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乔迁之喜
作者:香晓宁源   穿越之小小农女种田忙最新章节     
    第 54章 乔迁之喜
    丁蔓正仰头看上梁,看的津津有味儿,丁秋跑过来找她。
    “姐姐,姐姐,快回家!小鸡出来了。”
    丁蔓大喜,真的孵出来了?她领着丁秋跑回家,来到暖房,刚靠近就听见吱吱的叫声。
    簸箩里已经捡出了十多只黄色的毛茸茸的小鸡仔。哎呀,太可爱了。
    这一次两个暖房共孵化了三百个蛋,除了十二个没成功的,共孵化了二百八十八只小鸡。
    吕氏和曲氏黑天白夜的倒班,俩人熬的很憔悴。
    丁蔓想找人替都不行,都掌握不了温度。曲伯娘都不行。
    温度只有吕阿奶能掌握。她用手一试,低了,加柴。高了,撤火。
    丁蔓曾试了一下,根本觉不出不同,吕阿奶的手就像温度计,这个是没法比的。
    吕氏婆媳又把第二批四百二十个蛋又装上暖房。丁蔓让她们休息休息再孵,吕氏不干。天越来越热了,蛋别再坏喽。
    丁蔓无奈只有嘱咐饭食上再精细一些。暂时先不收蛋了。打听着多收些鸡苗吧。向大牛前段时间送来二十八只,养了这些天都长硬翅了。
    房屋全部上梁成功了。铺上草垫子,开始盖瓦了。
    等到开始垒墙隔房间的时候已经到了四月末。
    地里的苞谷已经长到了成人的腰。同时疯长的还有草。
    丁大石和陈木又用耘锄耘了一遍。这遍过后基本上不用锄草了。苞谷高了,草吸收不到阳光,长的就慢了。
    村里人发现了自己家的苞谷和丁家的不同。
    他们种的苞谷秸细细的,黄黄的。反观丁蔓种的,一棵棵秸粗的像小儿手腕,而且叶子宽又绿的油亮。比他们的高许多。
    齐明笑呵呵的看着自己家的苞谷苗,他开始确实是想不明白,苗少怎么会高产。他现在明白了丁姑娘为什么那么笃定会高产。
    这么粗的秸,结的苞谷棒子能小吗?这是他管理的村子,他报上去会被赞赏的。
    啍,青顶子村,靠林村早晚会超过去。青顶子村就仗着人多地多,交的赋的,村长也总是压他一头。
    丁蔓种的土豆也一棵棵苗大的很,绿油油的,罩的都看不到地了。反观村人们种的,苗簇拥在一起,争那一点点养份,我长不大,你也别想长大。
    一堆的苗,没有一棵大的,好几棵苗加一起都不如丁蔓的高。
    村民们有些人开始后悔了,嘴硬的还在那叭叭:“这样只长苗,能长东西?地里的力量都叫苗吃了,别到了秋天咱们收粮她收苗。哈哈哈。”
    陈木的爹陈光也在其中。他眼热的看着自家大儿牵着牛,轻松的锄草,可惜他全部是密植,没有一块地能用的上牛。只能满心遗憾和不甘的看着牛。
    他脑子里根本没有牛不是我家的,我不能用的概念。他说出来,大儿敢不给他用牛,村里人唾液星子也淹死他。
    所有的房子终于在五月端午前完工了。看着一排排青砖瓦房。明亮的大窗户。每栋房子都是独立的。
    房子长二十米,宽五米,从屋山量是三米六。每个房间都铺有火炕。
    房间里还修有马桶。房子没盖时先挖的一米深沟,里面铺上秦大虎给烧制的管道。图纸是丁蔓画的,包括马桶也是。
    秦大虎同样没要钱,免费烧制了可以相接的管道,马桶比较好制一些。虽然过程失败多次,最后成功了。
    管道最终的流向是离他们的房子不远处一个大坑。表面盖起来以免露出不好闻的气息。
    时间长了可以收拾地里当肥料,不用特意的沤肥了。
    马桶的房边吴大做了个水箱盛水,以便用时冲刷马桶。
    村里人都来参观了丁蔓的房子。羡慕的不行。这冬天都不用出屋上厕所了,不用担心冻屁股了。
    高高的门框,高个子进房间都不用低头,进门是堂屋,两边都是房间。靠窗的一面是炕,烧的热乎乎的。每个房间里南北相应着各一个大窗户。
    明亮的很。屋子里还没摆家具,显的空荡荡的。房子最西边一间是厨房,靠北墙垒了一个台子。
    上面按了一个大盆。大盆底部丁蔓让吴大给钻了个洞,又做了个塞子。
    洗菜时堵起来,洗完了拨掉塞子,水就流向管道。
    没办法,本打算让秦大虎烧制。秦大虎砖瓦都加班加点的烧制,丁蔓又加上管道马捅,他实在是赶不出来。
    无奈丁蔓去昌城买的最大的盆,当简易洗菜盆。
    灶台也在这一小间里,既可以做饭,又可以烧炕暖屋。灶台通往炕的地方留一长方形的孔,放有一片铁片,想热炕了就拨开,不想热炕了就插上。
