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购买种子
作者:香晓宁源   穿越之小小农女种田忙最新章节     
    第47章
    丁蔓告别裴庆出来,下楼走到门口。
    钱明等在那里。丁蔓走过去打招呼。
    :“钱哥哥。”
    钱明伸手送她,出了酒楼,钱明朝丁蔓鞠了一躬。丁蔓连忙闪开。
    “钱哥哥,你这是干什么?”
    “妹妹,哥哥多谢你。没有你,我升不了采买。妹妹,哥哥不会说话,你有事儿,找哥哥。”
    “钱哥哥,这都是你自己努力,和我可没什么关系。”
    “妹妹,裴掌柜升我当采买的时候说了,丁姑娘的哥哥也错不了。妹妹,你放心,我一定不给你丢脸。”
    丁蔓笑着点头,挥手和钱明告别。
    转身的瞬间,丁蔓脸沉了下来。不管愿不愿意,这个人情她必须承了。
    丁蔓前世时就特别的讨厌这样的捆绑,没想到穿越一回又遭遇一遭。
    一开始她知道裴庆以她的名义送钱明卤味,她还感叹裴庆人情世故的老道。
    可是又因为她给钱明升职,这就有些过了。裴庆当她面可一字未提。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丁蔓想了半天没想明白,她不是纠结的人。
    想不明白就不想了,到时候就清楚明了了。
    丁蔓回到摊位前,香油果子已经卖完。
    孙氏陈兰和吴大妮兴奋的脸通红。一看到丁蔓回来,陈兰和吴大妮就没停下嘴。
    “妞妞妹妹,明天咱多活些面吧?”
    “对对对!妹妹,今天好多人都来没买到呢。”
    “是啊是啊,有人还打算先给钱明天再拿香油果子呢!”
    丁蔓笑眯眯的耐心听她俩叽叽喳喳,好象她是姐姐,那俩才是妹妹。
    孙氏边收拾东西边抿嘴笑看着她们。丁蔓等她俩说完后说“走,咱们去找叔伯他们去。”
    陈木三人看她们慢慢的流畅了,上了正轨,才放心的去买具和种子。
    孙氏挥手让她们去转,她看着东西。
    姐妹三人沿街走,边走边看。陈兰第一次来县城。吴大妮倒是来过几次,只不过那几次只在街中心那里,匆匆卖完,匆匆走。
    从未有机会闲逛过。俩人边看边惊叹不已。
    丁蔓看的失笑,俩人的样子和平时判若两人。也是,她俩毕竟才十三四岁,在前过还是个初中生。
    在这个朝代已经可以谈婚论嫁了,为了生活奔波劳碌了。
    丁蔓暗下决定,以后让家里的女孩子们轮流出来,长长见识。
    她要让女孩子在家里的一天,就幸福一天。她做不到兼济天下。
    但是家里的那些孩子,她还是有那个自信,让他们有个幸福的童年。
    每个人有衣穿,有饭吃,有书读。
    仨人边走边聊,街上热闹的很。有沿街叫卖的。有耍杂耍的,让仨人目瞪口呆的是竟然看到头上插根草,自卖自身的。
    丁蔓想起一个词,人如草芥,难道这就是这个词的来处?
    仨人没了逛的心情,打听了铁匠铺的方向,匆匆赶到那里。
    陈兰沉默不语,如果没有丁蔓,她不敢提分家。就是勉强分了,无片瓦遮身,娘又身体虚弱,她陈兰,也会是个头插草的结局。
    丁蔓不知道陈兰的内心想法,她看到二叔几人已经挑了几把农具没,放地上。
    丁蔓好奇的弯腰看,有耧,有锄,有犁,有镰刀。
    锄头是铁头,木柄,可以锄草松土。
    犁,松土开沟渠的器具。曲柄,形如木叉,前面是铁犁头,一人拉着一人扶着。
    镰刀都知道,可以收割庄稼,可以割草。
    耧,播种用的农具,也是曲柄,上面有一个竖长方型木盒,盒下端有孔,种子可以从小孔流出,顺着开沟的铁管落到地里,铁管前头是个小犁头。可以开沟用。
    还有一把铧,丁蔓不懂就问“陈伯伯,这个是做什么用的?”
