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回到北奇镇
作者:预报有雪   赘入1988最新章节     
    披了一车风尘,虎头奔钻进北奇镇宽窄不一的街道。
    杂姓村人指车议论。
    “看,叶家大姑爷,开着大奔出出进进,八面威风啊。”
    “这才短短数月,叶家简直就上天了。”
    “听说,现在趁上亿了。”
    “不止吧。”
    “就那一辆三叉星,要二百万以上才能买得到,听说在上谷买了几百亩地,要开一家更大的厂子呢,对了,呼市也有分厂,咱村叶强在那里管事呢,前一阵子,我二伯说他家在魔都那边有更大的买卖。”
    “乖乖,得趁多少钱钱哟!”
    “叶见朝招了一个好姑爷哟,挣钱就跟印钱一样,羡慕不来啊。”
    “年纪这么轻,就成了大佬,厉害。”
    “有些人,一有了钱就变得不是东西,花天酒地搞女人肚皮,可是秦老板人不错,他要给村子里投资建一所学校,正在征地呢。”
    “那敢情好了,看看小学那房子,都烂成啥样子?真担心哪天一股暴风雨搞塌,砸到孩子。”
    “要是镇中学也给修一修才好,教室和宿舍都是四十年代盖的,比我岁数还大呢,危房太可怕了,前天墙皮掉了一大块下来,把我家老二他们班的一个学生脑袋给砸了一道口子,那血流的呀,从脖子灌到裤裆里,唉,幸好送卫生所及时。”
    “能给娃娃们修修校舍,可是做一件大善事呀,积大德。”
    各种赞叹,秦着泽听不到,他坐在车里正在专注打电话。
    “好,秦董,那好,就这样,建学校的事情,前期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相关调研,我马上组织几部门开会,专题讨论教育用地,争取一周之内把地块划出来。”上谷市市掌于峻在电话里兴致勃勃。
    秦着泽主动为上谷教育助力,丁峻当然万分高兴,他是一市之长,教育搞好了,他脸上有光,何况建一所上规模的九年一贯制的学校,秦董是要拿出大量真金白银。
    谁掏钱,谁是爷。
    因为校舍达到危房程度,民怨离沸腾就差一根火柴。
    想想啊,孩子们每天活蹦乱跳地背着书包去上学,家里大人却提心吊胆,能不抱怨政斧吗?谁家孩子都是身上掉的肉,万一房子咵嚓塌了……简直太可怕。
    教育局掌隔三差五打报告给市政斧,搞得于峻把财政局局掌的亲爹后妈用嘴撸了一遍又一遍,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财政年年赤字,市掌不瞎,他会看账本。
    可是就是抽不出一笔钱来翻修危险校舍。
    水利工程要搞,如果不修,赶上龙王发飙,一股子洪水从太行山勾勾岔岔里跑出来,恐怕上谷市的人口会要被减员,人命关天啊,康德六年被淹怕了。
    电力工程要改造,今天这里烧变压器,明天那里短路起火灾,人命关天,市消防设施极其脆弱,赶上大风天便是火烧连城。
    市政供暖管道也要铺延,冬天冻到了市民,人命关天,到了三九隆冬,一群老大爷扛着老大妈,一起去市掌办公室蹭暖。
    说这些,并不是说不重视郊区和偏远的学校建设。
    学校建起来,也是于峻的政绩呀。
    在华囯,政绩是升迁的通行证。
    但不能总是把政绩当成贬义词看待。
    华囯的建设与进步,不能不说跟地方官员拼命捞政绩密关。
    从某种角度来讲,捞政绩总比懒.政要好上许多,更比家中墙壁里藏了几千万却在餐桌上摆着一碗白面条稀溜出声音具有人性。
    起码捞政绩他是干活的,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进城市进程和社会发展。
    另外。
    谁心里都明白,政府投资教育并不会有明显效益产出。
    造出几个人才,如果不定向委培到家乡,最终是为别人培养了,而把经费用于办厂兴业,在提高gdp方面则会立竿见影。
    政斧不出钱,却能把学校建好,让于峻有政绩,于峻能不相当热情吗!
