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帝国利益,阻挡者死
作者:星辰原木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最新章节     
    看着意气风发、如鱼得水的杨帆,公孙节脸色阴晴不定。

    早晨见面时之所以敢对杨帆如此强硬,其实是一种姿态。

    因为杨帆威名在外,他想要通过踩着杨帆的名声来提升自己在吐蕃的威望。

    只有表现出强势,才能让驻守在吐蕃的骄兵悍卒甘心为自己驱使。

    事实上,挤兑杨帆时公孙节心里怕得要死,唯恐杨帆牛脾气一发作,不管不顾的将他捆起来砍了脑袋。

    不过杨帆的不理采倒让他更显得意,认为杨帆是畏惧于李二陛下的旨意。

    不管怎么说,他也是李二陛下安排过来制衡李道宗的将领。

    根据计划,在吐蕃设置西南都护府,最后只能留六千名士兵在这里驻守。

    他与李道宗各领一营,也就相当于有互相牵制的意味。

    更主要的是,临行之前,张亮让他寻机破坏杨帆在吐蕃制定的策略。

    一旦策略失败,吐蕃再反,李二陛下一定把所有的罪责往杨帆身上扣,到时候杨帆这个提出策略的罪魁祸首定然难辞其咎。

    从杨帆把张慎几宰掉之后,就已经成了他们的敌人,对于敌人,不管是张亮还是公孙节当然不会心慈手软。

    在他看来,既然之前已经挫了杨帆的锐气,现在就是拉拢吐蕃各地官员和豪强的时候。

    因为公孙节知道,仅凭他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撼动杨帆在吐蕃所实行的策略。

    只有从吐蕃本地的势力着手,把他们联合起来,以架空李道宗为目的,最终让计划不能顺利实施。

    今天的酒宴就是最好的时机,毕竟这里聚集了吐蕃大多数的‘上层人物’。

    想到这儿,公孙节决定主动出击,端起酒杯朝着吐蕃一众官员走去……

    对于公孙节这个自来熟的大唐将领,即使吐蕃的各个首领和官员心中绯腹不已,但也只能笑脸相迎。

    毕竟公孙节作为驻守的将领,以后大家还是要经常打交道的。

    对于这些曲意迎合的吐蕃贵族,公孙节显得洋洋得意,更让他自信心爆棚,甚至已经美滋滋的畅想以后挥手颐指的威风场面。

    看着刻意显摆,甚至像小孩一样耀武扬威的公孙节,杨帆只是微微撇了一眼,心头却暗暗警惕。

    这货明显想将自己除之而后快,若是任其留在吐蕃,恐怕对于自己的布局多有阻碍。

    可是这家伙是与李道宗一起来赴任的,得先问问他的意见才行。

    心中有事,杨帆当然不想与这些吐蕃人再蛇委与虚,眼神环视了一周,却见李道宗正与吴王李恪在轻笑着闲聊。

    放下酒杯,转身朝着两人走去……

    来到两人跟前,杨帆揶揄道:“郡王倒是会躲清闲啊。”

    李道宗捉狭一笑:“忠义侯在吐蕃这么受欢迎,要不本王奏请陛下,让忠义侯担任西南都护府都督,怎么样?。”

    “别……可别……”

    虽然知道李道宗在开玩笑,但杨帆还是苦笑着连连摆手拒绝。

    相比于大唐长安等城池,吐蕃还是太苦寒了一些。

    说杨帆有些娇气也行,吃不了苦也罢,他真不想再继续待下去了。

    更何况,长安城还有一大家子人等着他回去呢!

    虽然同化吐蕃的策略是他提出来的,可杨帆真没想过由自己来亲自实施。

    毕竟这可不是一、两年就能够见到成效的。

    李道宗倒也没有继续打趣杨帆,反而看着远处的一众吐蕃官员说道:“忠义侯可是给本王留了个难题呀,这些吐蕃人趋炎赴势,为利是图,真怕他们阳奉阴违。”

    “郡王此言差矣,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些人不足为惧,倒是某些人好像另有所图!”说着,杨帆的目光不由飘向了公孙节身上。

    还不得不佩服公孙节这小子,在他口吐莲花的巧言令色下,一众吐蕃官员正不停的向他恭维。

    公孙节那鼻孔朝天的模样简直傲娇到了极点。

    也许感应到了杨帆的目光,亦或者公孙节一直关注着杨帆的动态。

    见到杨帆朝他看来,公孙节挑衅的呶了呶嘴,显然认为自己已经有了抗衡杨帆的能力。

    公孙节如此嚣张的动作,李道宗当然看在了眼里,可是却只能无奈的笑了笑:“为之奈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说完,李道宗微微叹了口气。

    对于这个公孙节,一路上骄傲自大的行为早就让李道宗烦不胜烦。

    可公孙节是李二陛下特意派过来的,谁敢反对?

