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鬼都喜欢红色
作者:丁猫儿   离经叛道小穿女最新章节     
    大臣们很少见到黄台吉在朝堂上乐得哈哈大笑的场景,虽然大家现在没看《山海经》,但见黄台吉乐得大笑,就知道《山海经》里的插图与福临说得无二,不过,看不看《山海经》不重要,《山海经》里面的鬼喜欢什么颜色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配合皇上的情绪,所以,大家都跟着皇上哈哈大笑起来。
    《山海经》里插图中那些鬼怪为什么喜欢红色?其实那是因为以前的插图用的颜料色彩比较单一,如果满本书里的插图用的都是灰暗的颜色就没有那么夺人眼球,用一些鲜艳的红色,必定会为插图增光添彩,所以,插图能用红色就尽量用红色而已。
    黄台吉笑够了,对福临大加赞赏,好!福临看书如此认真,实属不易!福临得到父皇的口头表扬,心里也乐得开了花,人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跟着林月混,林月传授的各种知识点,真的比福临读十年书还管用。
    刘圣这时却对皇上施礼,说微臣也认为紫禁城不宜建沼气池。
    杜文一听,原本沮丧的脸上出现惊异的表情,他刚才竭力反对刘圣,没想到刘圣在紫禁城是否建沼气池的问题上居然是自己的知音!
    黄台吉一听,得,紫禁城是否建沼气池的问题又回来了,赶紧收敛住脸上的笑,问刘圣,爱卿有何说法?刘圣说,紫禁城不宜建沼气池至少有两个理由,一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讲究的文化是融合凝聚,龙脉是融合凝聚的根本。紫禁城是历代国都,紫禁城是大清国的龙脉,建沼气池需要挖深坑,挖深坑就必定触动龙脉,连民间的老百姓都知道,龙脉是不能动的,动了龙脉必定有灾祸发生。刘圣原本想说,动了龙脉就等于灭了帝王,但这话他不敢说,只好说会有灾祸发生。
    黄台吉一听建沼气池要挖深坑,挖深坑必定会触动龙脉,触动龙脉的后果皇上比刘圣更加看重,因为皇上就代表着龙脉,龙脉也是皇上的根基,这是不需要讨论的底线。
    黄台吉惊愕的瞪大眼睛,他没有想到建沼气池会触动龙脉,就赶紧点头,表示赞同刘圣的说法。
    刘圣继续说,第二的理由是,即或建起了沼气池,但沼气池产气用气和管理是一门专业技术,而沼气公司是以前京城巴子丐帮的人,那些人为了管理沼气池就必定会在紫禁城里晃来晃去,对紫禁城的安全保卫带来很大困难和隐患。
    刘圣话一说完,黄台吉更加愕然,仿佛看见很多乞丐在皇宫里走来走去的身影,所有的大臣全都叽叽喳喳议论起来,特别是负责紫禁城安全保卫工作的大内侍卫王福成更是忍耐不住,一步上前,向黄台吉施礼,刘大人说得极是,京师安保,皇宫安保,尤其是皇上本人的安全,是皇权稳定最关键的保障,恳请皇上千万不要疏忽。
    所有大臣都齐声大喊,恳请皇上千万不要疏忽!
    紫禁城动龙脉的事,紫禁城安全保卫的事,这是紫禁城的大忌,岂能在朝堂上讨论?黄台吉当即向大臣们压压手,朕知道其中的厉害了,以后谁也不要再提紫禁城建沼气池的事情,谁再提格杀勿论!
    大臣们默然,全都腹诽,这不是你自己刚才心血来潮提出的问题吗?你自己提出的问题被大臣反驳,现在却说谁再提就格杀勿论!唉,只许皇上放火,不许别人点灯,没地说理去。
    福临散朝后将这事讲给林月听,林月倒是吓了一跳,好在皇上及时采纳了刘圣的说法,否则皇上心血来潮,要求紫禁城也建沼气池的话,林月不知道会遭遇什么样的风险,想想都后怕。
    黄台吉看向刘圣,满眼都是信赖,对刘圣说,爱卿继续。
    刘圣这才想起刚才调研禀报还没禀报完,这才拿出从林家农场实验地里掐下来的麦穗,将两种不同的麦穗呈送给皇上,再将用纸包着的两小包麦粒呈上。
    刘圣说,这两捆麦穗和两包麦粒,一种是施的一般农家肥,一种是施的沼肥,施一般农家肥的麦穗,每穗只有三十多粒,但施了沼肥的麦穗,每穗却有四十多粒,据农人们和顺天府管农业的官员初步测算,施了沼肥的麦子比施一般农家肥的麦子至少能增加两成的产量。
    黄台吉一边听着刘圣的禀报,一边观察着两种不同的麦穗,一会儿看看麦穗,一会儿又看看那两堆麦粒,李公公赶紧上前帮忙,将两种不同的麦穗都揉搓出了麦粒,再将麦粒分成两堆堆放在黄台吉御桌上,李公公认真数数麦粒,将麦粒数量呈报给黄台吉,两种麦穗的麦粒数量果真不一样,不仅数量有别,就连麦粒每粒饱满程度都有明显差别。
    黄台吉眼里盯着麦粒,面部表情很凝重。
    粮食问题一直是大清国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个年代影响粮食产量的问题很多,人口增长,会导致粮食不够吃,灾难性气候,会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连年战乱,导致粮食比金银珍贵,甚至官吏腐败,皇上瞎指挥等等,都是导致粮食危机的问题,沼肥能增加粮食产量,这样的功绩不是一般的功绩,对于黄台吉来说,这是国计民生的功绩。无粮不稳的道理,不是林月前世才有的说法,而是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个朝代,下至老百姓,上至皇上都信奉的真理。
