不对竹纸赞不绝口。

    新纸滑韧发墨色、宜笔锋、宜保存,比起市面的黄麻纸、桑根纸、黄檗纸都要好。

    有不少人冲着二两金而来,挖空心思想着纸名,“竹花纸”、“黄云纸”、“碧虚纸”、“翠篁纸”、“寒青纸”等等,层出不穷。

    阴敦不是很满意,请杨安玄想个好名字。

    竹纸有杨安玄的三成纯利,杨安玄推辞不得,想了想道:“竹子‘未出土时先有节,至凌云处尚虚心’,就称云节纸吧。”

    有这竹联在,云节纸的名字定了下来。

    …………

    诗会、清谈、雅聚,没完没了,让杨安玄疲惫不堪。

    看着阴敦昂然而立,侃侃而谈,神采飞扬,杨安玄往柱后缩了缩,神游天外。

    这种清淡不用担心话不对题,反正是天马行空,随便冒出一句不知所云的话,总有人高声叫好,“淯水八俊、安玄最高”的说法已渐被士人接受。

    凭借着《小窗幽句》,杨安玄的声望如日中天。

    有人专门为《小窗幽句》注释,引经据典地注明出处,更有人借此东风,编撰什么《竹林闲话》、《溪间小语》之类的小品文,引人注意,对比《小窗幽句》,往往贻笑大方。

    访问已在乡间寻访查问,看家世、访孝廉、问德行,郡中准备升品、定品的士人、士族各施手段。

    公孙河早有准备,去年与侨幽州的公孙氏(公孙瓒之后)联络上,本族成为公孙支脉。

    加上与阴氏联姻,公孙河算是踏入士族行列,升品的呼声很高。

    风云人物无疑是杨安玄,有望定为高品的说法甚嚣尘上,背地里的阴风冷雨自然随之而来。

    不招人妒是庸才,杨安玄对这些暗中鬼蜮伎俩并不在意。父亲对定品之事比自己还要关切,这些琐事自有家族出面应付。

    听杨佺期谈起过背后搬弄是非的人物,除了些不得志的寒士,主要有死了老爹的何家,因自己免了差事的张洪,这些人的背后肯定是陈家在鼓弄。

    想起厌物陈志,杨安玄心中冷笑,既然矛盾不可调和,不妨寻机给陈家重击,若能扳倒陈深,父亲在新野郡也能少些牵碍。

    …………

    六月十八日,数匹快马驰进棘阳城,征虏参事胡藩求见太守杨佺期。

    胡藩带来了最新的北地谍报:六月二日,后燕兵马围困西燕国都长子,后燕国主慕容永派儿子常山公爵慕容弘向雍州刺史郗恢求救,并献玉玺一枚。

    郗恢飞报建康,向天子上奏道:“垂若并永,其患益深,不如两存之,可以趁机双毙。”

    天子司马曜深以为然,下旨让青、兖刺史王恭,豫州刺史庾楷率兵援救。

    郗恢除了是雍州刺史外,还督梁、秦、雍、司、荆、扬、并七州诸军事,实际上就是与胡兵作战的总指挥。

    若战事一起,极可能祸及洛阳,而洛阳是故都,意义重大。

    所以郗恢命胡藩携带公文让杨佺期抽调兵马,即刻驰援洛阳。

    看到援救慕容永的公文后,杨佺期颇有些感慨,他与这位燕主算得上是旧识,太元十六年(391年)慕容永曾统兵渡过黄河攻打洛阳,被他击退。

    没想到三年时间旧敌已到生死存亡关头,转而向晋朝求援来了,真是世事如棋,难以预料。

    杨佺期召众军将大堂议事,杨安玄正好在府中,身为校尉也有资格参与。

    胡藩见到杨安玄后,开心地笑道:“安玄,愚兄先谢过你送来的战马和宝弓,这段时日愚习练骑射颇有心得,想与你较量一番。”

    “你所写的《小窗幽句》愚兄已拜读,字字珠玑,读之清心脱俗,让人深思。此次中正定品,愚兄先预祝你得偿心愿,早展鹏程。”

    杨安玄见胡藩对自己的态度比起在襄阳初见时亲近了许多,心知倾心结交起了效果,笑道:“愚按照道序兄所授的射箭之术,箭术进益很快,此次相较道序兄可不一定能胜过愚了。”

    胡藩开怀笑道:“如此甚好。”

    两人谈笑间,诸将到齐。

    杨佺期将燕国都长子城被围,郗刺史命新野郡援助洛阳之事简短地通报了一下。

    杨安玄脑中回忆,长子城被围到西燕灭亡不过短短两个月时间,东晋、代国(398年称魏,史称北魏,此时代国国主拓跋珪自称魏王)救援的兵马还没有到达,西燕便灭亡了。

    “杨思平,你率二千兵马两日后启程前往洛阳。”杨佺期道:“把安远、安玄两只新军带上。”

    杨思平躬身领命。

    杨佺期扫了一眼杨安玄,道:“杨安玄,你定品在即,此次出征不用随行。”

    杨安玄躬身道:“恕末将难以从命。”

    杨佺期一愣,冷声喝道:“你要违抗将令吗。”

