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谈判胜于战斗
作者:我是小民   滚烫的精华注入仙女的体内最新章节     
    “打”这个简单的字眼,令书房内的文臣们一时呆若木鸡,他们的脸色变幻不定,眼神中闪烁着恐惧的光芒。
    相比之下,那些年轻的皇族子弟却对战争充满热望,纷纷拍手叫好,渴望明朝能囊括整个天地。
    朱元璋的目光先是赞赏,接着变为忧虑。战争确能拓展领土,但随之而来的后果同样骇人。
    他下意识地转头看向朱高炽:“炽儿,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趁着众人的恍惚,朱高炽早已构思好言辞。体内五个独特人格助他应对各种变故。
    “皇爷爷,孙子以为,世界广大,能纳入版图自然是最好。我曾听闻,南方的暹罗国,四季如春,作物丰富,河水灌溉下的稻谷一年两熟,许多人不必耕作,也不会忍饥挨饿。”
    朱元璋闻言,眼前仿佛浮现出那一片繁荣景象。
    “还有我们已征服的边疆国家,各有特产,这些正是大明目前所需的。武力是最后的手段,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用。”
    “陛下,微臣认为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国虽大,好战必亡。”
    方孝儒微微鞠躬,表示赞同。
    边关战事尚未平息,此刻扩张领土只会劳民伤财,实为不智之举。
    看着堂弟条理清晰的论述,朱允炆心中的嫉妒逐渐占据上风,走近几步道:“堂弟,你考虑什么呢?跟那些野蛮人有什么好谈的,直接派大军过去,他们必然投降。”
    言语间流露出对朱高炽的轻蔑,仿佛他已经君临天下。
    朱高炽闻言,只是淡然一笑:“我们不是帝国,即便他们不是大明子民,也不能轻视他们。”
    “况且,将来大明人口会日益增长,不同民族共处,必须学会包容。”
    “当然,武力也是一种必要手段,唯有实力悬殊或相当,双方才有坐下来谈判的可能。”
    \&皇祖,对付异族,策略至关重要,一味压制只会催生反抗,朝廷应与他们建立沟通桥梁,派遣使者,推广汉字、汉语和华夏文明。久而久之,那片土地岂不自然归属我大明疆域?\&
    \&孙子认为,面对边疆之患,只有一条法则,教化胜于武力,这里的教化,指的是文化的渗透。\&
    \&换个视角看,异族也有其长处,他们勇猛善战,若能引导他们接纳我们的文化,岂不是无形中提升了大明的军事力量?\&
    朱高炽环视众人,接着说:\&我们称他们为异族,不正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单纯吗?有时,智谋比武力更能解决问题。\&
    \&弟弟,我认为你理解错了。\&
    见众人渐渐倾向于朱高炽的观点,朱允炆顿时坐立不安。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先祖的教诲。大国确实需要展示威严,不宜轻易动武。但弟弟,你怎么确保那些异族会接受并延续我们的文化传统呢?\&
    \&依我看,既然他们崇尚武力,就按他们的规矩来,以武力征服,唯有如此,才能彻底消除他们的反叛之心。\&
    \&况且,儒家经典深奥丰富,岂是那些粗鄙之人所能领悟的。若让其他藩国知晓,他们会如何看待我大明呢?\&
    \&罢了罢了,今天只是讨论,别当成要立刻执行的命令。\&朱元璋摆手笑道。
    \&今日之言,各位切勿外传。\&
    \&臣遵命!\&
    方孝儒等人闻言,立刻严肃起来,躬身保证。朱高炽今日的言论一旦泄露,外界定会大做文章。如此聪明的孙子,朱元璋自然不会让他受到伤害。
    然而,这次对话让朱元璋陷入沉思,他一路走来,腥风血雨,心中有自己的坚持。那些翰林学士只会空谈,无人能如刚才那般坦诚直言。税收政策看似完备,实则可能才刚刚开始。
    对于领土,朱元璋起初也倾向于通过战争解决,毕竟如同帝王一般,征服世间所有土地,是每个君主的梦想。
    收回思绪,朱元璋缓缓道:\&继续授课。\&转身欲走,又想起一事:\&炽儿,今晚不必回府,留在宫中与我共进晚餐。\&
    \&孙子遵命!\&
    朱高炽笑着行礼,朱元璋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扬。很快,朗朗书声再次回荡在书房,而夫子们的面色却难以平复,今日之事,他们恐怕终生难忘。
    另一边,朱元璋返回的路上心潮起伏,他的孙子就像一座宝藏,越发掘,越能发现令人惊奇的智慧。
    他对治理国家和国家未来有着独特的洞察,尤其是在土地问题上的见解,简直无可挑剔。
    对于那些异族,他只关心结果,至于采取何种策略,他并不在意。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从孙子的话语中预见了大明辉煌的未来,这在他心中点燃了一把火。做皇帝前,他最熟悉的就是耕作,所以他怎能不了解异族领地的优越条件。
    一年两熟的稻谷,无疑是天然的粮仓。若能全部纳入大明,街头将再无灾民身影。
    有了粮食保障,军队的发展也将指日可待,形成良性循环,使大明繁荣昌盛,代代相传。
    朱元璋想到这,脸上不由露出笑容,仿佛未来已清晰可见,他甚至开始考虑,朱高炽是否更适合执掌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