    黄台吉盯着两堆麦粒看,不断颔首。他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用鼓励的眼光看着刘圣,让他继续汇报。
    刘圣说,沼肥不仅能使粮食增产,还能使牲畜增肥,沼肥用来养猪养羊养牛,都是牲畜爱吃的东西,牲畜吃了以后,更加易于消化,牲畜就长得膘肥体壮。黄台吉又颔首,示意刘圣继续说下去。
    刘圣说,这个月截止,顺天府收到的工商税已经比往年增加了将近一倍,预计到年底,收到的税收会比以往任何哪年都多,微臣了解了新增加的税收,全部来自沼气公司。刘圣说完停住,咽咽口水,看着黄台吉。
    增加税收,这是与粮食产量重要性比肩的另外一项重大成绩,因为朝廷缺钱,不是一般的缺钱,但朝廷再缺钱,哪怕揭不开锅了,也不能打老百姓的主意再去搜刮老百姓。
    黄台吉迁都北京后,为了巩固统治,安抚民众,推行了满汉一家亲的政策,提出“不加赋”的承诺,以此休养生息,增强国力。永不加赋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一项得民心的政策,但是对朝廷来说,却是雪上加霜,既然不加赋,当然就要言而有信,不能再向老百姓索取,就只能索之于商,但这个年代的商人是不受人待见的,商业发展程度很低,商人赚钱很不容易,每年交到官府的税金也很有限,所以,顺天府的税金能够比往年多一倍,到了年底还会创新高,皇上哪能不动心不兴奋?要是我大清国普遍推广了沼气,粮食问题,税收问题,还有其他问题全都能缓解很多。
    黄台吉激动得不断颔首,问刘圣,沼气有如此多如此大的功绩,沼气公司是何人所办?刘圣说,听沼气公司的掌柜说,他们的老板是皇上钦点的二状元曹家文。
    黄台吉一听,有些愕然,不仅黄台吉愕然,就连大臣们都很愕然,曹家文是皇上钦点的二状元,谁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皇上没见过曹家文的面,因为殿试那天,曹家文吃了林月给的曼陀罗汁昏睡在床上没参加殿试,虽然曹家文没参加殿试,但曹家文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句则让黄台吉爱不释手,他将诗句亲自抄录下来以后,一直放在自己的御案上,现在他瞟一眼那几行诗句,心里既为自己慧眼识珠得意,又为曹家文没辜负皇上圣意而深感欣慰。
    皇上问杜文,曹家文是礼部的人,你知道曹家文办的沼气公司吗?杜文傻眼了,说不知道吧?他让曹家文签过沼肥转让承诺书,说他知道吧?可他什么都不知道?皇上见杜文迟疑,知道他难以回答这样的问题,不过,皇上并不关心杜文是否知道曹家文办没办沼气公司,他要问的重点是曹家文的基本情况。
    黄台吉不待杜文回话,继续问,曹家文的祖籍在哪里?他在礼部任的什么职?黄台吉任命的官员太多,他只知道曹家文在礼部任职,但忘了曹家文任的什么职务。
    杜文躬身回答,曹二状元的祖籍是仓西县曹家村,他在礼部任主事,从六品。
    大家就知道了,主事虽然是从六品,但却是虚职,没有权力。
    黄台吉默然,又瞥见那句“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诗句,心下想着,具有如此真才实学的二状元怎么能不担任实职而只是做个无所事事的虚职官呢?
    刘圣见皇上没再说话,就继续禀报,沼气公司的员工绝大多数都是以前京城巴子丐帮的乞丐,沼气公司成立前,巴子丐帮的乞丐因为生活无着,经常骚扰民居和商铺,为了争夺讨乞地盘,丐帮之间还经常出现火拼和斗殴事件,现在乞丐们靠着沼气公司有了稳定的收入,再也没有出现过丐帮之间的打斗事件了....。
    刘圣禀报的时候,杜文原本没有心思认真听下去,他还在为今天佟佐领责问他办事不力的事烦恼。沼气公司不遵守承诺,不让辛者库粪夫拉沼肥,沼气公司的人将辛者库粪夫打得鼻青脸肿,哭爹喊娘。佟佐领嘴巴都气歪了,所以,今天一早就在乾清宫外等着杜文,质问杜文是怎么给曹家文说的,曹家文为什么没有将自己的承诺传达给他的手下?
    杜文对沼气公司与辛者库粪夫打架的事一头雾水,被佟佐领的质问也问得傻眼,曹家文明明签了承诺书的,为了保险起见,杜文还特地叫曹家文盖了印章的,曹家文怎么能出尔反尔,翻脸比翻书还快呢?他决定早朝后回到礼部就一定要狠狠责骂曹家文一顿,曹家文必得向佟佐领赔礼道歉,必得为被打伤的粪夫赔偿汤药费,必得再写一份保证书,保证类似的事不再发生....。
    杜文正在想着如何惩治曹家文,帮佟佐领挽回损失,猛然听见刘圣说丐帮有了生活保障,再也没有发生火拼或打斗事件,昨天沼气公司的人才和辛者库的粪夫打了一架,打得头破血流,他怎么能在皇上面前说再也没有发生打斗事件呢?这不是明目张胆的欺君吗?
    杜文无法按捺的一股怒气涌上心头,跨前一步,出班,再向皇上施礼,指着刘圣怒不可遏的大叫,他在撒谎!昨天沼气公司的人就和辛者库的粪夫打了一架,打得那些粪夫头破血流!他居然还敢说没再发生打斗事件!这是明目张胆的欺君!