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交州风云起
作者:鹅卵石   一统天下,从救关羽开始最新章节     
    孙权听到步骘的话,就想起来了送给孟获的那一万套甲胄,心里亏的滴血,却也知道,如今之计和刘备再争夺荆州已经没什么意思了。
    失去的再想拿回来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旗鼓相当的棋手除了保证自己不犯错之外,还得有耐心,等对方犯错。刘备如果不是白痴,就不会穷全国之力来打东吴,剩下的就是谈判了。只是怎么才能在谈判中攫取最大利益呢?
    陆逊打零陵、桂阳郡没有打下来,自己丢了长沙郡和江夏郡,至于张飞死了,那是曹丕让做的,报仇就去找曹丕去,真要想同时和吴、魏开战,刘备也打不起。
    所以,此时就算是把建宁郡或兴古郡吃下来,刘备也得认。
    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为了方便管理,刘备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郡为云南郡,又分建宁、臧柯为兴古郡。(现在能查到的蜀汉地图大都是以这个为蓝本的)
    既然已经制定好策略,就得找个可靠的人执行了,陆逊不能去,万一刘备和关羽脑子抽了,真要继续进攻,得有个能坐镇的。吕岱刚去交州,影响力不足。
    想来想去只能让步骘再去一趟了。于是孙权说道:“子山(步骘的字)言之有理,孤正欲命你为征西将军,前去交州。”
    步骘道:“臣定不辱使命。”
    孙权又道:“伯言,你给子山准备一些雄兵强将,争取能在南中扳回一局。”
    陆逊道:“陆逊领命。”
    孙权又道:“遣使议和当下不用着急,等子山那边有结果了再去议和不迟。”孙权还是这个老六的性格,赚不了便宜就是吃亏,现在吃了亏那更是难以接受了。
    历史上的孙权,自从做了江东之主,地盘那是一扩再扩,至少是孙策时期的三倍。后来又把荆州和交州握在手里,才算是真正称帝了,他称帝之时已经有了和曹魏抗衡的实力。
    张达、范强终于到了建业,孙权此时已经没有心思再接待他们二人了,但是该演的戏还得演完,孙权亲自出城迎接,安排了接风宴。
    张达、范强很开心,以为得到了重用,谁知接风宴刚结束,孙权就说道:“如今刘备势大,辛苦二位一趟,将张飞头送到洛阳去!二位家眷都已经安顿好,你们去见一面就出发吧!”这赤裸裸的威胁,二人敢不去么?
    张达、范强诧异了,当初你让我们做事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啊,说好的封侯呢?高官厚禄呢?怎么来了之后成了送快递的了?这剧本,不对啊!
    不管如何,已经上了贼船,下船就难了。
    二人回到孙权给家人安排的宅邸一看,更是心凉了半截,张达抱着母亲痛哭,母亲还以为是太久未见思念所致,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被公孙卓给骗了。
    他为了配合演戏,一路从阆中到建业,生怕公孙卓把他的家人咔嚓了,谁知道公孙卓把所有人都送到了东吴,这不是送他们全家去死么!
    出来见到范强,范强也是如丧考妣,可不是嘛,万一张飞此时出现,孙权不杀他们全家才怪。因为杀张飞给了关羽进攻荆州的借口。
    陆逊若是打下桂阳郡、零陵郡也就算了,现在是白白送出去两个郡,满朝文武的愤怒总得有个宣泄口吧。
    张达、范强二人带了“张飞”的头颅,依依不舍的上了船。该恨蜀汉么?二人自己先做了汉奸,怎么去恨!不恨么?那是真恨!自己全族都沦为了炮灰,怎么能不恨。战乱时代,无能却贪婪的人总是害人害己的。
    刘备终于到达了江陵,只是计划已经变了,既然得了荆州,就没有必要再带太多人来了。
    刘备命诸葛亮率吴懿、马忠、邓芝、王平、廖化等人去支援马超,守住武都进攻天水郡,然后转陇西郡,一直到金城郡,完成诸葛亮的“隆中对”的战略构想。
    刘备将带来的兵马分给诸葛亮五万,和诸葛亮在巴东分开,诸葛亮转向去了汉中。
    刘备到了江陵,关羽、赵云率文武到码头迎接,关羽见到刘备抱住刘备痛哭不已,言说道:“大哥,三弟为东吴小人所害,大哥来荆州正好为三弟报仇,为何军队却被孔明调走了?”