    当然,并不是说李二陛下信任公孙节,平衡,只是帝王的权术罢了。

    李道宗本来就是被猜忌才被下的大狱,当然不敢再对李二陛下的安排有所抱怨。

    杨帆当然能够看出李道宗的为难,意有所指地道:“吐蕃刚刚平定,劫匪纵横,太嚣张很容易发生意外啊!你们觉得如何?”

    李道宗与李恪对视了一眼,满是骇然,他们都听出了杨帆的意思。

    虽然他们都不喜欢公孙节的嚣张,但好歹这家伙是李二陛下亲点的校尉,如果将之斩杀?这也太……他们不敢再深想下去!

    不过还是李恪首先回过神来。

    自从上次听了杨帆的一番话后,李恪谨言慎行了很多。

    但为了大唐帝国的利益,李恪觉得自己再也不能袖手旁观,掷地有声道:“本王认为忠义侯说得不错,此人留在吐蕃,可能会对吐蕃的布局极为不利。”

    杨帆略显诧异的看了李恪一眼,没想到这个开始明哲保身的吴王殿下会出言赞同。

    若是一般人听到杨帆的话,自然而然会认为杨帆是想报复公孙节之前的无礼顶撞。

    甚至会认为杨帆是想将公孙节这个对他有恶意的家伙先下手为强给除掉。

    显然,李恪想到了更深一层的意义,果然不愧是最聪慧的皇子之一。

    当然,杨帆花费了这么多的精力,可不想轻易被人给破坏掉。

    即使这个人是李二陛下派来的也不行,只要敢阻拦他的布局,只有死路一条。

    李道宗没想到李恪会赞同杨帆的话,很快,却也轻轻的点了点头。

    虽然李道宗一直谨小慎微、不争不抢,可还是被污了名声,甚至被削官罢爵下了大狱。

    要不是杨帆平定吐蕃,他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从大牢中出来呢!

    之前接到李二陛下的旨意,让他前来担任首任西南都护府都督,其实李道宗的心理其实是很有些抵触的。

    毕竟吐蕃这地方实在太过偏远荒凉,即便身居都督高位,可到底比不得关中的繁华,谁愿意离乡背景到苦寒之地来当官。

    他这个人懂得审时度势,也不热衷于权势,这也是为什么李二陛下故意污他名声而毫不反抗的原因。

    在李道宗看来,只要能够陪伴家人平平安安一生就已经很知足了。

    可是当李二陛下拿出杨帆对于吐蕃的战略规划以后,李道宗顿时觉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观。

    即使再是淡泊名利的一个人,也不可能不在意史书上留下的成就。

    在杨帆的整个布局里,李道宗看到了整合吐蕃的可能。

    而且一旦这个策略成功施行,那么在未来,整个吐蕃都将同大唐紧紧联系在一起,乖乖的变成大唐的一份子。

    因为只有大唐,才能带给吐蕃财富、生机和未来。

    更重要的是,这种布局不仅适合吐蕃,甚至可能适用于任何接壤的国家。

    能实验如此惊天之策,李道宗心动了,毕竟这件事可能会在史书上留下浓重一笔。

    一路上,公孙节的种种表现却完全是对着来,李道宗自然看不惯这家伙。

    如今杨帆提议把这个碍眼的家伙除掉,李道宗当然不会反对。

    一旦公孙节这个家伙死掉,岂不是再也无人制肘他了?

    想到这儿,李道宗的嘴角不由泛起了一丝微笑。

    如果吐蕃尽早步入正轨,他也能早一日回到长安城与家人团聚。

    三人协力同心,相视看了一眼,显然已经达成了共识。

    酒宴一直持续到晚上,也算宾主尽欢,待到曲终人散,各自归家,各找各妈。

    李道宗直接留在了王宫旁的临时驻地,并前往军中营房。

    只有等到杨帆和刘兰的驻军离开逻些城之后,才会正式接手吐蕃的防务。

    毕竟,这次驻守吐蕃,只留下在益州临时征招的六千府兵。

    夜色茫然,看起来头重脚轻的杨帆被王孝杰搀扶着回到营房驻地,一进帐门杨帆便变得一脸冷峻。

    用水胡乱洗了把脸,便一屁股坐到胡凳上,便捧着茶盏呷了一口茶水,杨帆这才悠然问道:“调查的情况如何?”

