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根本闲不下来
作者:暴躁肥宅   穿越荒年,我被全村带飞最新章节     
    处暑,即出暑,七月中,天气逐渐转凉。
    村长一宣布处暑到了,村民们都赶紧找出自己宝贝一样藏着的菜种。
    如果搁到以往,处暑正是丰收的季节,大家都忙着割稻谷。但这两年地里颗粒无收,大家难得感受到农忙的喜悦,几乎每个人都跟着来地里看播种。
    忙碌,对于村民来说,就是一种希望。
    李少才也站在田埂边,默默的看着大家都是怎么播种的,说不定以后什么时候就能用得到。
    站在李少才旁边的村长,更是满脸欣慰的看着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田地,语气里是止不住的高兴,“熬过今年,马上就有好日子了呀!终于看到了点奔头!”
    “是啊。”李少才也跟着感慨了一句,随即又问道,“咱们现在种这些蔬菜,什么时候就能收获?”
    “萝卜白菜这些,基本上都是两个月左右,白菜要快一点,现在种下去,等到九月底就能收。”
    李少才反应了一下,村长说的是阴历九月底,大概就是阳历的10月底11月初的时候。
    想想都该送暖气的时候了,山里的村民们还要忙着收获,李少才缓缓吐出口气,“那麦子呢?”
    李少才不知道大儿子说的麦子是大麦还是小麦,更不知道产出来的是什么东西,只能含糊的问道。
    “寒露的时候种麦子,大概等到来年五六月的时候就能收。”
    一提到丰收,村长的脸上就是止不住的高兴,今年的麦子一种,等到明年夏天之后,大家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
    “冬天的时候得让栓子琢磨琢磨怎么弄个磨出来。”
    李少才很想问问村长,寒露又是什么时候,但还是默默的把自己的疑问吞了回去。
    节气一般都是几号到几号,会有一两天的偏差,并不是固定在哪一天。
    像李少才这种完全依赖日历的人来说,还是不要了解的好,反正他也记不住,直接听村里人讲现成的得了,还是不要难为自己为好。
    不过,李少才倒是冒出来另一个想法,“大伯,你说什么时节种什么东西,什么东西该收了这些,都是有什么规矩的吗?”
    村长满脸的问号,“这些都是祖祖辈辈们口口相传下来的,一辈一辈传下去就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跟着这么种就对了。”
    “大伯,我在想不然等闲下来的时候,我把哪些东西需要什么时节播种,什么时候该收获,怎么样是出了问题,怎么样是长势不错,这些都记录汇总下来,写成一本书?”
    这个在李少才上学的时候背过,齐民要术、天工开物,这可都是非常有用的指导性着作。
    可惜的是原主的藏书里并没有这种类型的书籍,不然他就不用这么两眼一抹黑了。
    “种地这种东西也能写成书吗?”村长不是很能理解。
    在村长的概念中,书应该是非常神圣的东西,上面记录的不都是一些大道理?
    种地这种随便种种就能行的东西,也配写在书里吗?
    不都是靠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下来的?
    李少才肯定的点头,“当然了,其实前朝也有相关的指导巨着,里面详细的记录了如何选种,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用什么样的农具会提高效率,农具如何制作,收获之后可以做成什么食物、酱料,都有详细的记载。”
    村长眼睛放光,“书上记载的肯定比咱们知道的方法要好啊!这是什么书?你有吗?”
    李少才可惜的摇摇头,“我并没有这种类型的书籍,这种类型的书最有名应该是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农业类书籍,天工开物是工艺类书籍,但这两本书都是什么时候编着汇总的,李少才是一点概念都没有。
    村长念叨了两遍书名,随后想想整个村子里只有李少才一个人读书识字,又不由叹口气,“可惜了,要是在咱们逃荒之前,说不定还能让二牛在县城里找一找,现在咱们都进了山,怕是以后都没有机会进城了。”
    “没事,前人总结前人的,咱们也可以总结自己的。说不定大伯家传下来的,跟石头叔家传下来的就有不一样,到时候咱们可以对比一下,看谁的方法产量高就听谁的。”
    村长一想也对,马上又眉开眼笑起来,“对!是这么个道理,这两天处暑忙着播种,到白露还有半个月的时间,除了夯土墙还能有十几天的空闲时间呢,正好可以来整理一下。”
    说是空闲的时间,其实也根本闲不下来,只是比起这几天开荒要相对轻松一点而已。
    毕竟夯土层要晒干,中间可以空出来十几天,但家具可没有个头。
    等晒干夯土的时候,村民们还得制作门窗,每间屋子不得做一个门窗?
    除了门窗之外,桌子板凳这些,是不是得提前准备好木材,让栓子帮忙打家具?
    每间房的房梁可不只有一根主梁,要用到的大大小小房梁是不是需要修整?
    麻绳、藤筐这些,永远都编不完。
    家里的活,也永远都干不完。
    处暑播完种回去之后,村民们就马不停蹄又开始了忙碌。
    现在村民们的夯土墙已经晒干了两层,开始夯实第三层了,跟前两层不同的是,第三层在夯实之前,往里面预埋了几根树干,这些树干的顶端基本上都有一个分叉。
    小的房屋每面墙都预留了三四根树干,大一点的屋子就多一根。
    李少才猜测,应该是为了支撑房顶用的。等第三层泥土夯实,就已经大概有了一个房子的雏形。
    虽然李少才并没有动手,但看着大家一点一点把房子建起来,李少才也莫名的有一种骄傲的感觉。
    柳树村的村民们,真的都好厉害!
    就在柳树村每个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李少才对这些村民们敬佩不已的时候,有两个人正站在一线天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