    “未将不敢。末将身为安玄军校尉,哪里麾下出战主将不行的道理。定品是个人之事,防守洛阳是国之大事,若避而不行,必有人借机生事,末将不想让杨家因仆蒙羞。”

    一席话说得掷地有声,胡藩暗暗称赞,安玄小弟深明大义、舍己为国,实在令人钦佩。

    杨佺期脸色缓和下来,捋须沉吟片刻,道:“安玄能如此想,为父甚慰,便准你随军前往洛阳。不过八月中旬中正品评人物之前你要赶回来。”

    杨安玄操练新军,就是想练出一只像北府军那样的强军来,将来有一天带着他们收复失地。

    在洛阳时,杨安玄也曾见识过前秦、西燕的兵马,知道胡骑的利害,特别是身穿重甲、马披重甲的“甲骑具装”更是步兵的噩梦。

    这些终归是前身杨安玄的记忆,今身既有争雄之心,当然要去亲眼看看敌之长短。

    两日后,二千兵马悄然离开新野郡北上,经南阳、鲁阳前往洛阳,征虏参事胡藩随军北上。

    杨安玄再度请命成为先遣,与从洛阳南下不同,这次跟随他的是被其称为先锋营的二十六人,加上赵田和阴绩。

    看着杨安玄从容下令,侦察、联络、搜寻、驻营等事布置得井井有条,与半年多前南下时判若两人,赵田暗自感慨。

    亲眼目睹杨安玄身上发生的变化,赵田越发坚信,三少是他值得追随的雄主。

    杨安玄一丝不苟地训练着先锋营,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将先锋营打造成类似后世的特种兵。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来便以这二十几人为基础,逐步建立起一支精锐部队。。

    杨安玄深信,自己会带着这只队伍像李世民的玄甲军那样,斩将夺旗、所向披靡,最终席卷大地,成就伟业。

    …………

    七月八日,二千新野郡兵到达洛阳城。

    阔别半年,还来不及故地重游,河南太守夏侯宗之便让他们继续北上,前往孟津关镇守。

    孟津关,洛阳八关之一,拱卫洛阳城。

    昔日周武王伐纣与诸侯会盟于孟津渡,东汉大将军何进在孟津渡设孟津关,守卫洛阳北大门。

    西晋时丰乐亭侯杜预曾在此架设黄河上的第一座浮桥,“河桥”。河桥已毁,孟津渡依旧是南北往来的重要渡口。

    南北战事不断,但商旅并未禁绝,孟津南北渡口停满了等待渡船过江的商队。

    因为商旅的缘故,孟津关内有如小城,井字型的街道两旁遍布客栈、酒肆、妓院。

    靠近关卡的二里范围是兵营,杨思平率二千郡兵驻扎在此,加上原本的守兵千人,孟津关守兵达到三千。

    孟津关建于山隘之间,长约里许,墙高二丈,黄土夯就,历经风雨坚固如旧。

    站在关墙之上远眺,黄河之上舟船如叶,密密麻麻。

    孟津关北侧,将军府,杨思平召众将议事。

    河南太守夏侯宗之转来谍报,称西燕国主准备遣太子慕容亮为质子,请求晋国出兵接应。

    夏侯宗之收报后转给杨思平,让杨思平酌情处置。

    杨安远皱眉道:“朝庭救援燕国的兵马尚在筹备之中,若吾等先行冒然出兵恐生波折,末将以为静观其变为上。”

    杨安玄心中替慕容永悲哀,这位西燕国主分别向东晋和代国求救,结果国被灭两国的救兵都还未出发,大概都像杨安远那样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杨安玄想趁此机会去看看后燕兵马,后燕国主慕容是个垂雄才大略的人,他麾下的雄兵勇猛过人,自己要亲眼看过心中才有数。

    想到这里,杨安玄道:“末将以为可以派遣少量人马化妆成商旅,过河见机行事。末将请命,带先锋营过河接应燕太子。”

    “不行。”杨思平断然拒绝道:“区区数十人深入敌国,生死难测,安玄不可任性。”

    开玩笑,杨安玄现在可是杨家希望所在,若是折在胡地,大哥非杀了自己不可。

    杨安玄肃容道:“两燕相争,后果难料,若伪主慕容垂胜后有意举兵南下,洛阳城万余兵马如何抵挡。唯有事先探知详情,方能早做准备从容御敌。”

    杨思平手抚额头摩挲,沉吟片刻道:“多派细作前去打探便是,你不可前去涉险。”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杨安玄慨然道:“杨家世代忠君爱国,有七世名德,安玄身为杨氏子孙,岂能让先祖专美于前。”

    大堂上众人闻之无不色变。杨安远深深地看了三弟一眼,心中感叹,吾不如也。

    其实杨安玄知道,后燕灭亡西燕之后并未挥兵南下,慕容垂老矣,不复当年雄心。

    从经验来看,无论哪国的兵马都不会轻易侵犯商旅,南北货物交流要靠这些商旅,一旦商旅断绝,对权贵们来说会有诸多不便。

    就算各国知道商旅中有敌国的细作,也轻易不会动手,此次北行,其实并无太大的风险。

    胡藩击节赞道:“虽千万人,吾往矣。壮哉安玄,此去胡地,胡某愿附骥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