    秦着泽在内猛的这几天,于峻给秦着泽挂了若干个电话,期待秦着泽进入实质性投资阶段。
    “好啊,于市掌,就等你的地块一划出来,前期开工挖槽的钱就会到位,我这个人啊是个急脾气,争取在入秋时把新学校建好,让娃娃们用上新校舍。”秦着泽嘴上没有提到危房二字,心里确实有些着急。
    在秦着泽看来,无论市财政多么紧张,随便从某个工程里抽调出一点点钱来,就能让孩子们不会时刻处于危险之中,政斧哭穷没钱用到教育上,纯属借口。
    那好吧,我出钱。
    秦着泽已经安排人做了初期预算。
    建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三十万左右。
    配齐教学设施,总计大概花三十五万。
    三十五万,对于普通百姓,是天文数字。
    而对于秦着泽……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一颗汗珠子摔成八瓣。
    可他就这么慷慨解囊了。
    要为乡亲们办点实事,人在一片土地上长大,对脚下的土地有感情。
    也许行善会被二五仔们吐槽为作秀,但谁能拿出钱来谁就是爷呀,有的人心里想秀,可是ta没那实力。
    如果秦着泽能够同意,会有人排着队过来叫秦着泽爷爷。
    和于市掌通完电话,秦着泽抬头向车外一望,看见了三爷叶宝堂坐在镇子戏台广场旁边的石头墩子上,和几位老头子聊度余生,秦着泽让叶修停车。
    他要下去和三爷打个招呼。
    秦着泽的车门一推开,叶宝堂站了起来。
    三爷一站,其他几位老者随着他站起来。
    “着泽呀。”
    “三爷。”
    “有些日子没见喽。”
    “我一直在草原。”
    叶修下车叫了声三爷,艾米和叶修站在秦着泽身后听他和三爷说话。
    “这回回来多住些时日不?”三爷叶宝堂从见着秦着泽那一瞬开始,老化的眼睛里流光溢彩,叶家的这个姑爷太给叶氏宗族涨门面了,叶宝堂本来驼了几十年的背,忽然就挺得比旗杆还要直溜。
    “三爷说的是,这回要多住几日。”秦着泽言谈举止温文尔雅,脸上总是带着笑容,让人感到亲近,回答着三爷,回头说叶修,“二修,把烟拿来。”
    叶修是一声,用手抚了一下口袋回身从车上中控台上摸了大中华。
    秦着泽亲自给各位长者发烟。
    烟递过去,带着笑意的目光跟着一起送过去,注视对方并微微点头,儒雅,谦逊,和各位老者见过的一些有钱人不一样,秦着泽低调。
    叶修这次还算有眼力见儿,秦着泽发烟,他挨个点烟。
    三爷叶宝堂抽着大中华,腰板挺得更直了,叶家年轻人有出息,他太自豪了。
    和老者们抽着烟聊着天,秦着泽的目光穿过戏台广场,看了一眼戏台对面的关帝庙,目光平移,落在了小学门口,他刚要说什么,学校大门忽然开了,涌出一群小孩子,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真像小麻雀小猴子。
    两位老者叹了口气,“学校的房子太旧了,国家一直说给修,也不见动静。”
    叶宝堂自豪地再次挺了挺腰背,咳咳,使了一声我自豪我骄傲的动静,“着泽啊,听说建新学校有眉目了?”故意高声问道,就是想要一个炫耀的效果。
    “三爷说的是,如果没有别的情况,十天左右,就可以动工了。”听到三爷问话,秦着泽把目光从小麻雀小猴子身上收回,缓声答道。
    几位老者并不知情秦着泽真要为村子里建学校,秦着泽回答叶宝堂的话,也没有明说学校由他全额出钱建造,所以几位老者互相望望,“总算有了眉目,我还以为国家还要拖上十年八年呢。”
    这样说,不为过,修村子里的道路,从国家放出规划消息来,到开始动铁锹和机械,整整过了十年,投入使用后,不出一年,路面开始坏,在华囯,凡是公家干的工程,如果不出现豆腐渣才是意外。
    “当官的这回总算做了一件人事。”,“赶紧盖新学校吧。”,“娃娃们上学条件太差,就怕下雨……唉。”老者们你一嘴我一舌头,激动,担心,感叹。
    咳咳,三爷叶宝堂笑起来,声音洪亮,“着泽呀,盖新学校要花钱不少吧?”
    “不是太多,大概三四十万,算上课桌凳子这些配套的设备,嗯,几十万就可以弄得很好,学校建的大一些,中学小学都在一起了。”秦着泽把烟递到嘴边,说完后,缓缓吸一口,望着三爷红光满面的脸膛。
    几位老者细耳聆听,哟,秦着泽怎么对建学校的事情比教育局掌还门清?于是,保持安静继续听叶宝堂和孙女婿的后续谈话。
    “政斧是不是也要出一些钱来?不能全靠你出吧?”叶宝堂故意问。
    秦着泽淡淡一笑,“政斧不出,我的公司全包。”
    “算是捐资助教,为家乡人出微薄之力。”
    又望了眼小学门口活蹦乱跳的童稚,秦着泽继续道,“新学校起来,非一日之功,明天先把学校的危房找人修一修,还有镇中那边,也一起修了。”
    瞅向身侧的叶修,“二修,一会儿到家就抓紧联系,找有资质的建筑公司,多出人,尽快修好,春天的雨说来就来。”
    叶修点头说是。
    几位老者眼睛里漫出诧异来,这种情绪在脸上蔓延并铺开。
    啊,是叶家姑爷出钱盖学校!
