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舍玉器而取漆器
作者:青木赤火   鉴宝无双最新章节     
    姚知源指了指吴夺,“你啊,哈哈哈哈······这么着,让你敞开了看,再者我也不占你便宜,你抹零,我就送你一件玉器吧!”
    “我就是爱好,不怕您笑话。这要到别的店里,不是熟客,好东西他也不拿出来啊!另外我也是想跟您学习。”
    “没问题!小吴,我也算个老玩家,咱们以后可以多多交流探讨嘛!”
    交易愉快地完成了。
    姚氏父女并没有问吴夺东西的来路,不过,他们签了很正式的交易合同,合同里有关于权利瑕疵的具体条款。
    完事之后,姚瑶说要去修车,提前走了。
    姚知源招呼吴夺看东西,期间还说中午一起吃饭。吴夺想想已经提前在化肥两个狗食盆里分别倒了水和狗粮,也就应了。
    玉源居里面的老玉器,好东西的确不少,吴夺一边“鉴定”,一边进行总结;同时,他也对姚知源在玉器水平佩服不已,因为他“听”到的内容,和姚知源介绍的,基本差不了太多。
    另外,玉源居还有少量瓷器摆在外面,但都是大路货。
    姚知源自己也收藏了几件瓷器,但是,和古玉相比,姚知源在瓷器上的功夫要差不少火候。
    比如有件双圈底款“大清康熙年制”的青花海水龙纹观音瓶,姚知源一口咬定是“老康”,但是根据吴夺的“鉴定”,却是“小康”。
    老康和小康,是瓷器玩家的口头语。所谓老康,就是康熙本朝的瓷器;而小康,则指的是光绪仿康熙的瓷器。
    光绪朝是仿康熙瓷器最多的时期,有大量的仿品是连款儿都直接带着,也落“康熙”。
    对于水平不够的玩家来说,光绪仿康熙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
    当然,吴夺现在若是不能“听”,那未必比姚知源强。
    不过,吴夺的特长是理论知识很丰富,所以当确定是小康之后,就着光绪仿康熙的知识储备,很快就能找出几点依据。
    这就好像只给你题目,你做不出来,但是连题目加答案一起告诉你,而且你还知道相关知识点,那么就很可能找出解题思路。
    姚知源有些惊讶,“小吴,你可以啊,什么时候开始玩瓷器的?”
    “也就这两年。我玩得杂,样样通、样样松。”
    “还挺谦虚。”姚知源笑道,“这瓷器方面,看来我倒是得跟着你学习啊!”
    “姚叔你就别笑话我了······”
    这时候,吴夺已经将店里的东西看得差不多了,时间也已经到了中午,说着这句话,他顺手拿起了一件漆器笔筒。
    上手之后,顿感分量不轻。
    “这笔筒,不会是铜胎的吧?”吴夺一边说,一边用左手中指搭上了。
    “不是铜胎就是陶胎,创汇期的东西,没什么道道。”姚知源随意应道。
    所谓创汇期,是指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这个期间有很多工艺品是为了赚取外汇,工艺风格接近民国时期,但是却又比较呆板,因为毕竟是批量制作。
    此时,吴夺的面色却微微一变。
    这件漆器的胎······
    漆器的外层都是漆料,也分实胎和脱胎两种,脱胎的工艺比较复杂,实胎的工艺相对简单。
    漆器的胎各种各样,木胎,竹胎,铜胎,陶胎,夹纻胎,等等,各有利弊。
    比如木胎,优点是轻便,但容易裂,所以往往会在胎上再用漆灰黏上麻布加层,这和古时某些老家具的“披麻挂灰”有异曲同工之妙。
    铜胎和陶胎的漆器,相对就比较重了。
    这漆器笔筒是简单的圆柱形,漆面感觉很厚实,外红内黑,红漆面只是浅刻了几竿修竹,很是简单。这个漆器的工艺,有点儿不太精细。
    吴夺心道,这漆器笔筒的年份,和创汇期差不多,在六十年代中后期;但是这胎,居然是紫砂的!而且年份居然有三百多年!
    紫砂一般是制壶比较多,看着笔筒的形状,里面的胎不可能是壶。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包裹在里面的缘故,吴夺“听”到的内容,只有紫砂质地和年份,没有别的具体的了。
    “姚叔,这笔筒怎么卖啊?”吴夺拿着笔筒,看向姚知源。
    “不卖。”
    “啊?”
    “你想要的送你就是了!这东西是收货搭来的,我摆在货架上,就是为了搭配一下。”
    “别别别,您这开门做生意,哪能这样?”
    “你抹了祖母绿的零头,这个笔筒算啥?我说了,还得送你一件玉器呢!”
    吴夺想了想,“那这么着吧,您也别送我玉器了,就当我用零头买了这件笔筒了!这样一来二去,咱俩都满意!”
    “非得分这么清楚吗?你们年轻人呐······”
    “就这么说好了。您还得请我吃饭呢!”
    “行,随你吧。”姚知源借坡下了。其实他也挺舒坦,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之前说了送件玉器,少了几千块也拿不出手。
    现在好了,是吴夺坚持,舍玉器而取漆器,有了说法,他姚知源又没费俩钱儿。
    而吴夺非要这么较真,自是因为里面的紫砂胎。
    这东西三百多年了,怎么还顶不了一件几千块的现代玉器?
    退一步讲,不管有没有惊喜,就冲这年份,也值得赌一把。
    午饭是在赤霞山古玩市场附近的一家全羊馆吃的,姚知源说贴秋膘,所以推荐了这里。
    两人点了一只烤羊腿,加上葱爆羊肉、辣炒羊血,外带两个素菜。
    吴夺没想到姚知源还点了烤白腰,吴夺不吃这玩意儿,提前说了,姚知源还是点了两个,自己给干完了。
    其实吴夺并不怎么喜欢喝酒,那天喝醉了纯属心情不爽,所以中午吃饭就喝了一瓶啤酒,姚知源不喝啤的,不过也没多喝,自己来了一瓶小二。
    吃饭的时候,两人也交流了一些杂七杂八。姚知源就姚瑶一个女儿,也结婚了;他生意做得也挺好;并无烦事挂心头,日子过得很滋润。
    午饭后吴夺直接回了家。
    这次在姚知源的店里,吴夺进一步验证了很多东西。由此也能确定了,基本就是他之前总结的三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