    屋子里每一个房间都是相通的,东面的炕都留有炕洞,烧也特别的方便。
    村子里不管谁家房子落成都要请客摆流水席的。通知亲朋好友来帮忙暖房。人越多房子人气越旺。
    丁蔓订在五月十二办酒席,她让丁树根去给裴庆和钱明送来信。来不来的,信要送到。裴庆表示那天带钱明一早到。
    吴大征询了丁蔓的意思,决定给青顶子村的吴财送个信儿。
    大家都是云州来的,又是吴大一个村的,和吴大没出五服,就是亲戚。应该通知。
    丁蔓把这事儿交给了齐明,他路熟,交给谁她就不过问了。齐明痛快的应了。
    丁五这些日子搬到了鸡棚住。七百多只鸡已经长到了半斤多,丁五不放心,日夜守那里。
    丁蔓就让丁大石和陈木赶车去采买菜。她准备酒席做十二个菜。主食就是苞谷面和细面掺杂的馒头。
    陈兰几个人也天天挖野菜,附近的都被她们挖没了。
    这天丁蔓订做的家具送到了,浩浩荡荡的一长队。
    靠林村自从丁蔓等人搬来后热闹很多。以前一年都见不到外人来,也见不到牛车。现在时不时的就有车来。只要一看到车,就知道是去丁蔓她们家的。
    吴大本来极力反对买家具,他和吴二辛苦些慢慢的做。
    丁蔓不忍他们辛苦,再一个家具需求太多,他俩做不及。不如买来的痛快。把俩伯伯解放出来还有别的事儿忙。
    吴大听了丁蔓的解释才不坚持了。看着浩浩荡荡的挺多,分散下去就显的少了。
    女孩子们的梳妆台,每个女孩单独一个柜子。
    母亲们每人一个衣橱,一个梳妆台,一个柜子。男孩子的书桌,书架。虽然临时没有书摆,也要先准备起来。
    每家各有一张八仙桌,六张椅子,一张吃饭用的炕桌。
    丁蔓给自己和吴四妮各做了一个书桌。把吴四妮得意的不要不要的。
    时间在忙碌中过的特别的快。眨眼就到了五月十二。也是她们乔迁的日子。
    早早的,丁五,王老太太,吕老太太,就在新居前,摆了供桌,摆上祭品。祷告天地,拜会祖宗。
    然后搬入新居。东西好收拾,就是被褥和衣服。
    众人各自搬到自己的家里。吕老太太看着明亮的屋子,坐炕上,太阳晒进来暖洋洋的。吕老太太对俩儿子说:“没想到,我这辈子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托妞妞的福了。唉,你爹没福气。”
    王氏用手抚着炕,摸摸墙,又摸摸家具。她拉过丁蔓的手,拍了拍:“妞妞啊,阿奶要谢你了。阿奶做梦梦不到这样的日子。现在让我闭眼也值了。”
    “阿奶,看您,好日子还在后面呢。我要让阿奶当最有福气的老封君。要让阿奶有丫环伺候。”
    说着拉过丁岩和丁树,用手点着他俩的额头:“你俩听好,我负责挣钱给阿奶花,你俩负责给阿奶挣个诰命回来,听见没?”
    因为太用力,把丁岩都戳倒了,把王氏逗乐了,把那丝伤感也赶没了。
    “好!好!我啊,就等着我孙女给我买丫环,等着我俩乖孙给我挣诰命!哈哈哈!我的乖孙呦。”王氏抱着丁岩揉搓着。
    陈木像梦游似的搬到新房子里,他一遍遍掐自己,告诉自己这是真的。虽然盖房子的时候他全程参与,可真住进来,感受是不一样的。
    跟着爹娘时一直住偏房,从来没有想过他也有一天能有住正房的资格。能自己拥有一套房。周氏挺着微凸的小腹,也是一遍遍的看,看多少也看不够。
    陈兰可没时间感慨,她放下包袱,拉着陈思陈淑就出去了。今天流水席呢。
    李氏田氏已经在揉面准备蒸馒头。杨虎子夫妻也来了,李大兰挽起袖子帮李氏揉面。
    齐明一家四口也早早来了,随了三十文礼,这算厚礼了。
    丁蔓也不矫情,收下了,让赵腾记礼单上。杨虎子夫妻俩拎了一蓝子鸡蛋。
    正好能用上。郑大炮一家子也来了。兰氏一来就帮曲氏几人择菜。
    齐明安排杨虎子郑大炮杨天成等人去借桌子,借碗筷,别弄混了,事后要还回去的。
    村里人陆陆续续的来了。随的礼也五花八门。有给鸡蛋的。给菜的。给碗的。有拎着鸡的。
    陈光一家人也来了。大白氏小白氏相似的脸上露出贪婪和羡慕,眼睛咕噜着不知道打什么主意。
    大狗二狗抽着鼻涕跑进跑出,惹得众人一阵嫌。
    陈光端坐那里等大儿请他去新房看看。郑二木和妻子忍不住去了陈木的新房。
    房子外面已经很令人震撼了,陈二木就没见过这幺好的房子。全部青砖,地主家也没有这么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