    “这个呀,安犁头上方,可以更深的翻土。要是人拉着,咱就不买了,太深拉不动,我们不是去买牛了嘛!”
    丁蔓了解了。铁匠帮着往外搬,往推车上装。
    铁匠铺父子俩笑的见眉不见眼,除了地主,散户还真没有一次性购买这么多的农具。
    耧买了两个,共二两银,犁买了两个一两六百文。锄头买了八把共一两二百文。镰刀买了十二把,共一两二百文。铧买了两个,替换用,也花了三百文。
    共花了六两零三百文。陈木听的直咂舌。
    丁树根掏钱付账,铁匠铺老板觉得他们买了这么多,又赠了一个耧上的小犁头。
    几人装好车,用绳子捆结实了,告辞了铁匠铺老板,又奔向粮铺,路上的精彩也顾不上看了。
    来到粮铺,经营粮铺的竟然是一位妇人。
    妇人笑容可掬的迎出来“各位客官里面请。小妇人夫家姓孟,你们称我为孟娘子就可。请问各位打算要些什么?”
    这是丁蔓来到古代,见识到的第一位女子经商的。
    丁蔓微一施礼,道:“孟娘子有礼了,请问一下您这里有什么粮食种子和蔬菜种子吗?”
    “我们店铺虽然不大,但是基本上货是全的,呐,这个是苞谷种子,荪种子,菉豆,这个是土蛋。”
    丁蔓细细看去,原来是豆子,绿豆,土豆。
    丁蔓实在是搞不懂历史到底是哪了劈了叉,她记得土豆好象是晚清才开始被人认知并大量种植的。
    (作者为了大家看的方便,就以现代的叫法为准,希望大家理解)
    丁蔓慢慢的看去,品种真的不少,她去过一个来福铺子,那里和这个粮铺完全不一样的风格。
    可能是妇人心细,各个品种,种子和粮食分列两旁,井井有条,让人一目了然,非常的舒服。
    丁蔓问了细面的价格,比较高。十五文一斤。翼州也曾种过麦子,产量低的可怜。慢慢的百姓都不种了。
    粮铺里的细面几乎全部是从司州和云州调过来的。云州这两年干旱,后又遭遇蝗灾,导致了细面价高居高不下。
    翼州大多种苞谷,蜀黍,还有粟米。还种豆子,绿豆,土豆。
    丁蔓看到土豆,差点儿没认出来,这也太小了,像鹌鹑蛋一样大小。
    丁蔓问“孟娘子,这个土豆没有大的吗?”
    “土豆?奥奥,土蛋呀,还别说,叫土豆更顺嘴呢。这都挑的大的当种子呢。种的人很少,产量也低,而且吃着还麻嘴。我不是特意卖这个,一般的都当了搭头。”
    丁蔓听到产量低有些石化了,这可是高产作物啊,可以当粮食的。在前世立过汗马功劳的,在这里竟然成了搭头。
    “孟娘子,这些土豆您有多少?全给我。”
    “啊,小姑娘,你看看别的,这个真是浪费地的。”
    “谢您好意,我回去种种试试。没事儿,您尽管拿来就是。”
    丁蔓觉得绝对是这个朝代的人种的不得法,在前世,再怎么不管也不至于长这样。
    苞米种子也不像前世那么饱满。这些种子都是缩小版的。
    孟娘子让丈夫拎出一袋土豆种子,连店铺里的全称一下,共一百四十六斤。
    孟娘子算了一文三斤,共四十八文。苞米种子买了二十亩地的。陈木说每亩需要三十五斤。
    丁蔓持怀疑态度,她记得前世一亩地好象只需要四五斤玉米种子。
    丁蔓好象找到粮食低产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