    还是大包大揽,一点不倚靠政斧。
    那敢情好啊,学校一定会起来的很快。
    镇子里的孩子们有福喽。
    有钱真好!
    “秦董好人呐。”,“秦董给村人带来这么大的福祉,一定会事业发达财运亨通,有道是好人必有好报。”,“秦董仁爱,北奇镇的子子孙孙一定会永生永世记得秦董的恩德。”
    三爷叶宝堂摸着胡子,腰板挺得不能再挺,叶氏家门有能人,荣耀啊。
    “不敢,不敢,各位长辈对着泽过誉啦”秦着泽摆手推辞各种赞誉,老爷子们可千万别说出万寿无疆之类的话来,太折煞俺咧。
    顺着路边瞅了一眼村里的路,秦着泽缓言道,“将来学校动工后,村子里的路一起修。”抬头扫了一遍镇上戏楼,“这里也该修一修,这座戏楼有年头了,算得上古建,保护祖宗留下的东西,就是保护文化。”
    “每年庙会,要请戏班子来,唱几场大戏,为村里涨涨气氛。”
    “哈,多好的戏楼。”
    天呐,盖新学校,修危房校舍,还要给村里修路,戏楼也管!
    几位老者唏嘘赞叹,频频竖起大拇哥。
    上岁数人,最喜听戏,有秦董创造条件,各位乐不可支。
    再看叶宝堂,他的下巴扬到了云彩上头,“着泽,乃叶家宗门荣幸,北奇镇之荣幸啊。”
    眼睛转来转去看周围一圈老头子,叶宝堂无上光荣,嗬,你们家后生谁有我们着泽厉害,等着沾光吧。
    秦着泽可不能学三爷叶宝堂,他笑笑,一点波澜也见不着。
    “三爷,各位长辈,可不要这么说,弄弄学校和路,修修戏台,这都是小事啊,将来,公司的分厂建起来,镇上的年轻人可以去厂子里挣钱,还可以有公司牵头带动各家各户搞奶牛养殖,一起奔小康生活呢。”秦着泽谦虚道。
    “村里施工,如果临时碍到谁家,还需要各位长辈出面协调,把事情办好了,可是咱们大家伙儿的功劳呢。”
    “以后啊,村里要建图书馆,健身活动室,乡亲们闲下来,可以读书看报,可以打球健身,文化修身养人哈。”
    “国家经济越来越好,吃的喝的会不成问题,精神生活也要跟上。”
    随着秦着泽说话,老头子站在他眼前频频颔首,像是一群小学生听老师授业。
    和风细雨交谈一会儿,跟三爷等人告辞,秦着泽登车,上车前,让叶修拿出几盒大中华放到石头台子上,给老头子们聊天抽。
    车开出一段后,叶修问道,“姐夫,真给村子里和镇上修路呀?”
    “嗯。”
    秦着泽捻着手里的一粒鸡血石原石随形把件。
    “国家不管呀?”叶修本意怨国家,可是听上去是对秦着泽多管闲事有意见,所以,马上意识到这一点,立即有补道,“华囯太操蛋了,还不如百姓觉悟高呢。”
    “二修,少一点抱怨,多一些努力才好,国家是一点点在进步,不然你每天会有肉吃么。”秦着泽抚慰叶修的愤世嫉俗。
    “姐夫,我吃肉,可不是吃国家的,我是吃姐夫的,要是没有姐夫,我哪里会有肉吃。”吃姐夫,没姐夫,这都啥话呀,叶修说话不会有脑子,有了脑子就不是叶修了,有史以来,带修字的,基本都不带脑子,杨修,苏.修……
    聊骚间,虎头奔来到了叶家大院门口。
    艾米敏捷地下车,为董事长拉开后车门,一只锃亮的皮鞋伸下来,随后再一只。
    秦着泽个子高,钻出车厢要低一下头,在他抬头时,忽然心里一热,有些感动。
    叶家大院的大门口,一家人静静地在那里迎接秦着泽。
    叶盈然推着叶见朝,叶盈玉站在杜和珍身边挽着母亲胳膊,叶淑娴迈步走来。
    亲人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
    “着泽,累了吧?”叶见朝试探着从轮椅上站起来喊道。
    夕阳,温润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