    当着文武的面,这就让刘备尴尬了,刘备总不能说三弟没死,正给孙权下套呢!于是拉起关羽义正言辞的道:“二弟放心,三弟之仇我一定会报的,你且再等数日便有答案。”
    刘备与关羽携手进城,进城之后刘备就发现,江陵城大变样了,马车行驶在青石板上,迅捷又舒适。
    青石板两边的道路用红砖砌了人行道,主街道的商铺都变成了红砖青瓦的房子,整个城市看起来朝气蓬勃。
    进了城,到了关羽给刘备安排的行宫,刘备这才将张飞未死的消息透露,同时还叮嘱关羽,一定要演好戏。
    得了荆州下一步就得巩固战果,将荆州发展好。阿斗在荆州已经打下了基础,按照阿斗的思路发展下去,荆州很快就能再一次成为鱼米之乡,为征战天下提供宝贵的资源。
    眼下最主要的战略目标应该是雍州、凉州,当然对阿斗来说,苍梧更重要,因为他需要一个出海口。
    苍梧郡是士燮的老巢,士燮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存在感不高,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这哥们也是个牛人。
    士燮并不是像想象中的军阀一样好色贪财,而是一个知识分子。少年时游学京师,拜颍川人刘陶为师,颍川,熟悉三国的人对这个地名都不会陌生,什么荀彧、郭嘉、戏志才、陈群、荀攸等等谋士的故乡,可以说三国的一半牛逼谋士都是这儿的。
    刘陶是颍川大儒,还是皇亲国戚,属于卢植之前儒家泰斗人物,老牛了。士燮就跟刘陶学习《左氏春秋》,春秋可是本好书,关羽也爱看。
    后来士燮举孝廉,担任过尚书郎,也算是在京城见过世面的人物了,到后来士燮回到交州还经常和许靖、赖恭经常开沙龙,算是学术大拿。
    不仅在学术上着了几本书,在政治上更是玩的飞起。交州的刺史不管是谁派来的都是他的上司,都给伺候的好好地,但是,交州的刺史那是走马灯一样的换来换去的,朱符、张津、赖恭、步骘,现在是吕岱。
    重点不在于刺史换的快,而在于这几个刺史分属不同的势力,有袁绍的、有曹操的、还有孙权的,士燮和他们配合的都很好。这点和刘表很像,谁当老大我拜谁。
    士燮有一点不同的是,朱符想打仗,嗝屁了。张津想打仗,嗝屁了。赖恭想打仗,被苍梧太守逼走了,一个省委书记居然被一个市长逼走了,你敢信!
    再后来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在荆州、扬州以前的交州站队还有选择么?所以孙权招降的时候,士燮乖乖的认输投降,继续做他的老二。孙权就派了步骘来了,那个刺头苍梧太守吴巨还想搞事情,结果被步骘给搞掉了。
    步骘弄死了吴巨,再加上士燮的支持,很快就在交州站稳了脚跟。士燮为了让孙权放心,主动把儿子士廞送到东吴当人质了。
    士燮主打的就是一个和平,你们谁当老大都行,但是不能在老子的地盘搞事情,谁搞事情我就搞谁。在孙权能给交州和平的时候,纳头便拜。
    步骘走了之后,换成了吕岱。士燮也是极力配合,所以当初交州有叛乱公孙卓才会怀疑,因为如果士燮不想让交州乱,交州就乱不起来。如果士燮想让交州乱,就凭朱然那几千人,根本平不下来。
    之前吕岱不管是送甲胄也好,制造叛乱也好,都对交州产生不了什么影响,所以士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但是现在步骘要来了。
    步骘是想来打仗的,一旦打起来,交州就是战场,平静了将近百年的交州就会乱起来,士燮内心怎能同意。
    士燮不知道的是,不仅仅步骘要来,其实张飞早就已经到了。覆巢之下无完卵,战火纷飞的三国,怎么会有净土!交州注定是要被拖进战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