    王孝杰汇报道:“属下派亲卫前去监视,那公孙节很是小心,即使在公众场合,都会跟随好几名亲兵护卫,若想无声无息的把他干掉几乎不可能。”

    说完,王孝杰站立在一旁等待着杨帆的指示。

    杨帆放下茶盏,手指在桌案上下意识的敲击着,脑中飞速运转。

    这个公孙节看上去嚣张跋扈,却没想到这么小心,看来这人还是有些能力的。

    可这种人一旦得势,破坏力也极大。

    一旦自己撤走,所有的驻防兵卒皆是新调来的益叫叫府兵。

    公孙节独掌一营,真有可能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可能将李道宗架空。

    虽然杨帆不认为文武双全的李道宗会是这般窝囊,但是被掣肘不好施展那是一定的!

    若是公孙节铁了心也要破坏自己在吐蕃的布局,那可谓是轻而易举。

    如果这家伙再狠一点,甚至能联合吐蕃中一些心怀叵测之辈搅动局势,将大好局面直接葬送。

    这种情况杨帆当然不允许发生,那么迎接公孙节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一天后,大军余部就出发返程回长安,如果不把公孙节这家伙解决掉,心中难安。

    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再去做仔细的安排,看来只能硬干了。

    只要不让人明着抓到把柄,即使李二有所猜疑也再所不惜。

    想到这儿,杨帆沉声说道:“大军出城以后,你带领几个亲卫找准时机返回逻些城把公孙节给解决掉,不可伤及无辜。”

    “诺!”王孝杰应了一声,随即不解地问道:“侯爷,若是公孙节被杀,孝杰唯恐会引起陛下的猜疑,这对侯爷极为不利,一旦追究起来,有些不好收场。”

    杨帆无所谓的摆了摆手,说道:

    “本侯知道,但这个公孙节绝对不能留,不过你暂且放心,只要不留下明显的证据,即使陛下怀疑也拿本侯爷无法。”

    有灭国之功垫底,即使李二真的想惩戒,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更何况,伪装的亲卫神出鬼没,杀一个校尉简直不要太简单,这也是杨帆的底气所在。

    既然杨帆做了决定,王孝杰当然不会再劝,应声称诺以后,直接转身离去。

    看着王孝杰的背影,杨帆陷入了沉思,觉得自己经过这场战争,狠辣了许多。

    不过,只要对大唐帝国有利,即使背负骂名又如何?

    ……

    第二天,逻些城临时都督府。

    李道宗与杨帆相对而坐,几盏茶过后,两人言谈甚欢。

    “在长安之时,陛下委派本王任都督之职,说心里话,本王是极为抵触的。”

    “一方面,本王怕受到猜忌不敢担任如此重任。”

    “另一方面吐蕃虽然被大唐占领,然地处偏远,山高路这,吐蕃国内定然有很多不安分的家伙,虽然称不上群狼环首,但稍有不慎便一败涂地。”

    “自在陛下给本王看过忠义侯的布局之后,本王才怀着对帝国的憧憬前来赴任。”

    “今日与忠义侯一番谈话,方知那奏章之上不过是冰山一角,远未将忠义侯之奇思妙想展现出来。”

    “本王敢断言,若是这个布局真的能够顺利完成,你之名必将名流千古。”

    通过交谈,李道宗真的是被杨帆的奇思妙想给震住了。

    以经济捆绑吐蕃之命脉,以文化改造吐蕃百姓……

    想前人之所不敢想,简直开创了历史之先河。

    虽然自诩文武全才,但李道宗是真的服气了。

    真没想到年纪轻轻便会绽放出此等让人敬佩的才华。

    果然长江后浪推前浪!

    只是依靠经济,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吐蕃掌控在手中,简直是奇思妙想。

    怪不得李二陛下曾有“宰辅之才不足以表”的评语,现在看来,绝非是夸赞之言。

    杨帆呵呵一笑,落落大方的说道:“哈哈……长者赞言,晚辈可就厚颜接受了!”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很是融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