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自题一首述衷肠
作者:随云逸   从长平之战开始最新章节     
    “谁敢!士可杀不可辱!谁敢以囚犯之身待我家上将军,先试试吾等手中的剑,利否?”身后的亲兵们说着就要拔刀出鞘。

    看那些亲兵们一个个凶神恶煞的模样,显然是在战场之上不知屠戮过多少人的精锐之军,而那半抽出来的长刀,更是让空气中都弥漫起了血腥之气。

    王宫的卫士不过是生在膏腴之家,虽是甲明胄亮,却哪里见过这般的场景。闻言之后,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傻愣愣地待在了一旁不知所措。

    正值剑拔弩张之际,却被赵括一把拦住:“听吾将令:长刀归鞘。”

    “上将军!”领头的校尉刚刚发声,赵括一个眼神瞟过,众亲卫瞬间低头,再不敢有半点的违背之语,纷纷将长刀收回鞘中。

    “给本将记住,长刀乃对敌之器。”赵括冷冷地对众亲兵说道。

    “是!”一众亲兵齐齐应声道。

    转过头,伸出双手,示意王宫的卫士继续给自己绑上锁链。

    王宫的卫士随即看向了一旁的平原君。平原君先是感激地看了赵括一眼,随即向着众王宫的卫士慢慢点了点头。

    众卫士这才缓缓给赵括套上锁链。

    一边套着锁链,赵括口中却又开始喃喃自语道:

    灵台无计逃链锁,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正是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说的是自己为国捐躯、矢志不移的决心。只是将其“神矢”二字换成了“链锁”,显然用在此处,最为恰当不过。

    灵台者,心也,心有灵台,能容纳各种智慧的所在。

    锁链者,既是如今身加所物,也是指代着自奔赴战场一来,赵国内部所给予的束缚。开头一句以实写虚的手法,将自己想方设法投身战场,却最终身困囚车,心亦受困的窘境活灵活现地表达了出来。

    尤其一句“无计”,说出心中多少悲怆与无奈。

    赵括是“无计”之人吗?显然不是,“无计”之人岂能打赢上党之战,又岂能迫使白起自刎而亡?可偏偏这样一个“计谋高超”之人,却对于内部的倾轧无计可施。其中悲苦,不言可知矣。

    而“无计”之后的代价呢?赵括没有继续说自己的悲惨,转而写到了赵国社稷之上。

    “风雨如磐”说的是来自朝廷的压迫,犹如磐石压顶一般汹涌,最终却是“故园”将“暗”。

    “故园”者,赵国也。

    “暗”者,晦暗也。

    说的便是如此下去,赵国即将变得暗无天日岌岌可危。赵括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赵国的前途,进一步提升了赵括的格局。

    眼看着赵国就要景象惨淡,赵括自然是想要继续力挽狂澜的。

    “寄意寒星”:语出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宋玉以流星比贤人。这里的寒星从“流星”转化而来。寄意寒星,是说作者当时远在国外,想把自己一片爱国赤诚寄托天上的寒星,让它代为转达于赵王。

    荃不察:语出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荃,香草名,比喻为国君。不察,即为:不理解。

    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只可惜,赵括这颗匡扶社稷力挽狂澜之心,却不为赵王所理解。

    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赵括依旧没有放弃。

    “荐”者,奉献也。

    “轩辕”:即黄帝,亦为赵王之代称,当然亦可理解为赵国。

    赵括要用自己的鲜血唤醒赵王与赵国的同仁志士,一起投入到报国的视野之中。

    整首诗的意思就是:赵括我虽然在战场上所向无敌,但对于来自内部的锁链却是无计可施,我个人的荣辱本无关紧要,可长此以往,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之下,赵国的前途可就岌岌可危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是多想要匡扶正义,可偏偏赵王并不信任我,或许只有用我的死才能让赵王醒悟吧,要真是如此,我,愿意!

    短短二十八字,将自己“有心报国,无力回天”的悲楚写尽,更将自己“以死报国,以身献国”的伟大胸襟道明。一个“伟、光、正”的高大形象瞬间树立。

    话音毕,就连给赵括戴上锁链的王宫卫士也纷纷跪倒在地。如此爱国之将,本当以“国士”待之,赵王为何以用锁链、囚车而困之焉?

    身后的亲兵们更是跪满了一地,口中喃喃自语着:“上将军!”

    就在一旁的信陵君显然也被赵括突然的诗兴大发给惊讶到了,反复咀嚼着赵括的话语,越念,心中悲凉与愤懑之情越甚。

    尤其“我以我血荐轩辕”一句,简直戳到了平原君的心坎之中。“文死谏,武死战”的传统,如今却是要反过来了,不由得平原君便有些脸红。

    反反复复念叨着这句,平原君心中已然笃定,即便是要豁出去自己这条老命,也要保住赵括这根新鲜的火苗:“赵括在,赵国三十年无碍!”

    赵括当然知道这首诗的杀伤力,毕竟是鲁迅大大的名作,虽然对仗不算工整,但也正符合自己武人的身份。词能达意便好。

    当然,赵括发出此语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一心为国、无端受冤”形象彻底地树立起来,虽然有些投巧之意,但这又何尝不是赵括此时的真实心境呢?谁愿意,在一场大胜之后,却被抓入囚车之中,困守锁链之下呢。

    看着拜倒一地的众人,赵括知道,自己的“洗脑”算是成功了。他相信,这首短诗就会很快会传遍邯郸城中大街小巷,甚至连赵王也会有所耳闻。

    至于赵王会不会因此反思,赵括表示应该不会,最多也就稍稍减轻一些对自己的惩罚。想要一个王反思,尤其是这样的“生死攸关”的事情,显然,一两首小诗根本是不可能的,历史上无数的例子都说明过这个道理。

    见目的达到,赵括没有多做停留,拖着沉重的锁链,一把钻入囚车,摆弄好自己的位置,笑着对平原君说道:“霜已降,天欲寒,还请莫让王上久等,平原君,前路漫长,且快些出发,加紧赶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